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南宋名臣虞允文,采石之戰聞名中外後,為何再也沒有更大的建樹呢

菜單

南宋名臣虞允文,采石之戰聞名中外後,為何再也沒有更大的建樹呢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名文人出身的南宋名臣,他的名字叫虞允文。他曾以參謀軍事身份,前往安徽馬鞍山採石磯犒師,當遭逢危局時挺身而出,指揮三軍大破南侵的金帝完顏亮,使“宋事轉危為安”。

虞允文也憑“采石之戰”而一戰成名,受到朝廷的重用,從此出將入相近20年,然而非常遺憾的是,他之後在抗金戰役中卻再也沒有更大的建樹,也沒能幫助南宋王朝收復中原,完成統一全國的大業。

南宋名臣虞允文,采石之戰聞名中外後,為何再也沒有更大的建樹呢

下面就對虞允文的功過是非作個大致評說。

一。出身名門,向皇上獻言受重視

宋徽宗

大觀

四年(1110年)十一月二日(12月14日),虞允文出生在

隆州

仁壽縣。其先祖為唐初名臣

虞世南

。虞世南的七世孫虞殷,任仁壽郡守(即隆州),虞氏從此定居於此。

出身名門的虞允文年幼時聰慧,7歲就能提筆寫作文章。

宋高宗

紹興

二十四年(1154年),虞允文參加

科舉

考試,中

進士及第

。雖然中舉後被任命為官了,但因當時朝廷是奸臣秦檜掌權,所以虞允文等蜀地文士都得不到重用。

直到秦檜病死後,宋高宗想要收用被廢棄的蜀士,虞允文才經朝中好友推薦,獲得被高宗

召對

(君主召見臣下令其回答有關政事、經義等方面的問題)的機會。

南宋名臣虞允文,采石之戰聞名中外後,為何再也沒有更大的建樹呢

虞允文在應答中,首先認為君王應該遵法、愛民;其次又指出當時朝廷中的弊病;接著論述了在選拔官員時,應該裁汰其中的輕浮、巧偽、苛刻者,這樣才能使其任重致遠;最後,他無情陳述了四川財賦等方面的弊端。

高宗聽過虞允文的應答後,非常高興並欣然採納。隨後,授虞允文為

秘書丞

,累官至禮部郎官。虞允文從此正式入朝為官。初出茅廬的虞允文就顯示出了他特別敏銳的觀察力。

紹興三十年(1160年)十月,虞允文借職

工部尚書

,充任賀正使,受命出使金國。在金國境內,他見到金人正在大規模運輸糧草、打造戰船,辭行時,完顏亮又有“看花洛陽”之語,於是在回朝後,將所看之事全部奏報給朝廷,並請求加強淮、海沿線的邊境戰備。

南宋名臣虞允文,采石之戰聞名中外後,為何再也沒有更大的建樹呢

果然,一年後,金後大舉南侵,宋軍根據虞允文的情報,加強了戰備。也就是這次的宋、金戰爭給了虞允文一舉成名的機會。

二。采石之戰,聞名中外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帝

完顏亮

率金軍主力越過淮河,進迫長江。十一月,完顏亮領大軍逼近採石。淮西主帥王權獲罪被免職,由大將

李顯忠

接任,虞允文則被派往採石(今屬安徽

馬鞍山

)犒師。

虞允文到達採石時,

李顯忠

還沒有到達,他見宋軍萎靡不振,形勢危急,於是臨危上陣、親自督師,他向當時軍心散漫計程車兵演說:“若金軍成功渡江,你們又能逃往哪裡?我軍控制著大江,若憑藉長江天險,為何不能於死裡求生?何況朝廷養兵30年,為什麼諸位不能與敵血戰以報效國家?”

南宋名臣虞允文,采石之戰聞名中外後,為何再也沒有更大的建樹呢

這番演說成功把士兵們團結了起來,並大大振奮了軍心。虞允文隨即又把散處沿江各處無所統轄的軍隊,迅速統合起來,以18000人的兵力與15萬的金軍決戰於

採石磯

,結果大敗金軍,贏得了著名的“採石大捷”。

隨後,完顏亮見渡江失敗,逃往揚州。虞允文又趕赴

鎮江府

(今江蘇

鎮江

)阻截。由於進攻其他地區的金軍也被宋軍打退,完顏亮不禁大怒,在進退無路的情況下,他孤注一擲,下令金軍三天內要全部渡江,否則全部處死,這促使其內部矛盾激化。十一月下旬,完顏亮被部下所殺。金軍只好退後30裡,並遣使與宋議和。

采石之戰後,宋軍以少勝多,取得對金作戰中難得的大勝,這讓文官虞允文一戰成名,在南宋朝野上下獲得了極高的聲譽,也讓皇上欣喜若狂,並開始重用虞允文。

南宋名臣虞允文,采石之戰聞名中外後,為何再也沒有更大的建樹呢

三。雖出將入相20年,卻抗金再無建樹

虞允文因“采石之戰”成名後,先被朝廷派任川陝

宣諭使

,後被拜

參知政事

知樞密院事

。之後曾三次入四川主政,乾道五年(1169年)拜相,乾道八年(1172年),加授

左丞相

樞密使

特進

,封爵雍國公,世稱“虞雍公”。前後出將入相共計20年。

雖然,虞允文在受命為川陝

宣諭使

時,曾與四川宣撫使

吳璘

共謀進取,收復了陝西數處州郡,並在隨後反對放棄陝西三路之地;在任湖北京西

制置使

時,又拒絕放棄所轄唐(今河南

唐河

)、鄧(今河南

鄧州

東)二州於金國。但除此之外,在抗金戰役中,他再無更大建樹。

當然,虞允文在為官20年期間,還是做出了其分內的應有貢獻,為國家與人民辦了不少實事與好事。被人們讚譽為“戰伐之奇,妙算之策,忠烈義勇,為南宋第一”。

南宋名臣虞允文,采石之戰聞名中外後,為何再也沒有更大的建樹呢

如虞允文在出任四川宣撫使時,曾在任內積極整頓正規軍和民兵,減縮軍費開支,使蜀地軍政一新。乾道八年(1172年),再鎮四川時,還勤練士卒,籌劃北伐。

再如,虞允文為相期間,留心蒐羅人才 ,

洪适

汪應辰

楊萬里

胡銓

周必大

王十朋

趙汝愚

晁公武

李燾

等人皆受其賞識拔擢 ;又主張裁汰冗員,節省開支,一意革除弊政。他還屢次疏請立儲,使朝局得以安定。

四。再無建樹的原因分析

筆者認為:虞允文“采石之戰”一戰成名後,在抗金戰役中再無建樹的原因,有主觀與客觀兩個方面。

主觀方面:一是隨著官職升高,年齡增大,虞允文已經逐漸喪失了年輕時的銳氣,害怕承擔抗戰失敗後責任,從而敗壞自己良好的聲譽;二是隨著從政期間閱歷的增加,他明白了南宋是以主和政策為主的,自己個人的力量非常有限,無力扭轉大局。

南宋名臣虞允文,采石之戰聞名中外後,為何再也沒有更大的建樹呢

客觀方面:南宋朝廷大多時間是主和派佔上風,阻礙了虞允文抗戰的堅強信心與行為。

如虞允文抵達四川時,與大將

吳璘

商議收復

中原

的大業,他們也曾攻克鳳翔,收復鞏州。但在保守派的進言下,宋孝宗“欲盡棄陝西”,要求西線宋軍放棄戰果,虞允文力爭無果,吳璘受命倉促撤退,被金軍偷襲,損失慘重,讓此前收復的秦鳳、熙河、

永興

三路再入敵手。

又如,宋廷曾遣使向金國議和,一意主和的宰相

湯思退

又想要放棄南宋掌控的唐(今河南

唐河

)、鄧(今河南

鄧州

東)、海(今江蘇連雲港)、泗(今江蘇

盱眙

北)四州,虞允文先後五次上疏力爭,並拒絕放棄所轄的唐、鄧二州 。

湯思退大怒,誣陷虞允文“大言誤國,以邀美名”,又假意請召他回朝,其實有排擠之意。虞允文憤怒地交還印綬,乞請

致仕

,仍堅持認為不能放棄四州,還好被孝宗改授為顯謨閣學士、知

平江府

總之,南宋名臣虞允文憑“采石之戰”一戰成名,受到朝廷的重用,從此出將入相近20年,然而非常遺憾的是,他之後在抗金戰役中卻再也沒有更大的建樹,也沒能幫助南宋王朝收復中原,完成統一全國的大業。

南宋名臣虞允文,采石之戰聞名中外後,為何再也沒有更大的建樹呢

他在國家危難時期,敢於挺身而出,勇敢機智指揮抗金作戰的精神,值得人們讚揚與學習;但他沒能堅持抗戰到底,完成祖國統一大業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我們應該向岳飛、韓世忠等抗金名將們學習,在祖國與人民需要的時候,敢於戰鬥、勇於獻身,並要堅持到底,為獲得最後的勝利而奮鬥終身。

本文由“老wu侃國學今用”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