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去過年,定好次年再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菜單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去過年,定好次年再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賢臣。”李世民,作為一代君王,賢德愛民,是大唐第二任君王。他傳奇的一生名垂千古。從幫父親打江山,到自己稱帝,每一步都是一個傳奇故事。他愛民如子,賢德執政,註定他是一代賢君。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去過年,定好次年再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在大唐盛世,貞觀之治下,作為一個推行儒家思想的君王,曾推行一項十分大膽的“仁義”政策。這項仁義政策就是放390名囚犯回家過年,並於第二年回來問斬。李世民這出奇的旨意,那放回去那些人真得會回來嗎?

古代社會的外儒內法

諸子百家,各說各話,百家爭鳴,這樣的學術思想自然不利於一個王朝的統治。在秦始皇統一天下之後,就實行焚書坑儒的政策,並推行秦始皇所信奉的法家政策,用嚴苛的刑法來約束老百姓,以達到王朝的穩定。嚴苛的刑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王朝的統治,但這畢竟很難服眾。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去過年,定好次年再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百姓們被這嚴刑厲法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時候,唯有奮起反抗,大秦也因此而敗落,改朝換代。劉邦奪得天下,並吸取上一朝代的教訓,同時推行黃老之學,那時人們生活安定,朝堂穩定,經濟也有了發展,總之,一幅安居樂業的場景,甚是不錯。

漢武帝時期,無為而治的思想也不再適合日益強的大王朝,董仲舒建議秋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思想,這實質上實行的還是以法家為主,有利於統治,之後的歷代也都是沿用這種“外儒內法”的政策來進行統治的。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去過年,定好次年再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那麼仁政其實質上,還是採取嚴苛刑法來統治人們,但要看統治者怎麼更人性化的利用這些刑法,使人們心服口服的依照法規行事。比如第一次有新君繼位之時,就會有大赦天下的恩澤,這在很大程度上緩和階級矛盾。

唐太宗李世民作為一代明君,曾經實行一項很大膽的政策,即讓390名的辦犯回家過年,並與他們做下約定,第二年再回來受刑。這一舉措使人們為之歡呼,都覺得這代君王是一個賢德的君王。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去過年,定好次年再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唐太宗尋囚,釋放囚犯

李世民不僅關心百姓,他對監獄裡的死囚也是相當關心,在他的心裡,這些死囚雖然犯了錯,但畢竟都是屬於自己的子民,他對所有子民都有著那愛護之情。他翻閱死囚們的名單,並決定去天牢看看這些死囚們。在古代,犯法的死囚被判定死刑後,是不會被立即斬首的,通常是等到秋天才統一斬首,這也就是所謂的秋後問斬。

也正因如此,有很多死囚犯就需要在牢中呆很長一段時間。唐太宗看這些名單上的人,都要待到來年秋天才行刑,還需要在這牢中呆那麼大半年,等待走上死亡之路。當他走到天牢後,犯人們紛紛跪地向他磕頭,他們眼神中隱含著深深地悔意,都希望唐太宗能饒他們一命。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去過年,定好次年再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看完後,唐太宗嘆了一口氣,便下了一道旨,當時聖旨的大致意思就是:390名死囚即日起全部釋放回家,與家人好好度過人生最後的半年時光,等來年秋天回來天牢報道,並接受行刑。死囚們聽到這道聖旨後,一個勁地磕頭謝恩,衷心感謝皇帝恩澤。

正因為這道聖旨,正因為李世民的賢德,他們才可以回到家中,與家人度過人生的最後一段時間,雖然並沒有免去刑罰,但這對於他們已經是天大的恩惠了。然而,按當時的條件,他們離開天牢,如果來年不回來,豈不是可以免去刑罰。很多人認為,李世民這一舉無疑是放虎歸山,這些囚犯一去就天高任鳥飛,誰會這麼傻按約定回來。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去過年,定好次年再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無一人逃亡,名單上的390人全部到齊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390名囚犯過完年後,都一一回到長安天牢裡報道,沒有一人逃亡。在李世民這道旨意下達後,官員們心裡都是膽顫心驚,畢竟這些可都是死囚,放出去後會不會對社會造成動盪,又繼續幹違法的事,或是逃之夭夭。然而,到來年秋天,死囚犯們按約定時間如期趕到天牢,並心甘情願地接受行刑。

當清點名單時,發現少了一人,正當官兵們準備實施抓捕時,那人駕著牛車往監獄趕來。原來此人年紀較大,家又離長安比較遠,回來的路上也耽誤了些時間,才遲了一會兒。390名囚犯悉數都趕到天牢,唐太宗看到之後,甚是開心,龍顏大悅,當下就把這390名死囚全部無罪釋放。

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去過年,定好次年再問斬,結果回來多少人?

唐太宗這一做法,有拍案稱奇的,也有搖頭嘆氣的,但不管如何,這側面反映唐太宗沒有看錯這390人,至少他們都做到自己的承諾。讓唐太宗沒有因為這一時的旨意而後悔不已。唐太宗李世民,濟世愛民,禮賢下士,是盛成的開創者,也是盛世的發展者,他的奇聞軼事,數不勝數。他的安邦之策,愛民之心昭然於世,值得敬佩學習。

參考資料:

《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