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農村習俗:“喜事叫,喪事到”,背後蘊藏的是什麼道理?

菜單

農村習俗:“喜事叫,喪事到”,背後蘊藏的是什麼道理?

遊戲是需要規則的,生活同樣如此。在現代社會中,各種價值觀、社會義務則從道德層面對我們加以約束。

此外,在對人處事方面,我們同樣需要一些規則加以約束,當然就算違背這些規則也不會觸發明顯不良後果,但是自古以來卻一直藏在人們心中,飽含著濃濃的人情味。

農村習俗:“喜事叫,喪事到”,背後蘊藏的是什麼道理?

農村不成文的規矩“喜事叫,喪事到”,沒有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大概不會懂這句話,其中蘊含什麼道理?不急,仔細剖析開來你會發現其中的奧妙與偉大。

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氣氛到了叫上幾聲似乎也無妨,相信你若是中了彩票也會興奮地大喊大叫,不過古人顯然沒這個習慣,“大喊大叫”是說不通的。

那麼,此處的“叫”應該是什麼意思?“叫”,作為“說”的強化版,目的性更加強烈。假設一個情景:

張三叫住了李四,張三若像平常一樣細聲細語的說話,可能李四壓根都聽不見,或者就算聽了也不在意扭頭就走了。但是張三若是用上了力氣去“叫”,雖“有理不在聲高”,但還是會引起他人的重視。

解釋到此處,相信大家明白了“叫”的特殊之處,“喜事”是家裡的一件大事自然要重視起來,不僅自家人要重視更是希望來賓也重視,所以要“叫”。

那麼,要叫誰呢?自然是親朋好友、鄉里鄉親。比如結婚,婚禮週期一旦定下,請柬就要開始製作。寫完後要把請柬送出去,這時候肯定不能隨便叫一個跑腿的外人去送,而是要家裡人親自登門邀請。

農村人雖多是不識字的白丁,但也懂得禮義。更為重要的是親自上門會引起他人的重視,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誠意。誠意,在人際交往中相當於人心中的一杆秤,有沒有誠意大家心知肚明,誠意的多少決定了彼此的關係好壞。

農村習俗:“喜事叫,喪事到”,背後蘊藏的是什麼道理?

接著婚宴這一假設,倘若自己與辦婚事的這一家認識,但是婚事主事者卻沒有登門拜訪給自己送請帖,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去湊熱鬧。

因為從古至今我們都相信一句話:不請自來,是謂“惡客”,人家是不歡迎你又何必自討沒趣。

喪事,是大家平常生活裡唯恐避之不及的“忌諱詞”,沒有人希望喪事到來,但是當喪事真的來的時候,“人”一定要到。

這裡的“人”,同樣是客人。家掛白幡,哀聲戚然。人生總是從一頭走到另一頭,終歸有結束的時候,每一個人都會經歷喪親之痛,在這樣的痛楚中,每個人都是無助且弱小的。

但是在我國老百姓心中,就算心再痛也沒有要求別人來安慰自己的說法。所以這時候,絕對不會去叫人來幫忙,只會“知會他人一聲”,說清楚事情,絕口不提“你一定要來幫我”。

當然,被知會的人心裡自有衡量,且大部分人是一定會“到”的,這就是“喪事到”。這是一個大家都預設的潛規則,同時這也是一個很奇特的現象,相信很多外國人都無法理解中國民間的這種“奇特關係”。

農村習俗:“喜事叫,喪事到”,背後蘊藏的是什麼道理?

“我固痛楚,但我絕不強求他人安慰。我知你痛楚,雖然未尋求我的幫助,但我一定要幫你。”彼此之間留足了空間,留出足了縫隙,留足了人情味。

雖不言明,但“人情”自在心中。外人說我們這叫含蓄,更有惡劣的說是我們扭扭捏捏,不把心裡話說出來。但是對咱們來說,這是常識,懂得自然都懂,真的把話說的很透徹了反而覺得刺耳。

宣告:圖文來源網路,若涉版權問題,請聯絡刪除!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