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朱棣為什麼要發動“靖難之役”?

菜單

朱棣為什麼要發動“靖難之役”?

朱棣為什麼要發動“靖難之役”?

發怒的朱棣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此時皇太子朱標已病故六年,根據太祖遺詔,百官擁立朱標之子太孫朱允炆繼承帝位,改元建文,史稱建文帝。

訊息傳出,一石激起千層浪,朝野上下頓時暗流湧動。

原來,太祖爺生前為鞏固朱家王朝,曾三次分封自己二十四個兒子為各地藩王,作為京師屏衛。

這些人歷經多年軍事磨鍊,非但兵強馬壯,還生出一顆顆勃勃野心,常翹首遙望南京,高唱《我和皇位有個約定》,其中尤以寧王、燕王、周王勢力最盛。

這幾位久經沙場,為大明天下保駕護航,多立戰功,如今一聽“什麼?秉性懦弱,長相醜陋的皇侄兒朱允炆繼承了皇位,成為大明二代天子,這、這,嬸可忍叔也不想忍啊!”

實際,這些皇叔壓根就沒看得起年輕的朱允炆。

話說回來,匆忙即位的朱允炆難道不清楚這些嗎?

呵呵,他雖然相貌醜陋,人卻聰明絕頂,還在當皇太孫時,就曾擔憂四方擁兵自重的那些皇叔,日後能否同自己愉快的相處。

後與侍讀黃子澄議論過此事,那時黃子澄就勸他儘快削藩,不要幻想同叔老虎們和平共處一室。

一天,建文帝在書房重新翻閱《漢書》,當看到‘七王之亂’一節,不由重重合上書,悠悠嘆了口氣。

這一幕被身邊侍讀的黃子澄瞧見,便拱手勸道:“陛下權請寬心,臣昨日與兵部尚書齊泰商議過,為防夜長夢多,養虎遺患,懇請陛下速速降詔,還是儘快削藩為妙!”

建文帝一聽,雙目一亮,道:“先生與齊尚書為國操勞,朕心甚安。只是這削藩說來容易,具體卻如何施行才好呢?”

黃子澄道:“陛下不如召來齊大人,就於今日議定此事如何?”建文大喜,很快召來齊泰,三人頭碰一處,開始密議削藩策略。

齊泰性情火爆,他首先主張‘擒賊先擒王’,開始就向最大老虎——北平燕王朱棣下手(這時二叔秦王,三叔晉王已死),餘人則皆不足慮。

建文帝一聽,頓時蔫了,他說:“朕知四叔擅長用兵,頗有太祖文治武功,何況北方士兵久經戰事,十分勇武彪悍,動他卻莫要急切。”

黃子澄看出建文心思,忙道:“陛下高見,臣也這麼想,自太祖遺詔,禁止諸王入京奔喪,臣暗查多有不滿之辭,其中,周王於大喪期間依舊飲酒狎妓,實在大不敬,餘下齊王、湘王、代王等人也多有不法之事,此時恰好成削藩之名,一一剪除,也好防止與燕王枝蔓相連,待平定諸王后,再削燕王也不晚啊。”

建文帝聽了,心中塊壘立時消散大半,連呼“還是先生高見!”

說來也巧,次日早朝恰有周王一個兒子來到京師,告發其父圖謀不軌,奏疏還涉及到燕、齊、湘三王。

建文帝頓時大喜,馬上拍案而起,即刻下詔,命曹國公李景隆以備邊為名,率兵赴開封抓捕周王及其女眷,李景隆領旨前往。

這時,前軍都督府斷事高巍預感不妙,他匆忙上疏,勸建文帝千萬不要學漢景帝削藩,一旦釀成兵禍,天下百姓可就遭殃了。而應效法西漢主父偃的推恩令,把東南諸王子孫與西北諸王子孫對調,使其分封的土地越來越小,數年之後則諸王不削自弱。

建文帝聽了也覺有些道理,便猶豫起來,便想放回周王。

然黃子澄和齊泰二人勢在必行,以為皇上這是“婦人之仁”,因此連日再三苦勸,終使建文帝下定決心,全力削藩。

就這樣,僅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數月間,周王朱橚、代王朱桂、湘王朱柏、齊王朱榑、岷王朱楩相繼被削去封地和王號,其中周王被廢為庶民,發往雲南;湘王畏罪自焚而亡,餘下也是被廢的廢,被禁的禁。

眼下便只剩下實力最強的燕王,駐守北平,還未找到抓捕他的藉口。

齊泰乘機再獻一計,以邊境傳來蒙古殘部進犯警報,京師調派將領守衛開平(今蒙古多倫西北),需將燕王護衛調往塞外防守,如此一來,便剪去燕王羽翼,隨後削藩便可一蹴而就。

建文帝因削其他藩王順利,此時不免得意洋洋,認為齊泰所言甚是,便下詔依計而行,隨後又向北平派去張昺、謝貴兩位心腹,擔任副佈政史和副指揮使,名義上幫助朱棣守衛北平城防,暗地則是監督燕王的一舉一動。

南京建文帝這番疾風暴雨之舉,聲聲敲打著原本懷有異心的燕王朱棣,公元1399年七月,他實在忍無可忍,在謀士僧道衍的鼓舞下,打起“奉天靖難”的大旗,以“清君側”為名,開始了爭奪大明帝位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