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明朝的“剝皮實草”和清朝的養廉銀,哪種辦法治理貪汙更好?

菜單

明朝的“剝皮實草”和清朝的養廉銀,哪種辦法治理貪汙更好?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這是每一箇中國古代讀書人的夢想,十年寒窗,一朝高中,既可以光宗耀祖,也能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抱負,何樂而不為呢?然而,在明朝的洪武年間,當官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甚至可以說是一件比較恐怖的事情。《明朝那些事兒》裡面記載了這樣一個現象,一個洪武年間的官員,每天上朝之前,都要先和家人做個正式的告別,交代好自己的後事,那場面,就和要上戰場計程車兵給新婚的妻子告別的場面一模一樣,說是生離死別一點也不為過。

明朝的“剝皮實草”和清朝的養廉銀,哪種辦法治理貪汙更好?

如果早朝結束,這名官員能夠安全回到家,那麼全家人都會十分高興地慶祝一番,慶幸官員又多活了一天。我估計當時的官員每天躺在床上想的事情是:哦,今天我又活著回來了,多活一天多賺一天,多活兩天我賺大發了呀!

洪武年間的官員為何活得如此低三下四?為何他們每天惶惶不可終日卻不敢辭官不做?這一切問題的根源都指向了一個人,此人就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出身窮苦,特別恨貪官汙吏,所以他防治官員貪汙的辦法大體有三招:第一,給官員開超級低的工資;第二,派錦衣衛24小時全方位監控;第三:各種酷刑花式處死貪汙官員,殺雞給猴看。

明朝的“剝皮實草”和清朝的養廉銀,哪種辦法治理貪汙更好?

大家可能不知道,明朝年間的縣官和現在的縣長大不一樣,他們同時履行著如今農業局長、水利局長、稅務局長、教育局長、民政局長、司法局長、公安局長及法院院長的職權,也就是說這個縣衙裡面大到兇殺命案,小到張三家丟了一隻雞這樣芝麻綠豆的小事都需要他管,可朝廷一個月就給他發放7。5石的俸祿,按照如今的物價,折算成人民幣大約955元左右,這錢甚至沒有達到我們臨汾的最低工資標準,而且就這點錢,朝廷還常常無法按時發放,或者發放的時候給你換成胡椒麵啥的,所以說,明朝的縣太爺實在是慘。

更慘的是,縣太爺縣衙裡面的師爺,衙役,捕快的工資朝廷不管,縣太爺需要自己想辦法去解決,那你說這種情況下,縣太爺要是沒有一點其他來錢的渠道,他還混不混了?正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句話絕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明朝官員在不得已的情況下,被逼著走上了貪汙的道路。

朱元璋當然見不得貪汙了,所以除了低工資,他還派遣了大量的錦衣衛對朝廷的大部分官員進行了一個“監控”,這個監控有多厲害呢?我建議大家多翻翻明朝的歷史書,書裡面描述的神乎其神,反正是比現在的監控裝置好用多了,大臣們下班回家說了啥悄悄話,甚至開了什麼玩笑,第二天皇帝肯定能知道,就問你怕不怕。

一旦發現貪汙,馬上大刑伺候,其中最著名的一招叫做“剝皮實草”。什麼意思呢?明朝的執法者會把貪汙官員的皮給完整的剝下來,然後用草料填滿內部,做成一個人皮稻草人,就放在衙門門口或者當地土地廟的門口,那場景太美我著實不敢想象,反正像我這麼膽小的人,以後肯定不敢半夜出來上廁所了。

明朝的“剝皮實草”和清朝的養廉銀,哪種辦法治理貪汙更好?

明初的胡惟庸案,牽連官員達一萬多人,朱元璋直接下令把這一萬多人都給殺了。這還不算完,胡惟庸案過去三年之後,錦衣衛再次告發某官員與這件案子有關,於是朱元璋再次下令徹查,這一查又牽涉進來一萬多人,朱元璋仍然是眼都不眨,又把這一萬多官員全給殺了。

朱元璋治理貪腐,那力度是真的大,又猛又狠,但效果是真的不好,以至於他老年的時候感慨:天下的貪官汙吏,朕殺了一批又一批,為何他們總是前赴後繼,悍不畏死呢?

顯然,朱元璋帶著這個疑問走進了棺材,他這一輩子都沒有得到答案,但幾百年之後的雍正帝,似乎交出了一份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

雍正帝即位之初,清朝的官員貪腐問題也很嚴重,於是雍正帝也果斷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治理貪汙,他的辦法也是三個:第一:火耗歸公;第二:養廉銀製度;第三:完善反貪汙機構。

明朝的“剝皮實草”和清朝的養廉銀,哪種辦法治理貪汙更好?

所謂的火耗歸公,其目的在於開源,火耗銀指的是銀子在運輸或者是別的情況下受到磨損,已經不太方便繼續使用的銀子。清朝貪官,很多都是貪火耗銀,多虛報一些火耗銀給國家,這些火耗銀又不用上交,貪官就可以進而多拿一些正常銀錢。

但火耗歸公之後,貪官們就不敢多虛報了,因為多虛報就要多上交,到時候拿不出來,雍正帝完全可以定他們一個欺君之罪,這罪名可比貪汙要大。這一招使得國庫的收入大大增加,國家有錢了,自然就有能力給官員發更多的工資。

接下來的養廉銀,就相當於現在的公務員福利政策,清朝官員的工資低,很多官員靠貪汙才能養活一家人,所以現在朝廷給你一份大大的養廉銀,比如月工資一千,養廉銀給你再補助6000,這下你就用不著貪汙了,好好替朝廷幹活就行了。

我說句良心話,這個政策是真不錯,能堂堂正正地掙錢,誰願意去貪汙呀,所以這個政策一出,清朝官場的風氣確實為之一變。

第三招完善反貪汙機構,怎麼完善呢?由於篇幅限制我給大家講其中一個辦法,清朝有很多候補官員,就是考中了進士但正好沒有職位空缺,在等待上任的官兒,每一次反貪汙機構要查某個官員的賬目的時候,就會叫上這批人,並且會告訴這些候補的官,你們只要能查出問題,拉他下馬,這個官就是你來當。

明朝的“剝皮實草”和清朝的養廉銀,哪種辦法治理貪汙更好?

有了這個強勁的動力,這群候補官員恨不能把賬本翻爛,逐字對比每一筆賬目,恨不能把你的官府給翻個底朝天,你說那個現任官怕不怕。他還敢不敢貪汙。

當然,雍正還有密摺制度等等各種防貪汙的辦法,這都屬於完善反貪汙機構中的一環,正是這些政策給大清續命了100多年,雍正之功,對於清朝來說實在不亞於康熙,甚至他的反貪汙手段,對於時下的世界都還有啟發意義。

透過對比朱元璋和雍正在反貪汙事件上的表現,我們能體會到,他們對於反貪汙這件事都下了很大的決心,但處理的辦法不同,得到的效果亦不同,我們都恨貪官汙吏,但治理他們還是要講究方式方法,要研究人性,雍正帝顯然對人性研究的更為透徹,所以處理得更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