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論語》先進篇(七)

菜單

《論語》先進篇(七)

《論語》先進篇(七)

原文

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論語》先進篇(七)

圖片摘自pexels。com

譯文

季康子問:“你的學生中那個好學用功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學生好學用功,不幸短命早逝了,現在沒有這樣的人了。”

《論語》先進篇(七)

圖片摘自pexels。com

評析摘錄

真正好學的人太少

這是孔子與季康子的一段對話。季康子問孔子,他的弟子中有誰好學,孔子回答是顏淵好學,不過短命早逝,他死後就沒有好學的人了。

在孔子的學說中,仁是最核心的觀念,以仁為中心,孝、禮、勇、智、忠恕等形成了儒學的思想體系。對這個思想體系的理解和把握,就是學問;把它貫徹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就是修養。孔子所說的好學,與現在的好學是有差別的,是對儒家思想的信奉、熱愛和真誠實踐。這種信奉發自內心,在人的外在行動上表現為一種堅守“仁”的自覺;在生活中,時時處處不離仁的原則,真心實踐仁的信條,校正自己的行為,使之與仁的要求保持高度的一致。簡而言之,就是做一個高度自覺的儒家信徒。

這個標準非常之高,是完全高尚而純粹的,不含絲毫的私心雜念。因此在孔子看來,世界上真正好學的人太少了。雖然他的門下有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但在他眼裡,能無愧於“好學”二字者,唯顏回一人而已。子貢、子路、曾參、有子、子夏等人,雖學識淵博,並被後世高度推崇,但還沒有達到“好學”之境。

好學的意義十分重大,它是一個普通人超越凡俗、通往聖境的必由之路。人之初生,透過社會的教化,完成了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深刻轉化。而一個社會人,要想成為社會精神的引導者,成為人類生命的引導者,唯有成為“聖人”一條路,而由凡入聖的第一步就是好學。孔子之所以說好學者只有顏回一人,並不是說其他弟子或其他人不喜歡學習,而是說他們缺乏像顏回那樣成為聖人的自覺意識。他人的學習,或為了生活得更好,或為了謀取官職,或為了博取名聲,只有顏回,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成為人類的精神領袖,成為人類的導師。孔子本人是有這個自覺的,他認為自己弟子雖多,但與他志同道合的唯有顏回。這便是他在不同場合、不同人面前,對顏回倍加讚揚的真正原因所在。

人類社會有別於生物世界之處,在於人類有思想和智慧。這種智慧具有兩面性,用來造福社會,能給人類帶來和平、富裕和幸福;用來禍亂社會,就會帶來戰爭、貧困與苦難。所以,人類社會需要具有高度智慧、深刻思想以及悲天憫人情懷的聖人來指導,否則,人類將會陷入萬劫不復的悲慘境地。中國的孔子、印度的佛祖、西方的耶穌,就是這樣聖哲,正是沐浴在聖哲的光輝裡,人類才一路走來,並創造出燦爛的文明。如果沒有這些聖哲仁者的指引,人類的精神將會陷入混亂,社會也會動盪不安,更別奢談什麼幸福、文明與歡樂了。

正是因為聖哲的作用是如此巨大,所以身負如此使命的孔子迫切渴望自己的弟子中能有這樣的人出現。但是,這樣的人幾百年甚至是上千年才有可能出一個,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孔子是幸運的,顏回恰是其選;他又是不幸的,顏回比他更早地離開了人世。提及顏回,孔子總是唏噓不已,一般人只是認為,這是因為二人師徒情深,哪裡知道,孔子心中有著更為深刻的悲情與遺憾。

《論語》先進篇(七)

圖片摘自pexels。com

本文摘自網路,以及圖書、刊物等資料,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論語》先進篇(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