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包拯唾面直諫,宋仁宗直呼:保持社交距離!網友:包大人咋美白了?

菜單

包拯唾面直諫,宋仁宗直呼:保持社交距離!網友:包大人咋美白了?

大家好,我們的信爺談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辨忠奸”。正在熱播的古裝劇《清平樂》不僅還原了更具煙火氣的宋仁宗,還塑造了名臣高士、後宮親眷、商賈百姓等諸多性格鮮明的群像角色。近日劇情中,歷史上著名的“彈彈彈”鐵面無私辨忠奸的包拯上線了。網友有點好奇,包大人咋美白了?你可能還不夠了解包大人!來聽歷史學家解讀真實的包拯。

包拯唾面直諫,宋仁宗直呼:保持社交距離!網友:包大人咋美白了?

激情上演歷史名場面

劇中,宋仁宗因晉升張貴妃伯父張堯佐為宣徽使一事,被包拯帶領一眾朝臣攔於垂拱殿內。包拯以秀州地震乃天降示警為引,勸諫仁宗不可將官職賞賜給後宮近戚庸常之材,唾面直諫,激情上演歷史名場面。

包拯唾面直諫,宋仁宗直呼:保持社交距離!網友:包大人咋美白了?

包大人情緒激動,唾沫橫飛,逼的官家連連後退,邊退邊用袖子遮面。官家手足無措用袖子擋臉的樣子真是又好笑又心酸。請注意保持社交距離,請注意飛沫傳染。想不到一個張堯佐的宣徽使,竟引來了一場群臣圍堵的“躲貓貓”。包拯的出場,讓《清平樂》沉靜了許久的彈幕活了過來。

包拯唾面直諫,宋仁宗直呼:保持社交距離!網友:包大人咋美白了?

這在歷史上確有其事。宋仁宗任命包拯為監察御史,負責監督百官。包拯在內政外交上提出許多批評意見,因善於彈劾,時人稱其“包彈”。其中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彈劾張堯佐。

張堯佐平庸無能,因是宋仁宗愛妃的伯父,所以一升再升,權拜三司使,掌管財政、人事等實權,遭到朝臣非議。包拯聯合其他諫官一起彈劾,然而,宋仁宗卻力挺張堯佐,張的職位不降反升。包拯3天之內再度彈劾,結果,君臣之間起了衝突,仁宗一意孤行,再次提拔張堯佐為“宣徽使”。這下引起公憤,招來包拯、陳旭、王舉正等7位大臣的猛烈抨擊,包拯甚至和仁宗面對面交鋒,言辭激烈之時,唾沫星子濺了仁宗一臉,氣得仁宗拂袖而去。

迫於眾臣之勢,宋仁宗不得不作出讓步,同意外戚不得擔任“兩府”的建議。皇祐三年(1051年),給張堯佐去掉一些職務。以包拯為首的諫官們,在與外戚的鬥爭中,取得勝利。仁宗公開宣佈“自今後妃之家,毋得兩府任職”,對避免類似漢唐外戚專權、禍亂朝政的歷史悲劇重演,起到一定作用。

包拯唾面直諫,宋仁宗直呼:保持社交距離!網友:包大人咋美白了?

出演包拯的是演員陶昕然的老公,就是《甄嬛傳》裡飾演那個出身卑微,嫉妒甄嬛鑄成大錯,可悲又可憐的“安陵容”。2015年,陶昕然和相戀多年的男友何建澤結婚,現在已經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了。陶昕然的老公何建澤和宋朝宋仁宗朝代十分有緣,他就是憑藉《硯道》中的宋仁宗一角出道的。

包拯唾面直諫,宋仁宗直呼:保持社交距離!網友:包大人咋美白了?

包大人咋“美白”了?

有意思的是,不少網友對著《清平樂》中白麵長鬚的包拯發出了大大的疑惑:“包大人竟然美白成功了?”確實,劇中的包拯與許多人印象裡面如黑炭,額帶新月的形象相去甚遠。其實,雖然包拯在如今家喻戶曉,然而在《宋史》中對他的記錄很少,也並沒有特別對他的外貌進行描述。但從包公祠保留下來的塑像來看,包拯其實是一個清瘦的白面書生。

很多離不開後代的演繹。京戲中的《鍘美案》非常有名,其中塑造的公正不阿、不畏強權的包公形象深入人心,得到了百姓的喜愛。對於包拯三把鍘刀的說法,也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現實中的包拯沒有離奇的身世,既不是黑臉怪胎。

包拯生於官宦世家,29歲那年,皇帝點了他的進士,同榜的還有文彥博。包拯被任命為建昌縣知縣。包拯推掉官位,在家專心侍奉二老,這一侍奉就是10年。其間,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守孝在家。10年後,已人到中年的包拯才走出家門。

包拯的第一份差事是天長縣的知縣,在天長任職期滿後,包拯升任端州知州。端州是產名貴硯臺的地方,端硯最受士大夫珍愛,是時髦的雅器,也是每年要進貢給朝廷的土特產。包拯上任後,高調破除潛規則,規定“貢硯”之外,不得多徵一塊硯,違者重罰,並表態自己絕不貪求。此事在當地掀起軒然大波。3年知州期滿後,包拯離任,果然“不持一硯歸”。“清廉正直”四個字,從此伴隨包拯一生。

包拯唾面直諫,宋仁宗直呼:保持社交距離!網友:包大人咋美白了?

包大人其實不斷案?

開封有個包青天,然而,從歷史來看,包拯坐鎮開封府總共一年多的時間,他的身邊,既沒有張龍趙虎、王朝馬漢,也沒有龍頭鍘、虎頭鍘、狗頭鍘,而砍國舅腦袋、殺負心駙馬、鍘親侄子包勉、打皇后鑾駕等出神入化的故事情節,就更是沒影兒的事了。

但包拯在開封府任上,鐵面無私,秉公執法,維護京城的治安,贏得“青天”的美名。開封城裡有條惠民河,屢疏不通,雨季漲水,淹了南半城。包拯一調查,發現是因為達官顯貴們佔用河道兩岸,修建豪宅,在河道中堵水建公園,導致河道不通。包拯一聲令下,全部清除,結果,“人患”一除,水患消解。這一舉動,被京城百姓傳為佳話。

其實,包拯的主要政績不在英明斷案,而是在一年之後,61歲的他被提拔為三司使,也就是之前張堯佐擔任過的那個職位。包拯透過經濟財政改革,為全國百姓做了件大好事——改“科率”為“和市”,免除部分地區的“折變”,切實減輕百姓負擔。

兩年後,拜樞密副使,又過了一年,也就是嘉祐七年(1062年),包拯病逝。京城百姓莫不哀傷,宋仁宗停朝一天表示哀悼,並親自到包家悼唁。看到他家徒四壁,衣服器用飲食仍如當年沒做官時,仁宗不禁感慨落淚。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張楠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