每天資訊王朝二代皇帝之中,為何有作為的多稱太宗,沒作為的多稱惠帝?

菜單

王朝二代皇帝之中,為何有作為的多稱太宗,沒作為的多稱惠帝?

王朝二代皇帝之中,為何有作為的多稱太宗,沒作為的多稱惠帝?

太宗屬於是廟號,是中國古代皇帝死後在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之一。

一般來說,開國皇帝都稱祖,比如太祖、高祖,之後的守成之君往往稱宗,除非具有大貢獻,將王朝帶向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比如說帶領王朝由割據政權過渡成為大一統政權,才能稱祖,而在宗的廟號之中,以太宗為最,是最好的廟號,一般多為二代皇帝廟號,當然並不是所有二代皇帝都可以得到太宗廟號,還有的多稱為惠帝,這是怎麼個說法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

先來說說二代皇帝,所謂的二代皇帝,不只是只意味著王朝的第二位皇帝,還包括那些開國皇帝的子嗣,一開始並沒有繼位,後來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成為皇帝,比如漢文帝劉恆,明成祖朱棣,都不是王朝第二位皇帝,但身為開國皇帝的子嗣,其實都可以稱之為二代皇帝。

以正統王朝來說,秦朝沒有廟號,漢朝恢復廟號制度,漢太祖劉邦之後,嫡長子劉盈繼位,因為西漢對於廟號的使用非常謹慎,所以西漢12帝,只有4位皇帝有廟號,加之劉盈作為很一般,所以死後並沒有廟號,是上諡號孝惠皇帝,“惠”的意思為“仁慈、柔順”,簡稱為漢惠帝。

王朝二代皇帝之中,為何有作為的多稱太宗,沒作為的多稱惠帝?

漢惠帝之後,是呂后專政,在此期間漢惠帝兩個兒子先後被立為帝,是為前少帝和後少帝,等到呂后死後,平定諸呂之亂以後,大臣們擁立劉邦第四子劉恆為帝,是為漢文帝,漢文帝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就是由漢文帝開啟,再由兒子漢景帝延續,因為漢文帝作為很不錯,所以死後不只是擁有廟號,還是太宗廟號。

有西漢這個成例在,所以在後世,二代皇帝有作為的多是太宗廟號,諸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匡義,明太宗朱棣(死後一百多年,被嘉靖帝改廟號為成祖)、清太宗皇太極。

當然二代皇帝有作為者稱之為太宗,不能全說是有著西漢的成例影響,畢竟西漢只是恢復廟號制度,而非創造廟號制度,西漢的主要影響是後世二代皇帝之中,沒作為的平庸皇帝往往多稱惠帝。

像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晉惠帝司馬衷,還有明朝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被叔叔燕王朱棣趕下皇位不知所蹤,是很失敗的皇帝,甚至不被明朝官方所承認,直到清朝的乾隆元年才為其上諡號為恭閔惠皇帝,簡稱恭閔帝、惠帝,才算是被承認身份,而“惠”這個算是褒義的諡號,也隨著這三位皇帝,一個不如一個,其實已經算是明褒暗貶。

王朝二代皇帝之中,為何有作為的多稱太宗,沒作為的多稱惠帝?

其實要說太宗廟號更有意思,裡面有著很多的條條道道,不是說所有上太廟號的皇帝都是作為不錯的。像宋太宗趙匡義,就屬於是水分較大的太宗,有著哥哥宋太祖趙匡胤留下的大好基業,結果是對外兩次北伐都失敗,在開國初期軍隊戰鬥力最高,最容易統一的時候,不只是沒有統一,反而將精銳軍隊都折損,對內文治一般,還加大宋朝“重文輕武”的策略,宋太祖時期雖重文輕武,但好歹給予武將一定自主權,宋太宗開始則是大力打壓武將,使得武將地位低下,全無自主權,這也是兩宋三百多年對外戰爭屢戰屢敗的關鍵原因,所以趙匡義稱太宗,真有些勉強。

而且歷史上的太宗皇帝,以正統王朝來說,大多都是透過不正當方式成為皇帝的。漢太宗劉恆,前文之中交代過,可以說本與皇位無緣,陰差陽錯之下成為皇帝;宋太宗趙匡義不只是廟號有水分,而且還留下“”燭影斧聲”之謎,在哥哥宋太祖趙匡胤有兩個成年兒子的情況,身為弟弟的他竟然登基為帝,讓人是百思不得其解,這其中很有可能充滿著血腥;唐太宗李世民更不用說了,玄武門之變大家都知道;明太宗朱棣則是大一統王朝之中唯一一位造反成功的藩王;也就是清太宗皇太極還好點,雖然清太祖努爾哈赤並沒有指定他為繼承人,但同樣也沒有指定其他人,而是就沒有指定繼承人,最終在四大貝勒之中,皇太極獲得勝利,繼承了大汗之位。

這其中之所以如此,其實主要在於開國初期,政權尚未穩定和完善,說白了有著很大鑽空子的空間,而這些不是正當繼位的太宗們,因為開國初期的戰事頻繁,而藉此擁有很大影響力,甚至擁有了兵權,自然是最終逆襲為帝。

王朝二代皇帝之中,為何有作為的多稱太宗,沒作為的多稱惠帝?

再拿割據政權來說,王朝的太宗水分更大,因為割據政權有時候很不講究,濫用廟號。像三國曹魏政權竟然有三祖,在這種情況下,太宗廟號自然也一定程度上被濫用。

像南朝宋,開國皇帝南朝第一帝宋武帝劉裕,按理說應該上含金量更高的太祖廟號,結果卻是高祖廟號。宋武帝之後,宋少帝劉義符被權臣廢殺,三子劉義隆繼位,是為宋文帝,他在位期間,雖然對外戰績北伐三敗,但好歹也是主動方,對內還開創了“元嘉之治”,但英雄一世,糊塗一時,最後被太子劉劭所弒殺,像宋文帝這種情況,如果上廟號,最多是太宗,或者是弒殺他的劉劭為其所上的中宗廟號,但三子劉駿打敗劉劭登基為帝以後,為表自己孝心,提高宋文帝地位,以顯示自己的合法性,竟然為宋文帝上太祖廟號,簡直是太荒謬。

劉駿死後的廟號更有意思,竟然是世祖廟號,他的兒子前廢帝劉子業繼位後,是濫殺大臣,囚禁諸王,因此被湘東王劉彧所殺,劉彧登基為帝以後,對外是劉宋疆域縮水,丟了山東和淮北地區,對內則是濫殺功臣名將和皇室宗親,使得劉宋政權迅速衰敗,而這樣的作為,竟然是太宗廟號,不得不說割據王朝,對於廟號的使用實在是太不講究了。

最後再說說,歷史上以皇四子排序成為皇帝的,其中有不少都是狠人,像漢太宗劉恆是漢太祖劉邦第四子,明太宗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還有雍正帝胤禛,是康熙帝第四子,這種巧合還真是讓人覺得挺有意思的。

王朝二代皇帝之中,為何有作為的多稱太宗,沒作為的多稱惠帝?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中國大歷史,更多獨特視角,原創文章請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