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大唐龍武軍是什麼來頭?安史之亂中,連皇帝都感覺有些失望

菜單

大唐龍武軍是什麼來頭?安史之亂中,連皇帝都感覺有些失望

在很多國產古代影視劇中,我們細心點可能會發現:劇中古裝軍人的那些盔甲和武器裝備,總體來說都是比較敷衍的。甚至盔甲可以不分朝代,一概都可以“通用”:例如唐軍穿明朝鎧甲,明軍穿八旗軍盔甲的事也是“屢見不鮮”。

大唐龍武軍是什麼來頭?安史之亂中,連皇帝都感覺有些失望

《長安十二時辰》劇照

直到那部《長安十二時辰》電視劇出來後,才相對真實地展現了盛唐時期的中國軍人風貌。不得不說,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背景下,唐軍當時的武器裝備,紀律性和戰鬥力無疑都是“世界一流”的,沒有之一。

劇中唐軍那一身威武盔甲的形象令所有人“耳目一新”,同時,也讓國人開始對劇中出現的大唐軍隊各種“霸氣”兵種(名字都很霸氣),不由得也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大唐龍武軍是什麼來頭?安史之亂中,連皇帝都感覺有些失望

這部電視劇中出現了很多唐軍部隊的名字:如旅賁軍、安西軍等。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那支出場率並不高,但裝備猶為豪華的:大唐“龍武軍”。這支“龍武軍”除了鮮亮的盔甲裝備以外,其官兵在劇中看起來也極為“囂張”。

那麼,大唐的這支“龍武軍”到底有什麼來頭?如果瞭解一下真實的大唐史,可能會有一些地方讓人們“大跌眼鏡”!

前身“玄甲軍”,雖然僅有區區3000人,卻是李世民的嫡系精銳。

眾所周知,唐朝的兵役制度一直是承襲隋朝的那種“府兵制”。而這種兵役制度,其最大的優勢就是“用最少的錢,養最多的兵”。

大唐龍武軍是什麼來頭?安史之亂中,連皇帝都感覺有些失望

平時朝廷對農閒時的農民進行一些正規軍事化訓練,然後再讓這些農民進行“交替式服役”。這樣,隋王朝就能長期保持一支“經濟實惠”,且也有一定戰鬥力的大規模軍隊。

不過,這種“輪換值守”的府兵制度,後來顯然趕不上戰爭的變化了。而李世民建唐之初,當然不是什麼府兵制度,而都是忠於他的嫡系部隊。

這時我們再把話題回到“龍武軍”身上,這支部隊最早的前身是秦王李世民的嫡系精銳部隊:玄甲軍。在李世民打天下時,這支部隊幾乎全部都是“清一色”的騎兵,而且據說人和馬裝備的都是那種黑色的重甲。

大唐龍武軍是什麼來頭?安史之亂中,連皇帝都感覺有些失望

不過,這裡要宣告一點的是:玄甲又不完全同於傳統意義上的那種重甲,它穿戴以後比較輕巧,騎兵進行長途奔襲時不會嫌太笨重。

例如在著名的“追擊劉武周部”一戰中,玄甲軍便“連續追擊3天,晝夜急行200裡”。如果他們身上是普通的重甲,相信根本就難以維持一路追擊,因此玄甲軍應該是一種輕型的“重騎兵”。

不過,當時李世民的這支精銳騎兵人數並不多,只有區區三千人!但在戰場上,他們往往擔負著“救火隊員”的重要角色:不到迫不得已,李世民不會輕易派出手中這支“王牌”部隊。

大唐龍武軍是什麼來頭?安史之亂中,連皇帝都感覺有些失望

而這支“玄甲軍”只要上陣,基本上都是一路“所向披靡”,起到“一錘定音”的巨大作用。

唐玄宗時期,禁軍中的“萬騎”部隊被單獨成軍,建立“左、右龍武軍”。

李世民建立大唐以後卻把這支玄甲軍給“拆分”了:一部分成為皇宮近衛部隊“百騎”,也就是“龍武軍”的前身,他們自然也是唐朝皇帝最信任的禁衛軍。而玄甲軍的另一部分交給了李靖,李靖後來奇襲陰山一役中,這支精銳騎兵同樣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大唐龍武軍是什麼來頭?安史之亂中,連皇帝都感覺有些失望

從公元650年開始(李世民離世時間是649年),大唐便將府兵為基礎的禁軍制度進行改變,完全變成了一種“招募兵役制”。

而唐代的中央禁軍分為“南衙禁軍”和“北衙禁軍”,南北之分早年主要因為其駐紮位置不同。不過,後來“南衙禁軍”和“北衙禁軍”在性質上也發生了改變:他們雖然都是唐軍,但又是相互牽制的兩個軍事系統,以確保軍隊大權一直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大唐龍武軍是什麼來頭?安史之亂中,連皇帝都感覺有些失望

但如果說“南衙十六衛”屬於正兒八經的國家軍隊,那麼北衙禁軍就完全是皇帝的“嫡系護衛”了。北衙禁軍下面的編制是“軍”,而“百騎”早年也是屬於羽林軍中的一支。

不過後來“百騎”逐漸壯大成一支“萬騎”禁軍部隊,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時,“萬騎”這一編制正式從羽林軍中分出,獨立成為“左、右龍武軍”。

因此北衙六軍分別是: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武軍。準確地說,“龍武軍”肯定不同於唐軍當時普遍實行的“衛”編制,而是一支單獨的“軍”編制。因此這支部隊的兵員也不是來自服兵役的府兵,而是招募來的志願兵。

大唐龍武軍是什麼來頭?安史之亂中,連皇帝都感覺有些失望

在“左右龍武軍”成為禁衛六軍中的兩軍後,龍武軍的統領也就成了“龍武衛大將軍”,他是受皇帝直接領導的。作為玄宗親自設立的一支禁軍嫡系部隊,龍武軍一直都格外受到大唐皇帝的器重。

可見在《長安十二時辰》劇中出現在大唐皇帝邊的旅賁軍,右驍衛,龍武軍這三支部隊中,龍武軍可謂是皇帝最信任的一支部隊,所以他們的地位無疑也是最高的。

“龍武軍”在真實歷史上戰力如何?安史之亂中表現令皇帝“大跌眼鏡”

不過,心細的人會發現:《長安十二時辰》劇中對於大唐龍武軍的描寫,其實是把這支皇帝最信任的禁衛軍,放在“反面”去描述的。也就是說,這是一支不太被長安百姓所認可的“慵懶渙散”之師。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真實歷史中的龍武軍,在大唐後期可能要比劇中更加渙散和無能。

大唐龍武軍是什麼來頭?安史之亂中,連皇帝都感覺有些失望

因為按照當時的《唐律》,禁軍中計程車兵既不用納稅,也不用到戰火紛飛的邊境服役等多種福利。因此長安城內的富商與官宦子弟,不惜花錢在長安各個待遇豐厚的兵種中謀得“一官半職”。

所以,這樣一支看似神秘,享受著最高待遇的“龍武軍”,也逐漸淪為官宦和富商分食利益的目標,戰鬥力無疑也迅速“腐化墮落”了。

“安史之亂”爆發後,當安祿山帶著那些久經沙場的邊軍打到長安時,玄宗這才發現自己平時視為嫡系精銳的“龍武軍”,原來都只是一群頂著皇家禁衛軍光環的“廢物”。

大唐龍武軍是什麼來頭?安史之亂中,連皇帝都感覺有些失望

在“安史之亂”結束以後,龍武軍不僅不再是禁軍中的主力了,甚至可以說此軍其實已經名存實亡了!而真正成為禁軍主力的,則是另一支由邊軍發展而來的“神策軍”。

皇帝身邊的禁衛軍墮落成一支支光鮮的“雜牌軍”,安西軍那樣的邊軍才是真正的大唐精銳!

由此可見,大唐後期真正有實力的軍隊,主要都集中在邊軍集團那裡。而皇帝身邊的那些所謂的貼身護衛,其實是“不堪一擊”的:他們在戰場上見到幾個滿臉鬍子的老兵,可能就會嚇得不輕!

大唐龍武軍是什麼來頭?安史之亂中,連皇帝都感覺有些失望

安西軍戍邊將士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幾個邊軍久經沙場的老兵,可以秒殺幾十個皇帝的“貼身保鏢”。也難怪,“安史之亂”一爆發,玄宗身邊的“安保力量”很快便被叛軍給團滅了。

而大唐邊軍那邊,最著名的莫過於大唐西域“安西軍”了。安史之亂中皇帝急調安西軍大部分兵力支援中原,也就是考慮到安西軍的強悍戰力,希望他們能挽救“奄奄一息”的大唐。

不過此後在西域留守的安西軍僅有一萬多人,結果讓吐蕃大軍“趁虛而入”!可是即使這樣,安西軍在沒有得到大唐“一兵一卒” 的支援下,依然獨自在西域苦守45年,“萬里一孤城,盡是白髮兵”!

“萬里一孤城,盡是白髮兵”!

直至最後全員“悲壯戰死”,安西將士都沒有一人投降!他們,才是大唐帝國“精銳中的精銳”。而皇帝身邊的那些禁軍部隊,其實他們的待遇和裝備,都是“精銳級別”的。卻由於“年久失戰”,都被逐漸墮落腐化成一支支光鮮的“雜牌軍”。

特別是《長安十二時辰》中那支“耀武揚威”的龍武軍,他們作為大唐皇帝身邊的最後一道防線,其實也是大唐帝國另一個由盛變衰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