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鬼谷子:弱者要學會報團取暖,太自私的人註定成不了大事業!

菜單

鬼谷子:弱者要學會報團取暖,太自私的人註定成不了大事業!

鬼谷子:弱者要學會報團取暖,太自私的人註定成不了大事業!

人在利益面前,到底會多自私?

你說改變歷史的,到底是時勢,還是人心?如果你問我,阿信的答案恐怕是隱藏在時勢背後的人心。

這不,大秦鐵騎又開始東征了,宜陽之戰爆發,捱揍的依然是韓國。為什麼是韓國呢?蘇轍在《六國論》中就說了:夫秦之所以與諸侯爭天下者,不在齊、楚、燕、趙也,而在韓、魏之郊。

秦國要想爭霸天下,橫掃六國,關鍵不在於齊國、楚國、趙國、燕國,關鍵在於韓國、魏國。為啥呢?

因為,韓、魏塞秦之衝,而弊山東之諸侯。啥意思呢?韓、魏兩國阻礙了秦國出入的要道,卻掩護著崤山東邊的所有國家,所以全天下特別看重的地區,再也沒有比得上韓、魏兩國了。

雖然蘇轍的父親和哥哥都寫過《六國論》,但是阿信認為,蘇轍寫的最好。

起風了,就有人打起了小算盤。比如,周王就問智囊趙累:愛卿吶,你來預測一下這次宜陽之戰的結果會咋樣,說說你的看法?

趙累說:宜陽必然會被秦軍攻破。

周王表示非常不以為然,理由有四,其一,韓國在宜陽駐紮了十萬精兵。其二,宜陽糧草豐盛,可以支援好幾年,以便打持久戰。其三,韓王還派出了由相國公仲率領的20萬援軍。其四,楚國景翠率領的楚軍駐紮在附近準備救援。將近40萬大軍,秦國這次恐怕會鎩羽而歸,白忙一趟了。

史料記載周王的原話是:秦必無功。對於依附韓國的東周而言,只要韓國在,自己就可高枕無憂。

周王的算盤敲的很精,他分析的是物質力量,也就是鬼谷子量權中的“度於大小,謀於眾寡”的理論,從“大小”和“眾寡”兩個維度分析強弱關係。周王從士兵數量、糧草供應、援軍救兵等方面分析,得出“秦必無功”的結論。

對於這一通分析,趙累也表現非常的不以為然,他覺得自己算的更精,他說:張儀出走後,秦軍主將甘茂是接任者,而且身份是客將,因此他必須要做出戰績證明自己。如果攻下宜陽,他就是秦國的周公旦。如果攻不下宜陽,他就會被革職查辦。當初,秦武王力排眾議要啟用甘茂為主將,如果失敗,他會被秦王視為恥辱。大勢如此,所以宜陽一定會被秦軍攻下。攻下宜陽,符合甘茂的利益,更符合秦國的利益。

趙累分析的根據是什麼?是鬼谷子揣情中的“常必以其見者,而知其隱者”經常根據對方的外在表現,而知曉對方隱藏真實情況。”世人往往喜歡從數量上判斷實力大小,鬼谷子則認為要透過表象看本質。趙累透過分析認定,秦軍甘茂雖然在物質力量上處於劣勢,但是精神力量卻處於上峰,他輸不起,必然背水一戰。

克勞塞維茨認為,精神要素對軍事力量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在戰鬥過程中,精神力量是決定勝負的主要原因。

所以,趙累透過揣情認定秦國必勝,宜陽會被攻克。

鬼谷子:弱者要學會報團取暖,太自私的人註定成不了大事業!

周王慌了,他承認趙累的分析更勝一籌,更符合客觀現實。

既然已經預測了結果,他希望趙累能給出博弈的最優解,他說:既然先生預判了秦國會勝利的結局,那麼我們東周應該怎麼做呢?請幫寡人謀劃一下。

注意,周王向趙累問策的前提是,符合東周的利益。

相信有道友會覺得莫名其妙,秦國和韓國茬架,周王著急什麼呢?是因為東周國跟韓國挨在一起,如果失去了韓國這個天然屏障,屆時必定唇亡齒寒,自身難保。因此,東周國主想維持平衡,用鬼谷子的話說叫“先事而至”,在事情發生前做好準備。

趙累會怎麼做呢?說起來方法很簡單,還是合縱策略。他對周王說:請大王主動召見一下楚將景翠。您告訴他,你已經位極人臣了,就算打了勝仗,在楚國也不可能升職加薪了。但是,如果吃了敗仗,恐怕就會人頭落地。

到時候景翠肯定會向您求策。您就告訴他,等到宜陽被攻克時,您就出兵助韓。屆時,秦軍忌憚楚軍就一定會給您好處,請您繼續吃瓜。由於您也幫助了韓國,韓國也一定會拿出好處感謝您的出手相助。到時候,你不僅拿了秦國的好處,還能得到韓國的好處。您告訴他,小孩子才做選擇,大人是全都要。

這個策略符合景翠的利益,所以他選擇言聽計從。

趙累說對了,宜陽果然被秦軍攻下了。但是,甘茂萬萬沒想到,原本安靜吃瓜的楚國居然突然襲擊,於是趕緊獻出煮棗城收買景翠,而韓國也拿出酬金感謝景翠。於是景翠罷兵。

這時候問題來了,誰是贏家?是景翠嗎?《戰國策》記載:原本是配角的景翠自以為成了最大贏家,因此對東周國君感恩戴德。

其實東周國君並沒有那麼高尚,東周最終因為楚國出兵而得以保全,代價是坑了韓國。原本景翠是打算與韓國一起抵抗秦軍。結果周王說服了景翠,等秦軍攻克宜陽後再出兵攻秦。使得韓國徹底失去了勝算。

景翠為了私利,使得戰國格局被打破,又間接坑了楚國和天下諸侯。韓國宜陽被攻克,至此在大國之間反覆橫跳,直到被滅。失去了韓國保護的東周,最終被秦昭王攻滅。秦國攻下宜陽後,便獲得了地理優勢,從被動變成了主動,因此,你會發現秦昭王之後,統一六國的節奏明顯加快了,其中也包括被滅掉的楚國。

相信有道友會奇怪,秦武王是宜陽之戰的發動者,他不應該是最大的贏家嗎?局中人都猜到了事情的開頭,卻沒猜到結尾。宜陽被攻破了,秦武王因為舉鼎發生事故被砸死,羋月的兒子秦昭王登基。

宜陽被攻破真的要怪周王,趙累,景翠嗎?其實也不是。誰能想到,秦攻宜陽前一年,齊宣王還拉攏楚國共同抗秦呢?而楚國在關鍵時候選擇做吃瓜群眾,失去了宜陽後的韓國被滅,隨即東周被滅。大秦鐵騎終於在三晉土地上肆意縱橫,滅六國的大勢已成。

宜陽之戰中,各路諸侯們都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秉承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原則,當起了吃瓜群眾,成為了納什均衡的博弈模型,即,當每個博弈者的平衡策略都是為了達到自己期望收益的最大值,與此同時,其他所有博弈者也遵循這樣的策略。

他們或許想不到,秦國後來會直接把桌子給掀了。

鬼谷子:弱者要學會報團取暖,太自私的人註定成不了大事業!

如何抵擋大秦鐵騎?蘇轍並沒有像他的父兄一樣從道德層面上譴責,而是給出了具體的方案。諸侯們可利用韓、魏兩國正面對付秦國,其餘四國在後方休生養息,來暗中援助他們的急難,像這樣就可以源源不絕地應付了,那秦國還能有什麼作為呢?

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敗約,以自相屠滅,秦兵未出,而天下諸侯已自困矣。

結果呢?諸侯們沒有使用合縱策略,卻只貪圖邊境上些微土地的利益,違背盟誓、譭棄約定,來互相殘殺同陣營的人,秦國的軍隊還沒出動,天下的諸侯各國就已經困住自己了。直到讓秦國人能夠趁虛而入來併吞了他們的國家,怎不令人悲哀啊!

弱者們唯一的活路或許就是放下私心,積弱成強,積眾弱以攻一強。奈何,合縱聯盟的系統本來就是脆弱的,因為保持多方博弈者的利益本就是無比脆弱,畢竟大家都那麼現實,太在意眼前的利益,卻不明白合則兩利,分則兩害的道理。最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因此,弱者們應該要學會報團取暖,太自私的人註定走不遠。奈何,

人心的自私成為了弱者們生存的絆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