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英國曆史轉折點黑斯廷斯戰役11個細節真相,上演“二龍奪嫡”

菜單

英國曆史轉折點黑斯廷斯戰役11個細節真相,上演“二龍奪嫡”

1066年1月,英格蘭懺悔者愛德華國王駕崩,隨後威塞克斯伯爵哈羅德繼任。這位新君主是王國中最有權勢的地主,比國王更有權勢,但他不得不為保住王位而戰。因為挪威國王哈拉爾·哈德拉達和諾曼底公爵威廉,都對這位新國王有意見。

哈拉爾認為,他可以透過向哈羅德國王要求獲得王位。另一方面,威廉認為哈羅德已經向他承諾了王位。由於這種背叛,諾曼底公爵威廉開始奪取在他看來理應屬於他的東西。

到1066年夏天,威廉召集了數百艘船隻和士兵來到諾曼底海岸,並在那裡等待順風橫渡英吉利海峽。國王哈羅德二世意識到了威脅,很快就在海岸部署了防禦,但隨著秋天的臨近,他們解散了防禦者。而大約在同一時間,哈羅德被流放的弟弟託斯提格登陸英格蘭北部,準備與哈拉爾並肩奪取王國。雖然哈羅德和他的盎格魯-撒克遜軍隊前期抵擋住了這一威脅,但很快就不得不面對更強大的諾曼底軍隊。

1066年的事件,在1066年10月14日的黑斯廷斯戰役中達到高潮,標誌著英國和歐洲歷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而這裡為大家盤點的一些關於黑斯廷斯戰役的細節,大多數人不知道,但現在你也應該知道了。

第一個出擊的諾曼人,是威廉的吟遊詩人泰勒弗

英國曆史轉折點黑斯廷斯戰役11個細節真相,上演“二龍奪嫡”

根據幾個訊息來源,威廉的宮廷藝人是泰勒弗。不過關於泰勒弗,我們所知的不多,但他確實在1066年陪威廉去了英格蘭,而且據說他唱著香頌跑上了戰場。

十二世紀的編年史家Wace在他的《Roman de Rou》中,這樣描述道:“泰勒弗是一位出色的吟遊詩人,經常騎著一匹快馬在公爵面前唱歌…”

泰勒弗首先攻擊黑斯廷斯,他跑向英國人,擊倒了一名或多名盎格魯-撒克遜戰士,然後,用歷史學家弗里曼的話說,“他自己倒在了戰友們的打擊之下。”

雙方可能都休息了一下,吃了午飯

英國曆史轉折點黑斯廷斯戰役11個細節真相,上演“二龍奪嫡”

在一些關於1066年10月14日事件的傳說中,諾曼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都在中午停下來吃飯。

不過我們幾乎不可能證實這一點,而且這可能只是戰鬥中的暫時平靜。但實際上,在戰場上休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也不是一個好主意。

征服者威廉得到了教皇的支援

英國曆史轉折點黑斯廷斯戰役11個細節真相,上演“二龍奪嫡”

貝葉掛毯講述了威廉征服英格蘭的故事,上面有一面教皇旗幟,表明威廉有教皇亞歷山大二世站在他一邊。教皇支援威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坎德。

1052年,在懺悔者愛德華國王的顧問戈德溫的幫助下,斯蒂坎德從教皇任命的朱米吉斯的羅伯特手中,接過了這個職位。斯蒂坎德不是由教皇選舉或任命的,也沒有在羅馬迴應前任教皇的呼籲。而且斯蒂坎德也拒絕放棄他在溫徹斯特的主教轄區。

斯蒂坎德先後被五任教皇逐出教會,其中包括亞歷山大二世。威廉和他的兄弟,貝葉主教奧多,知道教皇急於將斯蒂坎德從大主教轄區中除掉,於是他們願意為這場本質上是聖戰的戰爭服務。

教皇支援的另一方面,涉及哈羅德國王本人。正如貝葉掛毯和其他資料所示,哈羅德曾對著聖物發誓,諾曼底的威廉將在懺悔者愛德華死後成為英格蘭的國王。不過哈羅德將王位據為己有,這使他成為一個違背誓言的人和篡奪者。

英格蘭國王哈羅德慘死

英國曆史轉折點黑斯廷斯戰役11個細節真相,上演“二龍奪嫡”

根據貝葉掛毯上的記載,哈羅德國王是在被箭射中眼睛後倒下的。這也成為中世紀編年史家的傳統敘述。然而,我們卻沒有辦法證實這一點,因此一些歷史學家懷疑實際發生的事情。

《黑斯廷斯之歌》(Carmen de Hastingae Proelio)說,有很多人追哈羅德:

第一個人用槍尖刺穿了胸膛上的盾牌,鮮血傾瀉而出,浸透了大地;第二個人砍下了在頭盔的保護下的頭,第三個人用長矛刺穿了他的肚子;而第四個人把他的大腿砍了下來,並把斷了的四肢抬走了。

不管怎樣,哈羅德死了,《黑斯廷斯之歌》又說:

哈羅德的母親悲痛欲絕,甚至派人去見公爵本人,懇求他讓她這個不幸的女人,一個失去三個兒子的寡婦,以一個人的遺骨代替三個兒子。

然而,威廉拒絕了她的要求,命令“把屍體埋在懸崖頂上的土裡。”

這場戰役實際上並沒有發生在黑斯廷斯

英國曆史轉折點黑斯廷斯戰役11個細節真相,上演“二龍奪嫡”

1066年10月14日,盎格魯-撒克遜人和諾曼人在黑斯廷斯交戰。大多數學者認為,這場戰鬥發生在七英里外的森拉克山。

諾曼底公爵威廉早在兩個多星期前就到達了英國。在他和他的船隊橫渡英吉利海峽之後,他們於1066年9月28日在佩文西登陸。隨後諾曼人和他們的盟軍——總共大約7000人沒有遭遇任何抵抗,很快他們就組織起來,尋找補給,準備戰鬥。

當哈羅德10月13日到達該地區時,他選擇了戰鬥地點。第二天早晨,他在森拉克山設防,與入侵者對峙。

征服者威廉必須向他計程車兵證明,他在戰鬥中沒有死

英國曆史轉折點黑斯廷斯戰役11個細節真相,上演“二龍奪嫡”

在黑斯廷斯漫長的戰鬥中,有一次有傳言說威廉死了。但事實上,威廉只是被趕下了馬,據說那匹馬已經倒在他身下了。隨後他的軍隊開始逃跑。

為了讓他的軍隊相信他還活著,威廉做了一件不太不明智的事——他摘下了頭盔。很快他的軍隊就看到了他的臉,就再次開始戰鬥。

威廉在哈羅德死的地方,建了一座修道院

英國曆史轉折點黑斯廷斯戰役11個細節真相,上演“二龍奪嫡”

諾曼底公爵威廉試圖為他在黑斯廷斯戰役中犧牲的生命贖罪,隨後他在戰鬥現場建造了一座教堂。

它後來被稱為Battle Abbey,始建於1070年。根據威廉的一篇演講:

我發誓,為了拯救所有人,特別是那些倒在這裡的人,並且為了上帝和他的聖徒的榮譽,我將建立一個修道院,讓上帝的僕人得到支援。並且成為一種贖罪的方式:它是所有人的天堂,就像我為自己征服的天堂一樣。

威廉可能早在1067年就同意這樣做了,隨後許多其他諾曼人也在英格蘭建立了修道院。直到公元1094年,也就是諾曼底公爵威廉去世7年後,該遺址才被投入使用。他的兒子和繼任者威廉二世,也被稱為威廉魯弗斯,出席了揭幕儀式。

威廉直到1066年聖誕節,才加冕為國王

英國曆史轉折點黑斯廷斯戰役11個細節真相,上演“二龍奪嫡”

諾曼底公爵威廉在黑斯廷斯的勝利是決定性的,他消滅了在位的君主,但幾個月後他才登上國王的寶座。在黑斯廷斯之後,威廉向倫敦進軍,並一路摧毀了當地的抵抗力量。

多佛在10月21日向威廉投降,而坎特伯雷在10月29日接受了他們的新國王。當威廉擴大對蘇塞克斯和肯特的控制時,倫敦仍然是他控制的一個重要地點。根據卡門·德·哈斯廷加·普羅里奧的說法,這座具有象徵意義和戰略意義的城市的居民,自己選舉了自己的統治者——埃德加·埃斯特林。

埃德加是埃塞雷德國王的曾孫,代表著盎格魯撒克遜君主制的最後一位君主。他從未被加冕,就像其他盎格魯-撒克遜貴族和教會領袖一樣,於12月臣服於威廉。並且也直到那時,諾曼底公爵才在西敏寺加冕。

該事件持續了整整一天

英國曆史轉折點黑斯廷斯戰役11個細節真相,上演“二龍奪嫡”

許多發生在中世紀的重大糾葛,都只持續了幾個小時。例如,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Battle of Agincourt)持續了大約3個小時。但黑斯廷斯戰役從上午9點或10點一直持續到黃昏,諾曼人多次試圖突破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陣地。

威廉手下有三個師,領導著諾曼人的中間小分隊,可能還和他同父異母的兄弟,貝葉島的奧多並肩作戰。他的左翼由布列塔尼人組成,而右翼則由法蘭克和佛蘭德諸侯組成。

在盎格魯-撒克遜盾牆後面,英國人“勇敢地抵抗,並且每個人都想盡了一切辦法”。他們投擲標槍和各種投擲物,致命的斧頭和綁在棍子上的石頭。”直到10月14日晚些時候,城牆才被攻破,哈羅德被殺,諾曼人宣告勝利。

這是盎格魯-撒克遜人,在不到一個月內的第三次重大交戰

英國曆史轉折點黑斯廷斯戰役11個細節真相,上演“二龍奪嫡”

在諾曼底威廉到達英格蘭的前幾個月,盎格魯-撒克遜軍隊時刻準備著。隨著收穫季節的到來,軍隊需要解散,但另一個威脅卻迫在眉睫。9月,哈羅德國王得到訊息,他聲名狼藉的弟弟託斯提格和挪威國王哈拉爾德(哈拉爾德也聲稱擁有王位),在英格蘭北部約克附近登陸。

1066年9月20日,當哈羅德集結軍隊準備向北進軍時,兩位北方伯爵——埃德溫和莫卡,在富爾福德與哈拉爾德及其軍隊對峙。雙方的確切人數不得而知,但這場交戰對哈拉爾德來說是一場勝利,嚴重削弱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事業。

由哈羅德率領的增援部隊很快到達,正如海姆斯克林拉所描述的,“一支龐大的軍隊,包括騎兵和步兵”。重新煥發活力的盎格魯-撒克遜隊於9月25日在斯坦福橋再次擊敗哈拉爾德、託斯提格和北歐人。

英格蘭人在斯坦福橋的人數超過了他們的敵人,而且據報道這場戰鬥分三個階段進行。首先,盎格魯-撒克遜人挺進,造成重大傷亡,哈拉爾德在此過程中受了致命傷。在北歐人拒絕投降後,託斯提格率領他計程車兵與他兄弟的軍隊作戰——同樣是慘重的傷亡。第三,也是最後一部分的糾纏,導致了挪威軍隊的失敗和撤退。

哈羅德在斯坦福橋慶祝了他的勝利,但那是短暫的。當盎格魯-撒克遜人在北方歡慶勝利之時,威廉和他的軍隊正在向南方挺進。不到三週後,哈羅德將奔赴另一個戰場。一路上,國王不得不召集所有能找到的人,準備下一場戰鬥。

佯裝撤退,仍然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

英國曆史轉折點黑斯廷斯戰役11個細節真相,上演“二龍奪嫡”

歷史學家們在很大程度上同意,假裝撤退幫助諾曼人贏得了黑斯廷斯戰役,並大量引用了威廉·普瓦捷(William Poitiers)的《諾曼公爵與英格蘭國王威廉的事蹟》等資料:

諾曼人和他們的同盟軍發現,他們不可能在不造成重大損失的情況下,戰勝如此眾多、如此穩固的敵人,於是佯裝逃跑,撤退了……野蠻人之間充滿了喜悅……成千上萬的人去追那些他們認為在逃跑的人。

一些學者指出,由於威廉·普瓦捷在寫作時帶有濃重的偏見,他可能巧妙地處理了一個事實,即威廉的軍隊實際上是出於恐懼而撤退的。

另一方面,11世紀中期在義大利和法國作戰的諾曼人,也使用了假撤退,這可能證明了他們的知名地位。像沃爾特·吉法德(Walter Giffard)這樣的戰士,在1054年的阿爾克斯戰役(Battle of Arques)和1066年的黑斯廷斯戰役中都出現過,並可能對它很熟悉。訓練士兵和馬匹進行這樣的活動,既昂貴又耗時,然而,這進一步引發了人們對黑斯廷斯發生的事情的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