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詩路天台┃《桐柏觀》北宋·夏竦

菜單

詩路天台┃《桐柏觀》北宋·夏竦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台山文化,ID:ttwhg2015】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絡

詩路天台┃《桐柏觀》北宋·夏竦

詩路天台┃《桐柏觀》北宋·夏竦

詩路天台┃《桐柏觀》北宋·夏竦

道書稱桐柏宮為“金庭洞天”,屬七十二福地之一。

詩路天台┃《桐柏觀》北宋·夏竦

夏竦(985年-1051年)

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

北宋時期大臣、文學家,古文字學家,初諡“文正”,後改諡“文莊”。世稱夏文莊公、夏英公、夏鄭公。

字子喬,江州德安縣(今江西九江市德安縣車橋鎮)人。

夏竦以文學起家,為文章典雅藻麗,自經史、百家、陰陽、律歷、至佛老之書,無不通曉。

景德乙巳年舉賢良方正,擢光祿寺丞,通判台州(今浙江省天台縣),賦“國清寺”、“石樑”、“瓊臺雙闕銘”等詩詞。

撰寫的天台山桐柏宮《重建道藏經記》一文,簡要記述了天台《道藏》源流(《道藏》是道教經籍的大型彙編),時擔任承奉郎守秘書省著作佐郎通判台州軍兼管內勸農事借緋。

曾為國史編修官,也曾任多地官員,宋真宗時為襄州知州,宋仁宗時為洪州知州,後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使等職。

著有文集百卷、《策論》十三卷、《箋奏》三卷、《古文四聲韻》五卷、《聲韻圖》一卷,其中:《文莊集》三十六卷等收入《四庫全書》

詩路天台┃《桐柏觀》北宋·夏竦

桐柏宮位於瓊臺向東南行2公里的桐柏山上,九峰環抱,碧溪縈流,是中國道教南宗祖庭。

桐柏宮四周是玉女、臥龍、紫霄、翠微、玉泉、蓮花、華琳、香琳、玉霄九座山峰,玉梭溪 曲曲流過,處在一個小盆地之中。前方兩側分別是青龍、白虎兩阜和印、劍兩巖。水口處巖門開闊,玉梭溪流經三口井狀深潭,洩為巨瀑,大似垂虹,此即孫綽所寫“瀑布飛流以界道 ” ,被明代文學家劉仁錫稱之為天下第一的桐柏瀑布。

整個環境符合中國傳統風水學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的“四靈獸式”佈局。

道書稱桐柏宮為“金庭洞天”,屬七十二福地之一。

桐柏宮向來有“肇於周,靈於晉,盛於唐,擴於梁宋”的說法。“肇於周”緣於周靈王太子晉羽化後負責治理桐柏金庭洞天的神話。後來太子晉成為天台山釋道共奉的主神。宮前玉梭溪橋亭,相傳就是他跨鶴昇天之處。到了漢末,高道葛玄在此煉丹修持,留有丹井。

南朝陶弘景《真誥》稱:“吳主孫權,於天台之右造桐柏觀,命葛玄仙翁居之。”時在赤烏二年(239)。齊永泰元年(498年),沈約建為金庭館。唐景雲二年(711年),睿宗為司馬承禎重建,闢封內40裡為禽獸草木生長之福庭。宋郡人張伯端居此修煉,著《悟真篇》,開創道 教南宗。後世尊為南宗祖庭。1957年因建水庫,暫移宮南鳴鶴觀。現已進入全面修復。

三國吳赤烏元年(238),高道葛玄來此煉丹,建法輪院。

唐景雲二年(711年),睿宗下詔在法輪院墟址上建立桐柏觀,擁有一堂(黃雲)、二臺(鳳軫、從妙)、三壇(元晨、朝真、朝鬥及煉形室、龍章閣)嚴禁填充內四十里不得樵獵,五里不許遷葬。

元和年間(806-820年),馮惟良又建降真堂、白雲亭、悠閒亭、上清室。太和、鹹通年間,徐靈府、葉藏嶽先後重修,元稹、劉處靜作記。

五代後梁開平間(907-910年),桐柏觀升為宮。

宋祥符元年(1008年),改名桐柏崇道觀。

桐柏宮在唐宋兩代的鼎盛時期,樓臺爭聳的宮觀有三十六處,有千僧萬道的規模。僅桐柏道觀一個宮就“接客可容千眾”,不但有接待一般香客的館舍和相適應的廚廩、道寮、粉磨坊,甚至還有可接高官甚至皇帝的元命殿。整個宮觀,穹樓傑閣之雄麗,雲窗霧閣之高下,皆隱約於喬林翠靄之中,崇飾像麗無以加矣。壯麗無比。

1973年,桐柏水庫建成蓄水,桐柏宮址沉於水底,部分建築和文物移往鳴鶴觀。

詩路天台┃《桐柏觀》北宋·夏竦

詩路天台┃《桐柏觀》北宋·夏竦

詩路天台┃《桐柏觀》北宋·夏竦

詩路天台┃《桐柏觀》北宋·夏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