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因他現身歷史,周厲王十四年彘地流放生涯,並非想象中那麼悽慘!

菜單

因他現身歷史,周厲王十四年彘地流放生涯,並非想象中那麼悽慘!

“國人暴動”後,周厲王被流放到彘地(山西霍縣),生活了十四年。真不知這十四年,他是怎麼熬過來的!

因他現身歷史,周厲王十四年彘地流放生涯,並非想象中那麼悽慘!

拿破崙被流放到地中海小島,不到一年就忍耐不住,逃出小島,企圖東山再起;壯士田橫,與劉邦爭奪天下失敗後,也是逃到小島上,後來寧願自殺,也不願低三下四地去侍候曾經平起平坐的對手。

可週厲王,卻沒有逃跑,也沒自殺,十四年呆在山西霍縣這一小小角落,靜靜地活著。天下仍然是這個天下,但卻已不是周厲王的天下了。這十四年的時間裡,他是在享受來之不易的寧靜生活,還是日夜籌劃著東山再起,抑或從此徹底消沉?

雖然現存史料對於周厲王流放後的生活完全沒有記載,但是一位歷史人物的出現,足以證明周厲王這十四年流放生涯並非人們所想象的那樣悽慘。

這位歷史人物,不是別人,就是鄭國開國國君鄭桓公姬友。

為什麼說鄭桓公出現於歷史舞臺上,就能證明周厲王彘地流放生涯並不是那麼悽慘?

因他現身歷史,周厲王十四年彘地流放生涯,並非想象中那麼悽慘!

這得從鄭桓公身世說起。

《史記·鄭世家》中是如此介紹鄭桓公:“鄭桓公友者,周厲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於鄭。封三十三年,百姓皆便愛之,幽王以為司徒。……二歲,犬戎殺幽王於驪山下,並殺桓公。”按《史記》說法,鄭桓公是周厲王少子。

因他現身歷史,周厲王十四年彘地流放生涯,並非想象中那麼悽慘!

然而,《竹書紀年》中卻記載了另外一種說法:“晉文侯二年,同惠王子多父伐鄶,克之,乃居鄭父之丘,名之曰鄭,是曰桓公。”上文中的“同惠”二字,後人多以為是“周宣”之誤。這意味著,《竹書紀年》記載鄭桓公應該是周宣王之子。

《史記》與《竹書紀年》,到底誰才是正解?

為探討這一問題,人們不得不再搜尋更多的史料來發掘真相。

《國語·周語中》記載富辰勸諫周襄王時,說:“……狄,隗姓也;鄭出自宣王,王而虐之,是不愛親也。”鄭國的始封君為鄭桓公,既然《國語》說“鄭出自宣王”,這當然是指鄭桓公為宣王兒子。

不但《國語》中這麼說,《左傳》中也有相關證據。

《左傳·僖公二十四年》:“鄭有平、惠之勳,又有厲、宣之親,棄嬖寵而用三良,於諸姬為近,四德具矣。”富辰說鄭國有“厲、宣之親”,應該就是說鄭桓公是厲王之孫、宣王之子。《左傳·宣公十二年》記載鄭國被楚國圍城攻打,鄭襄公被迫肉袒牽羊投降:“……若惠顧前好,徼福於厲、宣、桓、武,不泯其社稷,使改事君,……,君之惠也。”鄭襄公稱自己祖先為周厲王、周宣王、鄭桓公、鄭武公,按曾祖、祖父、父、子順序排列下來,也說明鄭桓公應該是周宣王之子。

可是,同樣是《左傳》,“文公二年”中卻又提到:“宋祖帝乙,鄭祖厲王,……”意思是宋國以帝乙為祖先,鄭國以厲王為祖先。帝乙,眾所周知,是紂王之父,也是宋國始封國君微子之父。以宋國對比鄭國,那顯然鄭桓公應該是周厲王之子!

因他現身歷史,周厲王十四年彘地流放生涯,並非想象中那麼悽慘!

《國語》與《左傳》記載的語焉不詳,反而讓後人陷入了更深的認識誤區。

鄭桓公究竟是厲王孫子還是兒子?學者們不得不找尋更多史料來解決這一難題。

因他現身歷史,周厲王十四年彘地流放生涯,並非想象中那麼悽慘!

晉人幹寶《搜神記》:“周宣王三十三年,幽王生。是歲有馬化為狐。”按《搜神記》記載,周幽王出生於周宣王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795年。《搜神記》並不是正統史書,照理史學家們就應該對這一記載無視。可是,在汲冢《瑣語》中也有一條記錄如下:

宣王之元妃獻後生子,不恆期月而生,後弗敢舉。天子召問群王之元史,史皆答曰:“若男子也,身體有不全,諸骨節有不備者則可,身體全骨節備,不利於天子也,將必喪邦。”天子曰:“若而,不利餘一人,命棄之。”仲山父曰:‘‘天子年長矣,而未有子,或者天將以是棄周,雖棄之何益!”天子弗棄之。

《瑣語》是與《竹書紀年》在汲冢同時發現的史料,幹寶又是晉人,肯定看過《竹書紀年》原文。二者記載相互印證,應該可信。《瑣語》中明確說“天子年長矣而未有子”,與《搜神記》宣王三十三年生幽王相符,說明一個重要事實:在宣王三十三年前,他都沒能生下兒子。

可《史記》記載,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就已將鄭桓公姬友“初封於鄭”——這正是說明鄭桓公不是周宣王兒子,而應該是周厲王之子!以後續鄭國的發展歷程分析,西周末年時鄭桓公年齡大於五十也更合乎情理。

因他現身歷史,周厲王十四年彘地流放生涯,並非想象中那麼悽慘!

因此,綜合各方面的分析,基本可確認鄭桓公是周厲王之子,而不是周宣王之子。

鄭桓公是周厲王之子,與周厲王彘地的流亡生涯悽不悽慘又有何關聯?

這又得從著名的“國人暴動”說起。

因他現身歷史,周厲王十四年彘地流放生涯,並非想象中那麼悽慘!

“國人暴動”中,周厲王被推翻下臺並被流放至彘,這是眾所周知的史實。“國人暴動”中還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就是周厲王之子、周宣王姬靜也差點被參加暴動的“暴民”們殺死。幸虧召穆公(即召伯虎)用“狸貓換太子”的辦法保住了姬靜性命,王室血脈才不致中斷。

然而,召穆公用自己兒子“狸貓換太子”,難道就不怕外面暴民認出來嗎?

“國人暴動”,按清華簡《系年》記載,“厲王大虐於周,卿士、諸正、萬民弗忍於厥心,乃歸厲王於彘。”卿士、諸侯們都參與了這場暴動,而卿士、諸侯們平時出入朝堂,見過姬靜的不在少數。召穆公以兒子來換姬靜,要麼是他兒子與姬靜極為相似,要麼是姬靜當時年紀實在太小,形貌尚未成形。以史書中“(周宣)王少,大臣共和行政”的記載來看,後者可能性更大。

也就是說,“國人暴動”發生時,姬靜尚未成年。

公元前841年,已是周厲王執政第三十七年。推算周厲王年紀,應該已有五十多歲。五十多歲的周王,正常而言長子已有二、三十歲。因此,尚未成年的姬靜絕不會是周厲王長子。然而,十四年的“共和行政”過後,繼承王位的卻偏偏只剩下了姬靜——這足以證明“國人暴動”不但把周厲王趕下了臺,還將周厲王其他年紀更大的兒子通通給殺了!“國人暴動”,對周厲王而言,不但是政治災難,更是一場人間大悲劇!

因他現身歷史,周厲王十四年彘地流放生涯,並非想象中那麼悽慘!

即然周宣王是“國人暴動”中周厲王唯一倖存的兒子,那麼鄭桓公又是從何而來?

顯然,鄭桓公是在“國人暴動”之後才出生,也就是生於周厲王被流放彘地期間。流放期間還生下了兒子,說明周厲王被流放後並不是孤家寡人,身邊還有人服侍,還有姬妾相伴。西周大臣們對這位被推翻的“暴君”,倒還算仁慈,留有餘地。遭遇“國人暴動”,經歷慘絕人寰的人間悲劇,最後被放逐到周王國邊境一角,很多人根本忍受不了這麼沉重的打擊,往往都會在絕望中鬱鬱而終。然而,鄭桓公姬友的出現,恰恰證明了周厲王十四年的流放生涯,並非人們想象中那麼悽慘。小兒子出生後,年邁的周厲王甚至還能含飴弄“兒”,享受這來之不易的平靜退隱生活,安然度過了人生剩餘十四年歲月。

因他現身歷史,周厲王十四年彘地流放生涯,並非想象中那麼悽慘!

(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