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秦長劍,比普通青銅劍長出20釐米,背後是秦國規模化的兵工廠

菜單

秦長劍,比普通青銅劍長出20釐米,背後是秦國規模化的兵工廠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教訓就是人類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青銅劍

君子佩劍是戰國時期的風尚和基本禮儀,但是各國根據本國的實力和制度對於劍的打造也是各有不同的,春秋戰國時期,劍成為士兵主要兵器之一的重大原因在於,青銅鑄造技術的進步,當時在冶銅已經積累了很多經驗,主要體現在對青銅器鑄造上面所需要的銅和錫的配合上已經有一個相對穩定的比例。

戰國時代趙國青銅兵器的銘文中常有“某某執齊”,執齊就是掌握銅和錫配合的比例。戰國時代人們就已經意識到,銅錫合金的原理,從實踐中他們發現加錫到銅中可以使硬度增加,而太硬的兵器又容易折斷,特別是劍這一類。所以較長的兵器要做到堅且韌對合金原料的選擇,冶煉技術,火候的調節都是十分講究。

秦長劍,比普通青銅劍長出20釐米,背後是秦國規模化的兵工廠

從這裡面也可以看出,長劍比短劍更難打造,春秋時代短兵器的頂峰之作就是著名的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長55。7釐米,柄長8。4釐米,劍寬 4。6釐米,劍首外翻卷成圓箍形,內鑄有間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圓,劍身上佈滿了規則的黑色菱形暗格花紋,正面近格處有“越王鳩(勾)淺(踐)自作用劍”的鳥篆銘文,劍格正面鑲有藍色玻璃,背面鑲有綠松石。出土時自帶劍氣,埋藏地下幾千年依舊削鐵如泥,真是一把絕世寶劍。

秦長劍,比普通青銅劍長出20釐米,背後是秦國規模化的兵工廠

然而不容易打造的長劍卻被一國當做戰場上的利器,那就是秦國。在秦始皇陵出土了一把秦青銅劍,通長為90。8釐米,劍身長為71。7釐米,為其它六國的短劍所不能比。還記得,荊軻刺秦王中,秦王因為劍太長,一時慌亂無法拔出,只能繞柱而走。後來大臣疾呼王負劍,這才將秦劍拔出一舉擊敗荊軻。這把長劍,劍身修長,兩面起脊,四縱四鍔,中脊較厚,截面近似菱形,近鋒處有一段束腰,莖截面近似橢圓扁體。身和莖一次鑄成,表面呈青白色,菱形格,鼻形璏。

在這裡面,秦青銅劍起碼點明瞭兩點資訊,第一,秦劍長,使用它必定不是瘦弱之輩,那麼秦朝的徵兵制度是如何的呢?第二,秦青銅劍的製造工藝非常的高,且出土的青銅劍以及其他兵器之間的誤差是很小,這就意味著秦國的兵器製造是很發達的,兵器製造其實是屬於軍事化管理中的一部分,那麼秦朝的軍事管理又是什麼樣的?

秦長劍,比普通青銅劍長出20釐米,背後是秦國規模化的兵工廠

首先,說起秦朝的徵兵制度就一定要先了解商鞅變法,在商鞅變法中重要的一環就是軍功爵制度,按照在前線斬殺多少敵人首級來計算軍功,殺敵越多獲得的賞賜也就越多,這些賞賜包括了土地,官職。這就大大提高了人們參軍的積極性,同時

重農抑商,獎勵耕織

,這其實就是從貴族井田經濟轉化為小農經濟,而鐵犁牛耕的出現,大大促進了生產勞動力的發展,這也可以稱為耕戰制度。這裡面還涉及到了,按戶按人口徵收軍賦,秦國男子成年之後就需要自立門戶,這樣一家一戶,不僅僅國家的稅收增加了而且可以徵兵的人也增加了。

秦長劍,比普通青銅劍長出20釐米,背後是秦國規模化的兵工廠

秦國的戶籍制度把控的很嚴格,秦國男子十五歲成年,就必須登記名籍,就要服兵役,服徭役,納賦稅,可以使得秦國在短時間知道哪些家庭有壯年男子,可以入伍,就能很快速的徵集到軍隊。這就是為了適應進行統一戰爭的需要,以便隨時可以放寬役齡,擴大兵役和徭役。

郡縣的設立,是為了便利君主的集中統治,從國到郡,從郡到縣,從縣到鄉,是有系統的分佈到每一個角落,層層控制著整個國家。縣不同於卿大夫的封邑,縣內是有一套集中的政治組織和軍事組織,自從軍隊的主力以自耕農為主開始,各國就實行以郡縣為單位的徵兵制度,秦國也是如此。除了郡縣的徵兵制度還有常備兵制度,這裡暫時不提。

秦長劍,比普通青銅劍長出20釐米,背後是秦國規模化的兵工廠

秦國的郡縣徵兵制度有一套系統的軍隊編制和完善的軍中賞罰規定,秦國軍隊中五人為一伍,五十人設有“屯長”,一百人設有“百將”,五百人設有“五百主”。每個“五百主”可以有“短兵”五十人,率領兩個五百主的主將可以有短兵一百人。

當時規定,一伍中有一人逃跑,其餘四人就要受到刑罰,如果誰能斬敵首一顆就可以免除懲罰;屯長一下計程車卒,按個人斬得敵人首級數目賞賜給爵位,如果斬首的數量達到朝廷規定的數目,就可以再升爵一級。這樣層層推進,秦國軍隊中官,兵等級身份共有20等爵位,最小為公士,最高為列候。

秦長劍,比普通青銅劍長出20釐米,背後是秦國規模化的兵工廠

當軍隊集結完畢,在冷兵器時代,武器是很關鍵的。秦始皇陵的俑坑出土的不僅是秦青銅劍還有4萬個三稜箭頭,戈和弩機等其他幾萬件的武器。青銅劍上有三條90多釐米長的稜線,將細長的劍身分成八個面,手工完成這樣的表面加工有很大難度。

戈的圓弧部分加工得十分規整,箭頭上三個流線型表面也完全對稱。製作極其規整;秦軍使用的弩機制作標準程度遠遠超過了今天,它的部位完全可以互換,這意味著在戰場上,秦軍士兵可以把損壞的弩機中仍舊完好的部件重新拼裝使用,這使得秦軍在戰場上效率極高。

秦長劍,比普通青銅劍長出20釐米,背後是秦國規模化的兵工廠

更讓人驚奇的是,這些兵器幾乎是完全相同的,在其中一個青銅戈上的上面刻有寺工,史書記載寺工正是秦始皇設立的主管兵器生產的國家機構,而這隻戈上的右邊文字刻著五年相邦,呂不韋造。呂不韋是秦國丞相他的職責之一就是負責秦國的兵器生產。

在呂氏春秋上記載,物勒工名。意思就是器物的製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這裡揭露了秦國的兵器製造已經是流水線責任制。呂不韋作為兵器生產的最高監管人。他的下面是工師,就是各兵工廠的廠長,監製這隻戈的廠長叫“蕺”。在廠長的下邊是丞,類似車間主任,這位主任的名字叫“義”。而親手製作這隻戈的工匠,叫“成”。

秦長劍,比普通青銅劍長出20釐米,背後是秦國規模化的兵工廠

簡單來說,秦國的軍工管理制度分為四級,從相幫、工師、丞到一個個工匠,層層負責,任何一個質量問題都可以透過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責任人。秦國眾多的兵工廠能夠按照統一標準大批次製作高質量兵器,金字塔式的四級管理制度是根本保證。加上秦國刑罰甚嚴,小罪重罰,因此各個環節的負責人都很認真,所以就看到了如此精良完美的武器。

其實戰國時期已經出現了鐵劍,相比於青銅,鐵的效能更好。但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器一概都是青銅,而楚國卻出土了鐵劍。難道雄霸一時的秦國兵器製作卻比其他國落後。自然不是,這是因為秦國的青銅製造技術已經是登峰造極,而鐵的製作工藝各國都處於起步發展階段,捨棄成熟技術而追求新技術,在割據兼併戰爭中浪費時間。優良的武器配置,高效訓練有素的軍隊,秦國統一六國也是情理之中。

(圖片源自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