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這座實驗室,讓非洲農業專家直呼“如魚得水”

菜單

這座實驗室,讓非洲農業專家直呼“如魚得水”

新華社內羅畢11月29日電 位於長江下游的中國南京和位於東非大裂谷一帶的肯亞納庫魯,雖然相距萬里,卻因一座實驗室而緊緊相連。

“將農業提質增產是肯亞科研工作的目標。

現在有了中國專家,有了這座實驗室,我們如魚得水,成果將像我們的玫瑰花一樣綻放,鮮豔亮麗。

”肯亞農業專家、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主任理查德·穆盧瓦說。

中國農學教授紮根非洲20餘年

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設立於肯亞納庫魯郡的埃格頓大學孔子學院。據介紹,實驗室旨在培養掌握現代分子生物學理論和技術的研究人員;開展作物基因資源發掘、重要功能基因克隆和生物技術育種等合作研究;提高作物產量,緩解糧食安全問題。

這座實驗室,讓非洲農業專家直呼“如魚得水”

6月25日,來自中國的農學教授劉高瓊(左一)和肯亞工作人員及研究生準備走進位於肯亞納庫魯郡的埃格頓大學孔子學院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

埃格頓大學歷史悠久,以農業為特色。學校距離首都內羅畢約140公里,海拔約2000米。從1994年起,南京農業大學和埃格頓大學共同執行中國教育部三期“中肯高教合作計劃”,在埃格頓大學建立了“生物技術實驗室”和“中肯園藝技術合作中心”。

1997年,因援助專案所需,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劉高瓊被派到埃格頓大學交流。

為了中肯兩國的農業科技合作,劉高瓊在這裡一待就是20多年。

這座實驗室,讓非洲農業專家直呼“如魚得水”

6月25日,在肯亞納庫魯郡的埃格頓大學一處花卉溫室大棚裡,來自中國的農學教授劉高瓊(左二)正在和學生們討論花卉育種和病蟲害防治。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

記者一行在校園一處花卉溫室大棚見到劉高瓊時,身著粉橘色襯衫、頭戴棒球帽、腳踩運動鞋的他正和學生們討論花卉育種。

劉高瓊在埃格頓大學主要的教學內容為溫室管理、蔬菜果樹栽培、病蟲害防治等。每天,他的活動路徑是四點一線——家、課堂、實驗室、試驗田。

“這裡已經是我的家,我的第二故鄉。”

年過半百的劉高瓊說。

“實驗室”助力非洲學生做科研

多年來,劉高瓊見證了中肯農業技術合作的務實加深。

這座實驗室,讓非洲農業專家直呼“如魚得水”

6月25日,在肯亞納庫魯郡的埃格頓大學一處溫室大棚裡,來自中國的農學教授劉高瓊教授正在檢查大棚內的溫度。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

2016年,由中國政府援建的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學聯合實驗室在肯亞揭牌。2019年,兩校聯合申報的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成為中國科技部審批透過的首批“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

“終於,肯亞農學生可以在實驗室搞研究了。”

劉高瓊說起當時的審批透過,依舊興奮不已。目前,有30多名碩士、博士利用這個實驗室做科研。

這座實驗室,讓非洲農業專家直呼“如魚得水”

6月25日,在肯亞納庫魯郡的埃格頓大學孔子學院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裡,來自中國的農學教授劉高瓊(左一)正在跟肯方教授(左二)和肯亞的研究生交流實驗成果。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

有了實驗室,園藝專業學生穆罕默德·宗瓦的研究進入全新階段。宗瓦說,在劉高瓊指導下,他的主要科研方向是最佳化木薯品種,使其高產且抗蟲害。實驗室裡,他培育的改良木薯苗正茁壯成長。

“實驗室提供了世界一流的科研裝置,讓我不再單一地靠田間實驗進行作物研究。”

他說。

6月25日,在肯亞納庫魯郡的埃格頓大學的一處溫室大棚裡,來自中國的農學教授劉高瓊(右)正在和埃格頓大學讀研的南蘇丹學生格洛麗亞·約瑟夫·拉蘇討論秋葵的種植技術。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

此外,周邊國家的學生也慕名前來求學,希望利用先進的實驗室拓展農學知識。

南蘇丹留學生格洛麗亞·約瑟夫·拉蘇正在溫室大棚和劉高瓊討論秋葵的種植技術。“秋葵是南蘇丹的主要農作物之一。每隔一段時間,我會把大棚培育的品種帶到實驗室,分析作物長勢。”她告訴記者。

拉蘇說,在許多非洲國家,農作物生長通常會受到雨季和旱季影響,因此中國的溫室大棚技術在非洲很有“用武之地”。

“我要把這個技術帶回祖國,幫助家鄉農民改變靠天吃飯的命運。”

她說。

“我們自己也掌握了技術”

埃格頓大學孔子學院肯方院長喬舒亞·奧提莫·奧文諾說,農業是非洲發展的關鍵,但非洲農業的巨大潛力尚未被開發出來,

中國農業的發展經驗有助於提高非洲糧食自主生產能力和農業技術水平

這座實驗室,讓非洲農業專家直呼“如魚得水”

9月4日,在肯亞的納庫魯郡,當地農民摘除蟲菊。新華社記者 李琰 攝

對此,穆盧瓦深有體會:“過去,肯亞運用的農業、園藝技術都來自歐洲,大農場的經理都是歐洲人;如今,在中國的幫助下,我們自己也掌握了技術。

你再去大農場看看,多數都是從埃格頓畢業的肯亞人。

在穆盧瓦看來,

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是中非開展高水平聯合研究的載體,也是中非友誼的象徵

,“實驗室極大提升了埃格頓大學的農業教學和科研水平,為進一步提高作物產量、緩解肯亞糧食安全問題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這座實驗室,讓非洲農業專家直呼“如魚得水”

6月25日,在肯亞納庫魯郡的埃格頓大學孔子學院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學“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裡,來自中國的農學教授劉高瓊(左)正在跟肯方工作人員一起做實驗。新華社記者 張宇 攝

(文字記者:黎華玲;影片記者:劉暢;攝影記者:張宇、李琰;剪輯:沈浩洋、實習生王子卿;編輯:程大雨、馬曉燕、金正、謝彬彬)

新華社國際部製作

新華社國際傳播融合平臺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