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這個人: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還朝五十出守,六十開府七十歸田

菜單

這個人: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還朝五十出守,六十開府七十歸田

19世紀40年代,鴉片戰爭爆發,這算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從此,中國的主權遭到頻繁侵犯,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說到失敗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當時的清政府狂妄自大,腐敗無能。即使,有著林則徐這樣的民族英雄也無濟於事。

而且,當時西方國家的武器裝備也比較精良,中國和他們有著一定的差距,是處於劣勢的。所以,對於當時的歷史事件,不僅要從宏觀上分析,還要從細節上進行分析。我們從當時的防務大臣的記述中,可以看到一些清政府對戰爭失敗後軍事技術上的討論內容。

這個人: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還朝五十出守,六十開府七十歸田

梁章鉅是當時清朝的防務大臣,夫人鄭齊卿為進士鄭光策長女。雖然,他沒有林則徐的名氣大,但是,他在當時也是遠近聞名的大人物。此人滿腹經綸,務實求本,是一位政績突出、深受百姓擁戴的官員,更是對中國未來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

當時的梁章鉅和林則徐是一個地方的人,從小到大在別人眼中就是優秀的存在。很快,在眾人的意料之中考中了進士,入宮為官。後來,因為其種種表現,令皇上對他比較滿意,不久,梁章鉅就成為了軍機大臣。

可以說,在他考取功名的道路上,可謂是一帆風順。早早的解決了這個問題,梁章鉅就可以踏實的辦正事。然而,這樣平坦的仕途之路並沒有讓他自以為是,沾沾自喜。梁章鉅對自己的成就不是很在意,和林則徐一個心理,為當時鴉片毒害中國人的事情感到憂心忡忡。

這個人: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還朝五十出守,六十開府七十歸田

所以,當時林則徐上奏請求朝廷禁鴉片,他也跟著一起上奏,以此表明其相同的心意。

所以,到了後來,林則徐前往廣州禁鴉片的時候,他也一起去協助緝拿鴉片販子,清除鴉片種植的區域。由於,其對自身的嚴苛,做事認真負責,所以,當時廣州的禁菸運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儘管,沒有林則徐虎門銷煙事件那麼轟動,但也算是為中華民族的發展貢獻了一份力。

隨後,中英之間爆發了鴉片戰爭,梁章鉅作為當時清朝的防務大臣,負責當地的防務工作。據歷史記載,當時,英國向內陸發起進攻時,梁章鉅迅速運送了幾十座火炮作為支援,並且,十分負責的抵抗來犯的英軍。

運送這些火炮作為前線的支援,他也上奏了朝廷,在戰爭結束後,還是要把這些火炮從前線歸還到自己手中。但是,令人可惜的是,這幾十座火炮在戰爭過後,全部失蹤無跡可尋,有人說是被英軍繳獲帶走,也有人說沉入了大海。可以說,這種結果,梁章鉅的內心很是痛苦。

這個人: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還朝五十出守,六十開府七十歸田

後來,梁章鉅擔任巡撫之職,開始部署新的火炮。在他主持火炮防禦工作的這段時間,英軍看到後不敢再犯,紛紛繞開。梁章鉅調任後,他手下的兩位總督,因其貪生怕死,最終臨陣脫逃,結果是:新建造的火炮轉眼之間又失去了。

在與英軍的多次交戰中,連二連三的失敗,這也導致清軍對英軍的火炮產生恐懼心裡。最終,使這些人開始懷疑自己的火炮的射程和威力不如對方。但是,梁章鉅並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這是另有原因。梁章鉅作為當時清軍的重要將領,對武器的瞭解還是十分透徹的。

他認為:“沒有理由對英軍的火炮產生恐懼感。”其實,這也不是誇誇其談,他從武器角度分析過,是有一定的依據的。他覺得,當時英軍所使用的是飛炮,表面上看上去光彩奪目,十分嚇人,實際上,其殺傷力沒有想象的那麼強大,嚇唬一下敵人還是可以的。

這個人: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還朝五十出守,六十開府七十歸田

所以,在當時的戰鬥中,就是因此,兩位總督還沒真正的和英軍對戰,就已經被對方外表光鮮的火炮嚇破了膽子,以至於四散而逃,所以,導致清軍大敗。

梁章鉅認為:這才是失敗的根本原因。那麼,為何清軍的火炮難以戰勝英軍呢?

對此,梁章鉅做了深刻的分析,他認為:清軍的火炮並不是殺傷力不夠,但是,其命中率相比之下比較低。他覺得,我們的火炮開炮了上百次才有可能一發擊中對方的船艦,而英軍的火炮命中率很高,所以,儘管英軍的數量不高,但是,武器精良,他們照樣可以以少勝多。

當然,也曾有人對梁章鉅的觀點持反對意見。

並不是清軍的火炮命中率不高,而是,在陸地上炮口的位置是固定的,這不像英軍的船艦可以來回走動,火炮比較靈活,所以,自己成了活靶子。梁章鉅也對此表示迴應,陸地炮臺設計合理,沒有突顯,適合防守,對方難以攻克,最終,還是因為總督的貪生怕死導致人心渙散。

這個人: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還朝五十出守,六十開府七十歸田

到底鴉片戰爭期間,清軍的火炮和英軍相比,到底存在著怎麼樣的差距?這是個比較嚴肅的問題,本人並不能對此問題下定論,需要歷史的考證。不過,梁章鉅作為親身經歷的人,他說的話還是有一定的借鑑意義的。

晚年的梁章鉅則主要從事詩文著作,一生共著詩文近70種。在其七十壽辰時,好友王淑蘭所撰的賀聯則非常貼切地概述了他一生的經歷和成就:

“二十舉鄉,三十登第,四十還朝,五十出守,六十開府,七十歸田,須知此後逍遙,一代福人多暇日;

簡如格言,詳如隨筆,博如旁證,精如選學,巧如聯話,高如詩集,略數平生著述,千秋大業擅名山。”

參考資料:

【《梁章鉅評傳》、《楹聯叢話全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