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真正的死因是胡服騎射改革的推行?

菜單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真正的死因是胡服騎射改革的推行?

很多人都想不到,自從“胡服騎射”推行的第一天起,趙武靈王慘死的命運就以註定了。

公元前296年,戰國時期威名遠揚的趙武靈王崩於沙丘,但是趙武靈王的死並不是普通意義上的死。

他的死意味著趙國改革派徹底失敗,之後掌權的是一向不支援變法的公子成和李兌,並且趙武靈王生前所制定的諸多改革政策也被被廢除。

那麼為什麼趙武靈王會被餓死?

司馬遷在史記中解釋到是因為趙武靈王非長立幼亂了禮法,因此引起了趙王何與公子章兄弟倆之間的內訌。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真正的死因是胡服騎射改革的推行?

但是趙武靈王被圍沙丘三月之久,為何沒有一個大臣前來救駕?而一個看門小吏又哪裡來的膽子逼死前任國君?

所以趙武靈王沙丘之死看似是兄弟權力之爭,實質上是改革派與守舊派的鬥爭,而趙武靈王的死,正是趙國高層的集體意志。

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

在趙武靈王改革之前,趙與秦一樣都是被中原諸國所邊緣化的國家,國力孱弱,不僅被大國欺負,連周圍的一些小國也敢在趙國的地盤上放肆。

少年即位的趙武靈王就追尋變法圖強之道,在觀察了胡人的軍事服飾有助於提升戰鬥力之後,在全國範圍內推行“胡服騎射”改革。

但是想要改革哪有這麼簡單,先不說國內其他的守舊勢力,就是親族內部也有一部分反對改革,尤其是公子成,他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為由拒絕變法。

但是他還是被趙武靈王說服,但這也只是懾於他國君的身份。

在守舊勢力妥協之後,趙國颳起了一陣胡風,從趙武靈王到平民百姓,無一不穿胡服,學胡人騎射。

變法的次年,趙武靈王就建立起了一支實力強勁的騎兵部隊,於是拿就隔壁的中山國來練手,大獲全勝。

這就更加堅定了趙武靈王的改革決心,但是趙武靈王風光無二的背後卻是趙國一股股守舊派的暗流在湧動。

傳為幼子,自稱主父後經略北方的滅秦路線

“亂而不損曰靈“,趙武靈王諡號中的“靈”就是這樣的意味。

所謂亂就是趙武靈王在繼承人的選擇上搖擺不定最終激起兩股勢力的火併,結果把他自己搭了進去,“不損”就是這“沙丘政變”這件事於國本無損。

趙武靈王是一代雄主,既然是一代雄主,那麼他在選擇繼承人之時,必然是從國家的整體利益去考慮,所謂喜愛幼子確實值得商榷的說法。

所以司馬遷認為,趙武靈王提早傳位給幼子的主要目的是在策劃一場滅秦戰爭。

改革後的戰國以雷霆之勢吞併中山後實力大增,儼然成為戰國第二強國,而第一強國是西方的秦國。

所謂一山不容二虎,有著統一天下之志的秦國是趙國最大的隱患,趙國為了自保只能先下手為強。

既然主要戰略思想已經規劃好,那麼這個仗該怎麼打就成了問題。

在此之前趙武靈王已經參與了兩次攻秦的戰爭行動,第一次是公元前318年的五國伐秦之戰,以失敗告終。

第二次是公元前296年孟嘗君主導的五國聯軍伐秦,在這一戰中,聯軍取得了不小的戰果,同時也付出了高昂的代價。

主要是秦國有著函谷關這個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戰略要地。

如果仍然按照舊思維,趙國從邯鄲南下去攻打秦國,那麼橫擺在趙國面前的就是韓魏兩家,這就意味著趙國需要進行千里遠征之後,還要面對可怕的函谷關。

綿延千里的糧道,這就給趙國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於是這個方法被否決。

之後趙武靈王不得不構想新的戰略,此時趙國的實力範圍已經擴充套件到了河套地區,而且趙國與胡人的關係也變得融洽。

於是就構想出一個聯合北方遊牧民族,利用遊牧民族的騎兵優勢從秦國北方實行飛龍騎臉,以此繞開函谷關而打秦國措手不及。

胡服騎射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真正的死因是胡服騎射改革的推行?

為了實現這個戰略構想,那麼北方就一定要被經營成趙國的大後方,但是這件事只能趙武靈王去辦。

所以為了滅秦的戰略構想能夠實現,趙武靈王主動放下權力而自稱主父,自己全力經略北方,而國內交給趙王何打理。

連胡滅秦這才是趙武靈王壯年退位的目的!

沙丘政變的父子之情

但是他卻想不到,自己首創的“主父“制度,並不被大臣們所認可。

他所派去輔佐太子的親信肥義,最終效忠了趙王何。

而隨著趙王何日漸年長,趙武靈王權力流失成為了必然。

這就讓趙武靈王不得不考慮扶植另一個勢力來對抗趙王何,讓他們二虎相爭,然後自己從中大搞平衡術來穩固權力,但是沒想到他玩脫了。

他的親信肥義就警告過他,“國無二日、百姓方寧“,表面是指責趙武靈王封趙章為代王,實質上是在指責趙武靈王本人。

正是他封趙章為代王以制衡趙王何的構想,極大的分裂了趙國,這是全體趙國人民不願看到的。他將個人利益至於國家利益之上,勢必造到國家的動亂。

而所謂的“沙丘政變”,不過是趙武靈王的默許之下趙章謀害趙王何,企圖搶班奪權的狼子野心罷了。

但是他們沒有明白一點,趙何即位四年以來,早已擁有了一套穩固的政治班底,這套班底以公子成、大臣李兌、宗室趙文豹、將軍信期等守舊派為核心,他們緊密的團結在趙王何周圍。

這些人早已做好了應對各種變化的準備。

就在沙丘政變伊始之際,他們就啟動了緊急預案,由將軍信期帶兵增援兵圍沙丘,將宮中宮人全部帶出只留主父趙武靈王一人在此,困了三個月直到餓死。

其實在這三個月中的每一天都是身為人子趙何的煎熬,他不會忘了他父母對他的愛,他父親曾不顧群臣反對堅持將身為幼子的他立為太子,甚至扶植他當國君,而自己退居二線當主父。

但是從趙武靈王授權公子章在沙丘謀害趙何之時,他們父子二人就再也不可能重歸於好。為了江山社稷、為了維護國家統一,他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父親餓死。

守舊派不允許趙武靈王活下去

據《戰國策·趙策》所載,趙武靈王命周祒穿胡衣為太子師父之時他回答到:乃國未通於王胡服。

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歷經六年改革的趙國仍然有著很強的反對聲音。

但是屈於趙武靈王的權威他們暫時失聲而已,可一旦趙武靈王失勢,改革將會立刻崩殂。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真正的死因是胡服騎射改革的推行?

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守舊派的首領公子成及李兌巧妙地利用了趙武靈王在接班人的安排上出現的紕漏,而堅定地站到了趙王何的身旁。

在公子章發動沙丘政變的叛亂之時借力打力,一股清洗了趙國國內的改革派,而作為改革派的首腦,趙武靈王在守舊派看來是必死無疑的。

這也是趙王何不能運用自己權力放出父親的原因之一。

守舊派是他的權力基礎,一旦放出趙武靈王不僅意味著趙王何支援國家分裂,也意味著他將失去守舊派的支援。

就這樣被守舊派扶植上臺的趙王何不僅隨後中止了“胡服騎射“改革,而且他也失去了慈愛的父親。

“只願生生世世不在帝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