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調研百科 | 常用的幾個資料使用方式

菜單

調研百科 | 常用的幾個資料使用方式

調研百科 | 常用的幾個資料使用方式

網際網路需要進行資料觀察的領域十分廣泛,每個細分領域都有不同核心的績效考核,我們需要根據核心目標拆分背後的影響因素,有針對性地提出資料需求,制定資料報表,通常資料的使用方式分為如下情況:

1。 常規資料報表

常規資料報表主要用於需要長期持續觀察的核心資料。

流量漏斗監控,可分為首頁跳失率、商品詳情頁到達率、加車率、結算率、結算完成率等核心環節漏斗資料。

使用者渠道來源情況,如各渠道來源的使用者數、新客數、訂單佔比、轉化情況等。

品類轉化率波動,如各品類的流量、訂單、SKU銷售數量等。

流量分發效率,如各頻道欄目的CTR、商詳頁到達、轉化、復訪率等。

當常規監控的核心資料項發生超閾值波動或趨勢性波動時,通常會觸發專題分析,並根據分析結果採取相應對策,便於推動資料回到常規範圍。

調研百科 | 常用的幾個資料使用方式

2。 專題分析

專題資料分析通常按專題的主要影響因素確定資料項,拆分觀察維度,抓取多維度資料,對某個專題目標進行分析,找到影響因素所在的資料維度,得出結論,指導後續動作。

3。 AB測試

產品經理經常糾結於當上線了某一個功能或者頻道後,目標資料出現了某種變化。但因為變化背後的影響因素實在太多,例如時間因素導致的差異、競爭對手的動作、季節性因素等等,核心資料的波動很容易被這些綜合因素影響。

運營也常有類似的訴求,比如引導文案做了一些調整,資料出現了波動,但是很難確定究竟是多大程度為該特定運營動作的效果。

上述情況下,最好的方法就是做AB測試。

(有關於AB測試的注意事項,我們之前也介紹過:百科 | 5個實際使用AB測試中的關鍵事項)

調研百科 | 常用的幾個資料使用方式

取兩個資料集,在資料集樣本的選取中對各種影響因素做均勻的隨機分佈,如地域、使用者群體特性,並對其中一個數據集實施特定產品功能或運營動作,在同一時段中,觀測目標資料在兩個測試集上的差異,從而精確判定待觀測動作的準確效果。

為了確保統計效果的準確性,需要有較大的樣本量和統計時長。如果某一個樣本中存在少數對均值影響巨大的樣本,例如一個金額巨大的訂單,則需要排除,以減少偶然性帶來的偏差。

4。 個性化

這是個大資料的時代,差異巨大的使用者群體面對海量的商品和選擇,“千人一面”帶來的糟糕體驗已不再適用,每個使用者在系統中都會留下自己的線索和足跡,體現自己在商品品類、價格段、品牌偏好等方面的階段性需求。

調研百科 | 常用的幾個資料使用方式

系統可以透過資料有效發現當前使用者的當前需求,進行有效的推薦,而使用者也會感受到系統知道我想要什麼,產生良好的購物體驗。

資料是千人千面的基礎,透過機器學習和演算法設計,讓系統在各個模組中進行智慧化推薦,自動組裝匹配當前使用者的場景,是資料使用的最重要方式之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