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李泌歷經四朝,為何皇帝們對他始終信任,李泌一般人還真學不來

菜單

李泌歷經四朝,為何皇帝們對他始終信任,李泌一般人還真學不來

泱泱盛唐,王侯將相,英雄豪傑。如天上繁星,交相輝映。映襯著那個傲嬌國度,無雙盛世。如果像《隋唐演義》中所寫的那樣,給他們來個英雄排座次,也恐怕很難!因為他們各有所長,也各有貢獻。很難說誰排第一,誰排第二!

但是如果說誰能榮寵不衰,歷經四朝,三為帝師,兩為卿相。與皇帝們都相交莫逆,功高蓋世而主不疑,隨後又能做到全身而退的,李泌無疑排在唐代第一位。

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皇朝中,李泌也是能夠功成身退的標杆兩人組中的一位(另一位是范蠡)。因而此後歷史上的每個時代,都有無數人想模仿他,卻鮮有人成功。難道真的是有一種成功不可複製?其實也不全是如此。

李泌歷經四朝,為何皇帝們對他始終信任,李泌一般人還真學不來

李泌劇照

只是李泌走過的路別人輕易學不來!

正如他七歲所做的方圓動靜詩一樣,看似簡單,實則不容易學到。因為我們處在紅塵名利場中,渴望實現自身的價值。一旦獲得成功,再想瀟灑離去,又談何容易?天地無窮,慾望不止。多少英雄豪傑,功成名就之後因為看不破,參不透,戀棧權位最後身首異處的?

言歸正傳,我們來看看李泌的一生:

1、玄宗朝的神奇出場

公元728年,唐明皇李隆基徵召天下俊才,不限年齡。‘’悉召能言佛、道、孔子者,相答難禁中。‘’

這時,一位神童出場了。他叫員俶,今年才九歲。舌戰群儒、引經據典而不落下風。愛才的李隆基當時就很喜歡他,認為此後必定是棟樑之才。就把員俶叫到身邊說道:‘’你肯定是天下最聰明的孩子!‘’

李泌歷經四朝,為何皇帝們對他始終信任,李泌一般人還真學不來

唐玄宗劇照

誰知道員俶很誠實,他回答:‘’我不算什麼,我有個表弟叫李泌,今年七歲,他知道的比我多!‘’

李隆基大為驚訝,原以為九歲神童已經很了不起了,誰知道還有更小的。他馬上派人去接李泌。

等到把李泌接到宮中,李隆基正和張說下棋。李隆基為了考教李泌的才識,要博學的宰相張說出題目。張說便以圍棋的‘’方圓動靜‘’為題目作一首詩。

張說出口成章:‘’方若棋盤,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

李泌略加思索後就回答:‘’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

此詩不僅應對得體,而且蘊藏著人生的大智慧,讓兩人為之感嘆!李隆基更是感慨:‘’天縱奇才!‘’隨後讓李泌的家人善加培養,日後必有大用。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很多時候幼年的教育程度,家庭環境等等都決定了一個人此後的人生軌跡。李泌也是如此,他的方圓動靜詩成為也就是他一生的寫照。

李泌成年之後,學貫儒、道,長年在嵩山、終南山和華山之間遊歷,史稱他是非常羨慕道家的神仙之術,想尋訪名山,拜會仙友。

李泌歷經四朝,為何皇帝們對他始終信任,李泌一般人還真學不來

少年李泌

但是書中說是是一回事,現實又是一回事。誰見過十幾歲的有志於朝堂之上的神童放著入仕不顧,而去尋找虛無縹緲的神仙?天下名山多的去了,為何只是在唐朝兩京之間的嵩山、終南和華山遊歷?

他其實是在觀風雲之變,尋找一個入世的良機。就如同諸葛亮躬耕隆中,不仕劉表是一樣的道理。

不久之後,李泌就向李隆基上書,李隆基也想起了這位自己稱讚過的神童。於是就召他入京講解《老子》一書,老子的思想深如大海,如果不參悟透,一般人根本是講解不好的。

但是李泌講解的很好,讓李隆基龍顏大悅。於是就讓李泌待詔翰林,同時又讓他做為太子李亨的賓客,供奉東宮。在東宮,李泌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才華本領,和李亨建立了很深的交情。

但是不久之後,李泌就被放逐了。原因是他寫詩譏諷當時的權臣楊國忠、安祿山。結果得罪了楊國忠,最後被送到蘄春安置。從此一段時間,他遊歷名山大川以自娛。

正如詩中那句‘’方若行義‘’。做為都聖賢書,立志天下的才俊,對壞人壞事要方,能夠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來行俠仗義。

天寶年間,唐玄宗已經沒有了進取的銳氣,信用奸人,朝堂晦暗。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相信睿智的李泌已經瞭解,他也用他也用行動解釋了方若行義的道理。

2、肅宗朝的權逾宰相

果不其然,在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盛世幻滅後,唐玄宗倉皇出逃。隨後馬嵬事變,太子李亨在靈武自立為帝。

李泌歷經四朝,為何皇帝們對他始終信任,李泌一般人還真學不來

李亨北上靈武

但是靈武朝廷是草創的班子,人才缺乏,李亨想到了自己昔日好友李泌。於是派人去尋找李泌的下落,此時李泌正在結廬修道。聽聞李亨在靈武即位,請自己出山。他便隨著使者趕赴靈武。

這也充分體現了他圓若用智的特點。李泌的‘’圓‘’就是你找我幫忙,我就來。不矯情造作,不提條件。李泌的‘’智‘’就是我來了能幫你解決實際的問題,並不像那些攀龍附鳳之徒,純粹是想在新朝廷之中混的一官半職。

來到靈武,唐肅宗李亨和他討論當前平叛的局勢。李泌一一給他分析成敗厲害。一席話讓李亨大喜過望,想授予他官職。李泌自稱山人表示自己已經是修道之人,堅決不做官。只是以賓客參謀的身份來輔佐肅宗。肅宗李亨也不好強迫,乾脆就以‘’先生‘’來尊稱李泌。

肅宗對他好到什麼程度呢:

有一次晚上,兩人討論事情太晚。肅宗一時高興,就在火中烤了幾個梨子,親自捧給李泌吃(李泌不吃葷)。旁邊的兩個兒子看了也想吃,肅宗怎麼也不肯給。

還有一次,肅宗問及李泌的志向是什麼?

李泌回答說我的志向一般人不敢想!

肅宗很是好奇,連忙追問?

李泌說:“我沒有家室,也不稀罕爵位官職。只是幃幄運籌,幫助陛下收復京師之後,但願靠著天子的膝蓋睡上一覺,讓欽天監來奏報說客星侵犯帝星,能動一動天上星宿就滿足了。”

肅宗哈哈大笑,對李泌更加信任,其後果然讓李泌枕在他的膝上睡了一覺。

李泌歷經四朝,為何皇帝們對他始終信任,李泌一般人還真學不來

而李泌也不負信任,以客卿的身份參與政事,起草詔書。並且參與平叛方略的規劃。

李泌具有很強的大局觀,不侷限於一城一處的得失。

特別是他給李亨的《平叛策》中規劃了先攻范陽,打掉安史叛軍的老巢,然後從北向南逐步壓縮,最後把叛軍消滅在兩京(洛陽、長安)之間的大戰略。

如果按照李泌的戰略規劃,‘’不出二年,無寇矣。陛下無慾速,夫王者之師,當務萬全,圖久安,使無後害。‘’

但可惜的是,對李泌的建議一向言聽計從的唐肅宗李亨這次沒有采納,而是採取了下下之策,先攻兩京。究其原因,不是李泌謀劃不夠,而是源自李亨內心的那一點執念:‘’先入關中者為王。‘’軍事讓位於政治。

他這個皇位是自己先斬後奏得來的,雖然事後得到唐玄宗的預設。但是其他幾個皇子也都是虎視眈眈,只有先攻下長安,才能名正言順。

李泌的著眼點不同,他是著眼於唐朝其後的長治久安。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安史叛軍歷時八年才被平定,而此後又因為平叛不徹底而產生的藩鎮之禍已成為大唐此後的頑疾之一。

在靈武時期,李泌始終一席白衣,侍從在其左右。兩人出行,眾人皆指著說道:‘’黃衣為聖上,白衣是隱士。‘’至於李泌為何執意白衣出仕,其實這也是圓滑智慧的一面。讓他得以施展自己的才智而不過早的陷入內部爭權奪利的旋渦之中。

李亨對李泌的信任和兩人之間的親密關係還是遭到了別人的妒忌。權臣崔圓和李亨的親信宦官李輔國就對李泌十分的猜忌。對此李泌心知肚明,所以在唐軍收復兩京之後,李泌執意的決定離開,避入南嶽衡山修道。

不久之後,唐肅宗李亨去世了,太子李豫即位是為唐代宗。李豫對於李泌的才學也很是欽佩,一度請他出山。不僅強迫他吃肉,還為他操辦婚事。

但是此時朝中宰相元載、常袞先後猜忌李泌,把李泌排擠出朝堂之上讓他在地方上任職。對此,李泌淡然處之,雖然和長安相隔千里,但是代宗每有疑難,必然會問及李泌的意見,李泌也言無不盡。

3、德宗朝的力挽狂瀾

公元779年(大曆十四年)五月,李適即位,這便是唐德宗。但是他此時接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帝國。外有吐蕃咄咄逼人,已經攻陷河西、隴右之地,西域都護府和大唐聯絡斷絕。內有藩鎮割據一方,不聽唐皇室的號令。

唐德宗有心恢復,急於解決藩鎮問題,但是方法手段錯誤,從而導致叛軍四起。即位之後的兩年內連續爆發了‘’四鎮之亂‘’、‘’涇原兵變‘’、‘’奉天之難‘’等一系列藩鎮兵變,長安為朱泚佔據,唐德宗被迫逃往梁州(漢中市)。

在梁州,唐德宗想起了李泌,這位自己爺爺和父親都交口稱讚的人才,他派人緊急召李泌前來參贊。此時李泌已經年近60多歲了,本來已經在衡山避世修煉,一聽唐德宗召喚,千里趕赴梁州。

李泌歷經四朝,為何皇帝們對他始終信任,李泌一般人還真學不來

在梁州,唐德宗為了收復長安,他病急亂投醫,聯絡吐蕃承諾如果吐蕃派兵協助收復長安,就割讓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給吐蕃。吐蕃原本就對西域垂涎三尺,有此好事就一口答應了。

但是吐蕃大軍出兵後只為沿途搶掠,還只走到一半的路程就以天氣炎熱為由駐足不前。吐蕃的舉動讓唐德宗無可奈何,最後還是靠各地增援趕來的唐軍收復了長安。

而當吐蕃使者前來索要西域的時候,唐德宗為了息事寧人,居然準備把西域割讓。

這時,李泌到了。他一聽此事,馬上就一口否決。並且苦口婆心地勸誡唐德宗:

安西、北庭控扼西域五十七國及十姓突厥,以分吐蕃之勢,使之不能東侵,奈何拱手與之!且兩鎮將士,困守孤城二十年忠心不改,現國家無褒獎,卻棄之而去,天下何守?!更何況,吐蕃觀望不進,陰持兩端,大掠武功等地,受賂而去,何功之有!

一席話讓唐德宗面紅耳赤,最後否決了割讓西域,只是象徵性地給了吐蕃大軍一些財物。但是此舉也激怒了吐蕃大相,此後不久就發生了吐蕃大相截殺唐朝使節的行動,從此吐蕃和唐朝的面子關係徹底的破裂。

此時唐朝內有藩鎮,外有吐蕃的大軍威脅,形勢嚴峻。唐德宗束手無策,而李泌認為朝廷目前的困局應該先解決外部吐蕃對首都長安的威脅。不然每年在隴山一帶唐軍十幾萬人防備吐蕃,耗費巨大而且效果不顯。

藩鎮雖然跋扈驕橫,但是實際上暫時都沒有取代唐皇室的野心,只是想保有自己的獨立王國的地位。

李泌開始出手了,這是個高瞻遠矚的天才戰略構想,以天下為棋盤,各國為棋子來博弈。李泌佈下精妙的手筋,構建了被後世稱之為‘’貞元之盟‘’的反吐蕃聯盟。

其核心戰略就是北聯回紇,西和大食,南結南詔,共制吐蕃。

這在當時算得上是頂級的國際戰略。這個戰略的核心就是利用其餘三國和吐蕃的矛盾關係,多方共制吐蕃,從而緩解唐王朝邊防上的壓力。集中精力處理內部藩鎮問題。

李泌歷經四朝,為何皇帝們對他始終信任,李泌一般人還真學不來

但是,這個戰略一開始在唐德宗那裡被卡住了。原因就是北聯回紇上面,唐德宗李適在當太子的時候被回紇的牟羽可汗折辱,一直引以為恥。雖然此後牟羽可汗的母親向李適賠罪,但是這個樑子也結下了。

不久,合骨咄祿可汗殺了牟羽可汗自立為回紇之主,多次派人向唐王朝請求稱臣和親,但是唐德宗一直裝聾作啞不聞不問。

一聽李泌說要聯合回紇,唐德宗的頭搖的飛快:‘’這事留給朕的子孫去做吧。朕活著一天,此事斷不可為。‘’

李泌先後勸解了十幾次,沒有效果。李泌也急了,就一直對德宗死纏爛打,最後李泌索性以辭官相要挾。

德宗這才害怕了,好容易把這個老祖宗請來鎮場子的,他要是走了自己不就完犢子了。於是唐德宗最後勉強答應了回紇的和親。

回紇合骨咄祿可汗很是高興,他上書唐德宗:‘’昔為兄弟,今為子婿,半子也。若吐蕃為患,子當為父除之!‘’隨後回紇大軍大舉南下,在河西、西域開始和吐蕃開展連番的爭奪。

不久後,大唐先後和黑衣大食(由海路前往)、南詔也達成協議。針對吐蕃的四國聯盟正式形成。從此吐蕃開始疲於奔命,左支右擋的與回紇,大食展開連番大戰,也無暇顧及對大唐的侵擾。大唐隴山地區防線的壓力驟然緩解。

唐廷得以騰出手來,專心於對付藩鎮,此後迅速開創了元和中興的局面。李泌可謂是居功至偉!

結語:

公元789年三月,李泌在長安宅中去世,享年六十八歲。唐德宗追贈他為太子太傅。

李泌的一生,歷經四朝幾起幾落。

從玄宗一朝的聰穎早慧到肅宗一朝的主理軍機,

從代宗一朝的避世歸隱到德宗一朝的力挽狂瀾。

他幾次都是‘’權逾宰相‘’而從不越位,功成名就後又悄然歸隱。

即無得意時的再往,也無落魄時的潦倒。正如他少年時所說:‘’靜若得意。‘’

在一般人看來被迫離開了權力中樞就意味著下臺了,再無此前的風光。但李泌卻與此相反,越離開越瀟灑,他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潛遁名山,以習隱自適‘’,在名山大川深處做他的隱士。所以人們常常感嘆於李泌於靜中的得意,感嘆於他的淡泊明志。卻始終無法學習到他的原因所在。

畢竟,人往高處走,一山還望一山高!又有誰能提前看清危險,從而能夠及時的抽身而退呢?等到高處不勝寒的時候,往往再想全身而退也已經為時已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