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明月的故事是怎麼樣的?明月的故事對後世有著怎樣的影響?

菜單

明月的故事是怎麼樣的?明月的故事對後世有著怎樣的影響?

北宋熙寧年間,撫州臨川有一個才華橫溢,筆名叫“春風”的悶騷文青,由於詩會,和鐘山之地的儒商江南岸應酬頗多,漸漸對他藝名喚作“明月”的嬌妻動了心思,二人眉來眼去,情愫暗生。陽春時節,他按約定取水路前往赴會,不覺心急火燎。小舟穿行在碧波盪漾的京口瓜洲間,繞過一座座山頭,終於在鐘山渡口歡喜登岸。那時,明月已著豔妝恭迎多時,二人乾柴烈火,雲雨幾度,成就露水姻緣。

算起來這是第二次歡會,二人直樂得骨酥筋軟,自此更加如漆似膠。時日既長,便春風體質健碩,亦生力不從心之慨,只得佯責發問:心肝明月,幾時送我返歸?明月嬌嗔:儂既得便宜,何又賣乖?當時坊間流傳一則段子:比幽會更爽之事是什麼?答:再幽會一次。春風自以為行事隱秘,哪料名人效應太過強烈,好事者早窺破行蹤,添油加醋渲染之下,花邊新聞鬧得沸沸揚揚。不過適逢江南岸運勢極好,積金鉅萬之餘,竟對嬌妻紅杏出牆不以為意,每次聽聞輒一笑而罷,世人莫不稱奇,佩服他氣量雅緻,嘲笑他甘作烏龜。

春風有個才氣更大權傾朝野的同鄉,叫王安石,世稱臨川先生。他公務繁忙,與春風素未謀面,卻覺此人十分可愛,既享盡人間歡味佳趣,又免受世人白眼譏誚,想到官場浮沉,風波險惡,自己譭譽在在,一時悲喜交加,竟萌生無窮欽羨之意,不覺援筆作詩一首: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明月的故事是怎麼樣的?明月的故事對後世有著怎樣的影響?

單道春風閱盡人間春色的美妙,及春夢瑰麗奇幻的好處。作品一經發布,由於詩風歡快明媚,殊接地氣,又合時代風月特質,兼王荊公宰相詩人身份加持,一剎那間洛陽紙貴,詩壇評頭論足,好不熱鬧。

有文友道:王老溼牛叉!這詩行雲流水,意態澹然。我觀第三句雖佳,但語脈峻急,轉折過於陡峭,“綠”字竟是太礙眼了。看到它自會想起不正當男女關係,一幕幕顛鸞倒鳳的春宮圖浮到眼前。女人白花花的大腿,狂野的性事……能否換成滿、過等字?

有人立馬回懟:真下流,以為是你家大花貓發情,亂翻牆頭哪?

有人壞笑:假設換作來、思、吟呢?

臺下傳來冷笑:懂不懂格律詩?這裡要使個仄聲字。

有人隨口應答:乾脆就用笑、操、弄、整,好了。

聽眾鬨然,不少人笑得東倒西歪:好,好,平直易懂。――不過沒有一點點詩的味道啦。

……

且說介甫一時手癢,有感而發,沒想到反響如此強烈。更沒料到,好端端一個“綠”字,竟被汙名化解讀到這般田地。世風日下若此,叵耐變法難行……由於一時不察,致使謬種流傳,不免心生悔意。

望著已成風暴眼的“綠”字,他不覺思緒翻飛。換個字不是不可以,但那不是承認自己內心有鬼,故意著一爛大街的惡俗字,譁眾取寵,誤人子弟?他是神宗一朝有名的“拗相公”,自執掌變法以來,何嘗片刻有過些微的低俯遷就,為成見所累,為物議所惑?

終於,他還是保留了“綠”字,不再理會任何評論。

飛飛不才,揣摩彼時荊公心思,不知在他凝望“綠”字之時,有否生髮以下正規化,修改潤色的小合計與小衝動?姑且區分不同角度,簡要列舉:

從視角來說:至、晤、動

從聽覺來說:嘯、囀、誦

從嗅(味)覺來說:爽、辣、飴

從觸覺來說:撫、暖、煦

其它:起、寄、漫、探、卷、落、裹,等等

小子不揣鄙陋,貽笑大方。然卻始終認為,凡作詩格調與意境應更緊要,實不當決勝於一字一詞之允當。我等後輩,自當剔厲自勉,勤學苦練,亦當求新,不憚出奇,於日積月累中,鑄成自身風格與習性。決不可拘泥舊章,迷戀古人,視名人名詩名句為萬世不刊之教條,致令東施效顰,僅得下品;縱然皓道窮經,終究無所裨益與長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