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明清實行閉關鎖國?那麼海量的白銀是怎麼來的?

菜單

明清實行閉關鎖國?那麼海量的白銀是怎麼來的?

大家好,我們的俊彥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提起明清,你會想到什麼?疆域、貿易、白銀,當然也少不了閉關鎖國。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明朝和清朝都是比較保守,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的。

這其實是存在一定誤解的。因為,無論是明朝,還是清朝,都沒有真正的閉關鎖國過。兩個最簡單的事實就可以說明這一點:

明清實行閉關鎖國?那麼海量的白銀是怎麼來的?

明朝中後期,中國的商品如生絲、絲織品、瓷器、茶葉等在國際市場上很受歡迎,世界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明朝由此保持鉅額貿易順差達兩個半世紀之久。

1840年,英國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探究這次戰爭的原因就會發現,在雙方貿易中,英國要承擔龐大的貿易逆差,後來為了扭轉貿易頹勢,便輸入鴉片,最終使清政府每年白銀外流達600萬兩。

明清實行閉關鎖國?那麼海量的白銀是怎麼來的?

試想,如果真的閉關鎖國了,哪來的海外貿易,又哪來的白銀輸入與外流。所以,一言以蔽之,說明清“閉關鎖國”是不恰當的。

具體到每個朝代,實行的對外政策又有所不同。

明清實行閉關鎖國?那麼海量的白銀是怎麼來的?

明朝一開始是實行“海禁”政策的。早在洪武四年(1371),明太祖朱元璋頒佈詔書:“禁瀕海民不得私出海。”朱元璋之所以實行“海禁”政策,原因並不複雜。畢竟,東南沿海倭患嚴重,國內反明殘餘勢力需要提防,如北元、方國珍部都要隔離和孤立。此後,明朝廷又不斷加碼,禁止民間使用外國香料以及其它舶來品。

政策雖有,不過進行貿易,互換商品是大勢所趨,民間的入海走私貿易活動卻屢禁不止。“嘉靖倭亂”後,朝廷開始反思“海禁”政策,“市通則寇轉而為商,市禁則商轉而為寇”。到隆慶時期,明穆宗朱載垕乾脆在漳州月港開海,至此中國市場與世界市場順利銜接。我們前面提到的世界白銀輸入就開始於這一時期。

明清實行閉關鎖國?那麼海量的白銀是怎麼來的?

由此可以看出,明朝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內鼓勵海外貿易,也是比較開放的。只不過,在規模、地點、內容上有著嚴格的規定。

至於清朝,則對明朝的政策有所繼承。

明清實行閉關鎖國?那麼海量的白銀是怎麼來的?

清初的《大清律》保留了《大明律》中有關“私出外境及違禁下海”的規定。毫無疑問,清朝實行禁海政策。順治十三年(1656年),清廷正式頒佈“禁海令”,“嚴禁商民船隻私自出海”;5年後又實行“遷界令”,強制東南沿海居民內遷三十至五十里。

清廷實行“禁海令”和“遷界令”主要是打擊和孤立明鄭勢力的。不過,民間並不買賬,乾隆時期江蘇巡撫的慕天顏就曾說“記順治六七年間,彼時禁令未設”。

明清實行閉關鎖國?那麼海量的白銀是怎麼來的?

康熙時期,海禁有所鬆懈,甚至推行“開邊展界”,讓已經遷居的沿海居民迴歸故里。康熙平臺後,又推行開海,准許百姓對外貿易,並對南洋貿易也逐步放開。乾隆時期,朝廷規範外商活動,實行廣東“一口通商”,對外界的聯絡並未斷絕。這一政策一直持續到鴉片戰爭前夕。

綜合來看,明清兩朝都雖禁海,但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是開海貿易的,只不過開放的廣度和深度不如我們認為的那樣,但也完全不能用“閉關鎖國”這四個字來概括。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