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宋神宗的諡號“神”是褒義還是貶義?

菜單

宋神宗的諡號“神”是褒義還是貶義?

宋神宗的諡號“神”是褒義還是貶義?

作為皇帝,宋神宗這個“神”字的諡號,在當時是褒義。《逸周書·諡法解》雲:“民無能名曰神。”意思是其赫赫功績,億兆百姓無法用言語去形容。那麼,對於宋神宗,為什麼又會有褒、貶之問呢?這是因為,歷代以來,無論官方也好,學者也好,民間坊裡之間也好,對於宋神宗這個皇帝,是頗有爭議的。有人認為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怪論”去推動變法,這是不宗聖人之教、不宗祖宗成法、不顧斯文臉面的蠻幹,無異於離經叛道。於是,一些厭惡王安石和宋神宗的人,便曲解諡法,老百姓既然沒法來給他稱號,那麼可能是極好的稱號,也可能是極壞的稱號,既可好得不能名,也可壞得不能名,所以,痛恨者便選擇後者,說宋神宗這個皇帝啊,呵呵,壞到老百姓都不知如何給他取諡號了!

宋神宗的諡號“神”是褒義還是貶義?

如同父母對不爭氣的孩子的責罵:叫我怎麼說你呢?!然而,在歷史上,宋神宗真是這麼一個壞皇帝嗎?其實不然。首先,宋神宗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北宋自太祖至神宗,經歷了百多年的發展,雖然有過一度繁榮,但由於朝廷機構臃腫,外部遼國、西夏不斷侵擾,軍費開支驟增,同時花錢買和平,每年要向遼、西夏支付歲幣,導致國家財政空虛,人民生活困苦,許多走投無路的百姓甚至揭竿而起,王小波、李順起義就暴發在這一時期。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之下,年輕的宋神宗為了擺脫困局,重振趙宋雄風,便起用王安石,推行了“熙寧變法”。其次,宋神宗用人不疑。熙寧三年(1070)春,翰林學士司馬光給謀求館職的一班朝臣擬了一道“策問”題,內容就是王安石所說的“三不足”狂言,希望他們辯駁一下這一“怪論”。當這道題報到宋神宗案頭時,宋神宗讓司馬光另出題目。第二天,宋神宗召來王安石,問起他的“三不足”之說,君臣二人為此作了一番長談。這次長談後不久,宋神宗即起用王安石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拜為宰相,全權領導全國的改革事宜。

宋神宗的諡號“神”是褒義還是貶義?

此時的宋朝,機構雍仲、財政薄弱、開支龐大、邊事緊張,官僚大地主大肆兼併土地,減少了稅收,阻礙了生產,可謂積弊叢生。王安石從這些問題入手改革,頒佈推行了一系列破除弊端、發展生產、增加稅收的政策,也是對症下藥。然而,士大夫中大地主很多,打擊土地兼併就是抽空他們的錢袋子,就是觸犯他們的既得利益。於是,他們向宋神宗告御狀,尤其拿他的“三不足”說事,欲將王安石置於死地。面對言者洶洶,群情激憤,宋神宗不但沒有責怪王安石,反而讓改革繼續如火如荼地在全國推行。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也確實對積貧積弱的北宋作了很大改變。

宋神宗的諡號“神”是褒義還是貶義?

透過新法的實施,政府財政收入成倍增長,據統計,宋神宗時期的國庫積蓄可為朝廷提供二十年財政支出,一舉改變了北宋“積貧”的局面。新法抑制了豪強的土地兼併,減少了高利貸對農民的盤剝,人民負擔得到減輕。農田水利建設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新法在加強軍備、訓練士卒、加強邊防、減少政府的軍費開支、提高軍隊的戰鬥力等方面,都有明顯的成效,改變了積弱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