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菜單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本文作者:李嘯天

我們的好友王小東寫了《<指環王>與<霍位元人>中矮人的原型是猶太人嗎?》,對托爾金筆下的小矮人這個奇幻物種進行了鉤沉,很有意思,寫得也有說服力。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小東已寫了矮人的原型,我也湊下熱鬧,說說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的原型吧。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其實,托爾金作為語言大師及文學大家,《指環王》及《霍位元人》是完全自創的魔幻體系,與任何原有文學體系都沒有太多瓜葛。他所創造的各個物種群體,也與原有的任何文學架構裡的都不相同。

但是,借鑑是肯定有的,“矮人族”借鑑了猶太人的經歷,這一點托爾金也親承過。這一點,小東鉤沉的很好了。他文中提到李老師也是我,我跟他在交流中說的是矮人族借鑑了南義大利人的形象。因為進入工業社會以後,歐洲主流對南部義大利人更熟悉一些,在各種文學作品及影視作品中多有體現,相對北部義大利或者歐洲主流人群來說,南部義大利人身材更矮小,而且更吃苦耐勞,擅長粗糲的體力勞動,因為受教育程度低也顯得更粗魯。

可以說,托爾金筆下的矮人族既有早期猶太人的經歷,又有產業時代南部義大利人的影子。實際上,在歐洲神話體系裡,尤其是格林童話中,矮人作為一個群體一直存在,他們就是一種侏儒類低等精靈群體,擅長鍛造與冶煉等工作。在托爾金的筆下,各種原型,合成了他自己的矮人族,不是直接對應的關係。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其實,用現在的眼光看,托爾金的文學思想是有一些政治不正確的,甚至存在較為明顯的種族歧視。

典型的就是矮人族。霍位元人也是矮人,但是霍位元代表的是陽光、堅忍、勇敢等,全是美好的一面,這是托爾金對他自己少年朋友的描述與再現,夏爾也是托爾金兒時生活的家園的再現。矮人族就顯得有些搞笑、粗魯、滑稽、一根筋、髒兮兮等,而且乾的是髒活累活,明顯的是一種劣等人的既視感。他們勤勞、視金錢如生命的一面,來自猶太人的習性,矮壯、粗魯的一面則來自南部義大利人,全是帶著有色眼鏡描繪出來的群族特徵。再加上北歐文學中的矮人形象,比如喜歡住洞穴,擅長冶煉、鑄造等技能,就都被托爾金直接拿來用了,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再創,寫出了自己的矮人。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托爾金自身是日耳曼後裔,他祖父是從德意志移民到英格蘭的眾多移民中的一員。所以,托爾金筆下的貴族,也就是精靈族全擁有高大的身材、金色的頭髮、雪白的面板,有著典型的日耳曼/德意志人特徵,是托爾金對自身血統想象的投射。有人說,精靈族其實更接近凱爾特人,畢竟精靈族歷來就有,不全是托爾金創造的族群,但凱爾特人是典型的紅頭髮,而且仙氣不足,與托爾金筆下的明顯不一樣。嚴格來說,就是托爾金在歐洲文學中原有的精靈族基礎上,再造了一個他心目中的精靈族。這個精靈族,既有傳統凱爾特人的特徵,又有了托爾金自己的特色,更多擁有了日耳曼/德意志人的模樣。

倒是彼得·傑克遜的電影版《指環王》,對於精靈族及矮人族的刻畫,有些脫離托爾金的原著,是彼得大帝自己想象的再現。畢竟,彼得·傑克遜是紐西蘭人,他沒有托爾金的生活環境,無法充分體會在托爾金在人設上的細微之處。或者說,他明明知道,但還是按照自己的想象去重塑了。最起碼,精靈王埃爾隆德的模樣,就不是典型的精靈相貌。不過,演員雨果·維文塑造的也相當成功。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話說回來,我們要談的重點,是半獸人。

我要說,影片裡看著噁心的半獸人軍團的原型,是來自於東方的蒙古大軍。你是否會嚇一跳?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別急,且聽我慢慢講來。

多說兩句,還是上面的話,文學創作並非直接對應的。托爾金只是將一些傳說糅進了自創作裡,有借鑑,有重構,有再創,並不是直接拿來。

半獸人,是中國的翻譯方式,在托爾金的原著裡叫“奧克”(Orc)。當年托爾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魔戒〉譯名翻譯指南》(Nomenclature of The Lord of the Rings),告訴後人他的書中那些人名或地名只能音譯,那些則可以意譯。奧克被翻譯為半獸人,就違背了托爾金的原意。但在國內已經約定俗成,也就只能這樣了。

不過,這一次《指環王》三部曲在國內重映,很多觀眾發現很多曾經熟悉的名字被改了,像金靂被翻譯成“吉姆利”,精靈女王凱蘭崔爾電影裡叫“加拉德麗爾”,是音譯。而霍位元人叫阿拉貢叫“大步佬”(如今廣為人知的叫法是“神行客”,還有的版本叫做“健步俠”),精靈領地瑞文戴爾,電影裡叫做“幽谷”,採用的又是意譯。這種做法,其實就是遵照托爾金的《〈魔戒〉譯名翻譯指南》的意思來翻的,更符合原意。

歐洲文學傳統裡原本存在“哥布林”(Goblin),指的是那種半人半獸的類人邪惡生物,一般都有長長的尖耳,常被稱為墮落的人類或者精靈。東方沒有相應的生物,也沒有相應的翻譯,於是被籠統翻譯為地精、妖精等。《哈利波特》系列裡就有地精的存在,但被翻譯為了小精靈。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霍位元人》與《指環王》中的奧克(Orc),複數為奧克斯(Orcs),是托爾金原創的群族。可以理解為奧克(Orc)是哥布林(Goblin)的一種,後者是類人怪獸的統稱,奧克(Orc)則是其中的一個種類。這個半獸半人的物種,後再在

《魔獸》

裡更是被髮揚光大,遊戲也採用了奧克(Orc)的叫法,但明顯與《指環王》系列的奧克(Orc)是不同的物種。但約定俗成,後來在國內,都將為奧克(Orc)翻譯為了半獸人。所以,在《指環王》及《霍位元人》系列裡,翻譯為半獸人,儘管不準確,但大家也都接受了。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按照托爾金故事裡的設定,在上古的雙樹紀元時期,出於對美好的嫉妒,《指環王》中的黑暗魔君索倫的主人

魔苟斯

不斷侵擾伊露維塔“首生兒女”精靈的安居,精靈們奮起反抗。在鬥爭過程中,不少精靈不幸被抓獲,魔苟斯於是折磨被俘虜的精靈,使他們甘心被其奴役,並

在墮落的精靈中培育

出來了一個醜惡、邪惡的新種族——半獸人(奧克斯),以示對精靈之美的嘲笑。逐漸的,越來越大的半獸人(奧克斯)被製造出來,並加入了魔苟斯大軍。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隨著第一紀元末

憤怒之戰

的到來,慘烈的戰役使半獸人(奧克斯)幾乎被全滅,只有少數的倖存者逃亡到中土東邊,隱藏起來等候魔君的召喚。結果,魔苟斯沒有來,他的僕人索倫崛起了。索倫建立

巴拉督爾邪黑塔

,並以魔多為據點召喚和培育了大批的半獸人(奧克斯)為其效力。

接下來的故事,就是《霍位元人》與《指環王》裡陸續演出的內容了,不贅。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回到我們的話題上,為啥說半獸人的原型是蒙古軍團?畢竟,托爾金只解釋了故事裡的半獸人的起源,並沒有講故事之外的原型是什麼。好歹,他說了矮人族借鑑了猶太人的經歷。對於半獸人,他卻沒有透露。既然他不說,只好由我們來猜了。

我關注這個話題其實很久了。以前也就是想一想,一直沒有坐下來寫一寫。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後來在看俄羅斯影片《怒戰狂心》時,心底一震。這部

普京

大帝

親自推薦的俄羅斯影片,講的是13世紀俄羅斯勇士抵抗西侵的蒙古大軍的鐵血故事。當時,成吉思汗之孫

拔都汗

率領蒙古大軍西征,征服歐洲大片領土,正當無敵的蒙古兵團一路橫掃之時,在梁贊公國卻遇到了一位名叫

葉夫帕季·科洛夫拉特

(Евпатий Коловрат)的工長,他帶領17位勇士拼死抵抗,對蒙古大軍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就是俄羅斯版的“300勇士”的故事。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怒戰狂心》也譽為俄羅斯版的《300勇士》,普京大帝看到後都覺得好,還親自向外推薦。但是實際上,在真實的歷史中,

葉夫帕季·科洛夫拉特

真的存在,但他的抵抗實在過於弱小,壓根沒有對蒙古鐵騎產生多大影響。他也沒像電影中那樣直接見到了

拔都汗

,不過他的行為倒是傳到了拔都的耳中,還對他的行為表示了驚訝。葉夫帕季·科洛夫拉特襲擊的是蒙古輜重部隊,戰鬥力並不強,拔都是對已經被屠城的梁贊居然依舊有人進行抵抗感到驚奇,居然需要蒙古人打動投石機等重兵器才將這支力量徹底剿滅。影片裡,葉夫帕季·科洛夫拉特包括他在內的抵抗軍是17人,士兵是16人。歷史上,他帶領計程車兵是1600人。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我感興趣的點,在於片中對蒙古大軍的描繪,那煙燻妝實在是太過於詭異,眾蒙古將士的服飾簡直在開化妝晚會,五花八門的奇裝異服,簡直無法想象那些人居然是蒙古大軍。尤其是,拔都汗居然穿了一件誇張的龍袍,俄羅斯人是認真的嗎?要知道,當時蒙古大汗是鐵木真的兒子

窩闊臺

,拔都只是一個普通的汗。

還要知道的是,從蒙古族的角度去看,歷史上最偉大的蒙古汗是拔都,並非忽必烈,成吉思汗鐵木真則去世的太早了。成吉思汗去世後,第二代汗位由他的第三子

窩闊臺

即位,第四子

拖雷

則做了監國(沒錯,就是射鵰大俠郭靖的發小)。窩闊臺去世後,成吉思汗的第三代裡,威望及才能最高的是成吉思汗的長子

朮赤

的第二子

拔都

。拔都是當時西征的大元帥,他與窩闊臺的長子

貴由

不合,窩闊臺也不喜歡貴由。在大汗選拔大會上,拔都因為正在西征途中,不想參與,於是貴由趁虛上位,當上了蒙古第三任大汗。但是貴由命太差,只當了兩年大汗,就一命嗚呼。按說拔都就成為了第四任大汗的不二之選,可是拔都還是對汗位不感興趣,他力推拖雷的長子

蒙哥

繼承汗位。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這個拖雷就是郭靖的好兄弟那個)

忽必烈則是拖雷的第四子,也就是蒙哥的四弟。蒙哥在位8年後,病逝。按說,汗位不應該由

忽必烈

直接繼承,但是忽必烈發動了叛亂,與六弟

阿里不哥

征戰7年之後,終於上位成為了蒙古大汗。

實際上,無論是貴由,還是蒙哥,乃至忽必烈,都是拔都的手下。拔都是當時蒙古最有威望的人,也是西征的統帥。拔都不喜歡貴由,貴由的即位是其母后

乃馬真氏

合縱連橫的結果。貴由的上位,拔都並不支援,這就造成了蒙古貴族內部的分裂。好在貴由只擔任兩年大汗就去世了,蒙哥因為有拔都的力薦,汗位相對牢固一些。但蒙哥終其一生,都活在拔都的陰影之下。拔都自己對汗位沒興趣,但影響力上他才是蒙古真正意義上的第三/四任大汗。

如果拔都自己做大汗,蒙古無疑將會都籠罩在他的身影之下,會取得更大的成就。蒙哥畢竟不是拔都,蒙哥時期的蒙古依舊呈現出裂痕。一旦蒙哥與拔都相繼去世,這種裂紋就徹底顯現出來了,造成了蒙古的內亂與分裂。忽必烈的上位,是內戰纏鬥的結果,並不服眾,也造成了蒙古徹底分裂。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由於忽必烈作為藩王時,代表拖雷系,被分封到了中原。忽必烈上任之後,改蒙古為元,成為元朝第一任皇帝。而對於整個蒙古來說,元朝只是諸多王國的之一,並不能夠直接代替蒙古。具體來說,有重要影響力的除

元朝(大汗汗國)

之外,尚有

四大汗國

,即

金帳汗國(又稱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伊兒汗國

。這些國家之間是平行的,互相之間沒有管轄權。忽必烈儘管是名義上的蒙古大汗,並他的實際管轄權只在元朝(大汗汗國)領域之內。忽必烈可沒有成吉思汗或者拔都的威望。現在很多人一說元朝,就因為元朝的邊界抵達了歐洲,其實是不對的。大蒙古與元朝是兩回事。

這裡外延的稍微多了一些。收回來一點,對於歐洲人來說,他們對於蒙古大軍的恐懼,主要就是拔都汗。

蒙古歷史上的三次西征,第一次西征(1219—1224年)由

成吉思汗

親任統帥,主要是解決來自西部的威脅,征服中亞地區。結果,成吉思汗大軍打敗了花剌子模王國,最遠打到了頓河流域。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本圖來自蜀山筆俠)

第二次西征(1235—1242年),即由

拔都

率領,這一次西征取得的成就也最大。這次西征,受命於窩闊臺,拔都任統帥,貴由、蒙哥、速不臺、拜答爾等將從徵,因為各支宗室均以長子統率軍隊,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也派長子率軍從徵,所以史稱

“長子西征”

或“諸子西征”。

蒙古大軍的第二次西征,是標誌性戰略歐洲的象徵,西征大軍攻打基輔羅斯的勝利,標誌著蒙古帝國成為了橫跨亞歐的大帝國。侵入基輔羅斯後,拔都並沒有嚮往常一樣展開燒殺搶掠,而是迫使基輔羅斯等國投降蒙古帝國,成為蒙古帝國的附屬國。

不久後,多瑙河流域的波蘭王國與匈牙利王國統統被統治。與蒙古大軍征戰的,不僅包括羅斯公國的軍隊,還包括波蘭軍隊以及日爾曼、法國、捷克等國聯合組成的的十字軍。本次西征在歐洲大陸上蒙古鐵騎橫掃南到塞爾維亞,北到北冰洋,最西打到多瑙河畔的匈牙利古城、日耳曼的商業中心

格蘭城

不幸的是由於窩闊臺突然去世,蒙古帝國內部展開了短暫的動盪,蒙古大軍只好撤回蒙古。無論如何,第二次西征產生的影響要比成吉思汗第一次親征的影響要大的多。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本圖來自蜀山筆俠)

此次西征確立了蒙古帝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蒙古第三次西征(1252年一1260年)是由蒙哥汗下令,其六弟

旭烈兀

實施的。當時“蒙古四子”的後代封地大致是:朮赤的兒子(拔都系)佔據東歐和北亞,即欽察汗國;察合臺的兒子佔據西域和中亞,即察合臺汗國;窩闊臺的兒子佔據蒙古草原西部,即窩闊臺汗國;託雷的兒子(忽必烈系)則佔據蒙古本部和中原,即元帝國(大汗汗國)。蒙哥為了讓自己的弟弟能在西方有一席之地,便命他西征還沒有臣服的波斯和阿拉伯地區。此次西征遇到了不少的麻煩,如日中天的阿拉伯帝國正在逐漸走向強大,木剌夷帝國也是生生不息,更有阿拔斯王等國,都是蒙古強勁的對手。不過這在旭烈兀眼中都不值得一提,他率先消滅瞭如日中天的木剌夷國,取得了首勝。讓反對他出徵的人閉嘴,這次的勝利將成吉思汗當初畫的大餅落實,真真正正的完成了建立了橫跨亞歐的大帝國,並且他還建立了

伊兒汗國

。當旭烈兀還想向阿拉伯世界的最後一塊領地埃及進攻的時候,蒙哥汗在(重慶)釣魚城掛了,蒙古人再一次終止了前進的步伐。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本圖來自蜀山筆俠)

蒙古三次西征,給歐洲人帶來噩夢的主要就是第二次。畢竟,歐洲地理上不僅斯拉夫人慘遭荼毒,日耳曼人、高盧人都被席捲其中,他們的大軍同樣遭遇慘敗。蒙古軍團的戰法,讓他們前所未聞,無力抵抗,一敗再敗。如果不是窩闊臺的突然去世,拔都基本上能夠席捲整個歐洲。

《怒戰狂心》講的也是拔都汗率領的第二次西征的故事。這部片上映於2017年,並不久遠,但俄羅斯人對於蒙古人形象上的歪曲,就足以說明他們對蒙古軍團的理解,實在是謬以千里。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按說,俄羅斯所代表的斯拉夫人在蒙古第一次與第二次西征中,都有所遭遇,而且第二次西征中俄羅斯人更是正面對撞,而且被打的滿地找牙,被屠城過多次,這種直接接觸按說會使得俄羅斯人對蒙古軍團的認識是最全面最直接的,但看完《怒戰狂心》才發現他們的認知差的實在是太遠了。

簡單說,元朝的皇帝是很少穿龍袍的。忽必烈的大元直接承襲了宋朝制,而在南北宋時期,宋朝的皇帝就極少穿龍袍,而是一襲大紅色的朝服為主。《清平樂》裡的王凱飾演的宋仁宗就一身紅袍,而且沒有繡龍紋,這還是非常符合歷史事實的,並非胡編亂造。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大元繼承宋制,龍袍也不是常服,只有在極少數的大典期間才會穿一下,常服都是簡約的改良版蒙古袍子。這還是大元,與大元沒有隸屬關係的欽察汗國,拔都所統帥的軍隊可是沒有什麼漢化政策的,身上著的完全是蒙古服飾,絕無龍紋存在的可能。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可見,俄羅斯人對於蒙古軍隊的想象力,實在是太過於貧瘠了。

俄羅斯人尚且都不能夠真實地認識蒙古軍團,那麼。對於歐洲文藝腹地的英國、義大利、西班牙、法國等來說,對蒙古軍他的認知就更是一塌糊塗。

在第二次西征過程中,發生在1241年春天的

裡格尼茨之戰

是一場典型的戰爭,也是極其重要的一場戰役,值得說一下。

這一戰,蒙古軍團6萬人馬,消滅了總數達60萬的歐洲聯軍,震驚了整個歐洲。

按說,單兵作戰,一個蒙古騎手與一個歐洲騎士對決,絕對是歐洲人穩佔上風。畢竟,歐洲馬與蒙古馬比起來,就高大的多,歐洲人的身高也普遍比東方人的身高更高大強壯一些,更何況歐洲騎士的重甲也足抵抗蒙古兵的馬刀。一對一,蒙古人絕非對手。但偏偏就是蒙古人6萬人乾淨利索地幹掉了60萬歐洲大軍。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我們現在在影視裡看蒙古騎兵的進攻,多是揮著蒙古刀一路衝殺過來。其實,這是嚴重的認知錯誤。如上所云,騎兵衝刺並劈砍的戰法,勢必都與對方展開近兵交鋒,一對一的情況就會發生,但一對一的蒙古兵並不是歐洲騎士的對手。尤其是條頓騎士,更是戰績輝煌的精銳。但是,在蒙古鐵騎之下,條頓騎士也成了渣渣。

遼闊的蒙古草原,人煙稀少,蒙古人的總數並不多,在戰爭中是經不起損耗的,要不然他們怎麼能夠席捲大半個歐洲呢?

具體來說,蒙古騎兵殺傷敵人的主要手段,並非騎兵揮刀衝刺,而是靠蒙古弓弩,這才是蒙古騎兵的第一大殺器。透過歐洲人聞所未聞的戰法,利用弓弩的威力,簡直猶如bug一樣,一勝再勝,戰無不克。

且看一下

裡格尼茨之戰

的過程好了。

1241年春,蒙古鐵騎持續西進。這時,蒙古軍團兵分兩路,南路由拔都親率,帶領大將

速不臺

進攻匈牙利,那裡是草原地帶延伸的最西端,可以作為蒙古騎兵未來在中歐作戰的絕佳基地;北路拔都令

察合臺

的六子

拜答爾

與拔都之兄

斡兒答

、速不臺之子

兀良合臺

同時帶著軍隊北上波蘭用來轉移注意力。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拜答爾這一路軍,原本是偏師,負責牽制甚至消滅威脅拔都中路軍的有生力量,承擔戰略掩護和輔助作用。不過,著名的裡格尼茨之戰就在這一路發生了。

北路拜答爾大軍於1241年3月10日在桑多米爾附近渡過維斯拉河,3月18日在赫米爾尼克附近擊敗波蘭軍隊,3月28日攻陷波蘭當時的首都

克拉科夫

。4月初,直取波蘭屬國西里西亞首都弗勞茨拉夫。波蘭王國西部兩公國的領主,勃烈斯拉夫的堂哥米切斯拉夫棄城逃往西里西亞,依附

亨利二世

。拜答兒的軍隊便順著奧得河前進,來到西里西亞。小波蘭被摧毀之後,在波蘭全國起了極大恐慌。4月初,拜答兒到達西里西亞的時候,唯一敢跟蒙古人對戰的,也只有中歐的正規職業軍人出於騎士的榮譽感和軍人的責任感了。

此時,擔任波蘭大公的西里西亞公爵亨利二世,已成為波蘭最後的希望。而且,身在德意志地盤上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如果他不願讓蒙古人進入德國腹地的話,西里西亞就是他最後的防線。所以,他派出了精銳的

條頓騎士團

,以及其他匆忙集結起來的兵力,前往西里西亞幫助亨利二世抵抗蒙古人。

同時,波希米亞軍隊也北上前往西里西亞幫助亨利二世。於是,

波日波聯軍

(波蘭、日爾曼、波希米亞)就來到了蒙古軍隊的前面。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條頓騎士)

交戰的地方位於裡格尼茨附近的尼斯河平原地帶。按照歐洲傳統的對戰方式,西方軍隊一開始就採用嚴密的隊形,特別強調突出正戰的攻擊力和防護力,羅馬和馬其頓的步兵方陣為例。這種步兵方陣通常由貴族和平民排成20排以上密集的隊伍,身著厚厚的重甲,手握長槍,越往後排,長槍越長,架在前排的肩膀上,這樣就在方陣的正面形成了真正的叢槍如林,方陣的後面則通常由奴隸緊緊跟著,作後勤和護理工作,或者由標槍手不停往對方投擲標槍。這個方陣的兩翼則由騎兵擔任保護兩翼不受衝擊的任務。很明顯,這種戰術的衝擊力是遠非東方軍隊可比的,但它的弱點也非常突出:隊伍轉動不便,必須時刻注意保持隊形的嚴整。

在裡格尼茨之戰中,亨利二世的戰法如出一轍,他安排自己最精銳的

聖殿騎士

以及自己的近衛步兵一起,部署在國王本人所在的全軍中心。那裡還有亨利二世的其他直屬部隊,主要就是來自西里西亞和克拉科夫的騎兵。通常會身披鎖子甲或者皮甲,頭戴西歐式的圓頂盔或者東歐式的有鍊甲護面的尖頂盔。護具還包括手持的三角盾、圓盾或者水滴形盾。

陣型的兩翼前排是弩兵,後面有從貴族封地徵調來的農民和日耳曼裔礦工。這些礦工身材敦實健碩,是後來格林童話中

矮人的原型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而蒙古軍團的陣法,看似散亂一團,實在大有深意。具體在實戰中再說。

1241年4月9日,戰爭開始了。

起初,亨利二世仗著自己的兵力諸多,是蒙古兵的數倍,於是主動發起了進攻。德波聯軍的第一軍首先開始出擊,主動去進攻蒙古前鋒。

蒙古前鋒立即開始撤退。看著似乎蒙古人一觸即潰,其實這是蒙古人一貫的戰法,只是波德聯軍一無所知而已。波德聯軍看完蒙古人潰敗,就是大膽進行追擊,這一支部隊主要是日爾曼步兵和波蘭礦工臨時混編,軍紀並不好,一看自己要勝,就散開進行追擊。

但蒙古人並不是真正的潰敗,而是若即若離,身在騎兵之上,與追兵保持在射程之內,邊撤邊用弓弩回擊。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蒙古組合式弓弩的厲害之處正在於此,它由後背上的一條動物筋,弓肚上的一層角質物和中間的一個木架組成。這種弓的拉力在50公斤和75公斤之間,很短小便於騎兵運用自如。這種弓射出的箭殺傷範圍可達300米,如果在箭上裝備上鋒利的金屬箭頭,便能穿透最厚的盔甲。

蒙古人箭術被古羅馬人稱為

“安息人射箭法”

,即騎射者一邊逃走,一邊向後方的敵人射箭。(蒙古人稱這種戰法為“曼古歹”)。這種戰術的精髓在於一從遠距離攻擊敵人,二持續不斷的攻擊敵人,三不給敵人還手的機會。在這種攻擊下不論敵人的精神和裝甲多麼堅強,徹底崩潰只是時間的問題。

所以,波德聯軍以為自己是在乘勝追擊蒙古人,其實自己才是行走的箭靶子。蒙古前鋒,就這樣一路牽引著追擊來的波德聯軍的前鋒,從主力陣容上割裂開來,同時陸續減少其數量,同時進行迂迴包圍,用兩翼的騎兵截斷其後路。最後,才開始回擊,主要還是靠弓弩,當敵人人數眾多時,就圍著用弓弩射擊,只有在敵人散亂且人數很少時,近乎打掃戰場時,才動用蒙古刀,進行近身劈砍。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蒙古重騎和輕騎使用的近戰武器都是彎刀,刀身小而輕,有很好的曲度,更符合力學理論。“彎刀接觸敵人身體會沿著刀刃曲面滑動”,不會砍入身體而拔不出,劈到鎧甲不易被震飛,因此可以連續劈砍。歐洲騎兵的直劍勢大力沉,如果砍中可以造成較大威脅,但因為沉重而速度較慢,而且易被反震折斷。

波德聯軍的第一波進攻,以屍橫遍野慘敗結束,相對的,蒙古士兵幾乎沒有損耗。亨利二世對這種慘烈的戰法,目瞪口呆。於是,他趕緊改變戰法,決定讓步兵與騎兵保持緊密的距離,防止彼此距離太大。穩紮穩打,向前推進,不給蒙古人留出分割與迂迴包抄的餘地。

他以為這樣就可以仗著己方人多勢眾,來扭轉第一波的敗勢。但蒙古人隨之改變了打法。當他們發現無法用弓弩大規模擊潰對方的陣容後,就開始動用投石機與架設式火箭,向著衝鋒中的波蘭騎兵和步兵發射。

這也是中國發明的

火藥

,正式傳入歐洲的肇源。那時候的蒙古火箭,(注意,不是火炮),採用的更多是鑽天猴的形式,煙彈裡面混合了石灰、火藥、巴豆、狼毒、瀝青、砒霜等化學物。蒙古軍還順勢點燃了蘆葦和牛糞,加強有毒煙霧的攻擊效果。至於他們自己,則用事先準備溼面具和蘸水護具,受到的影響不大。但是缺乏認識的波蘭人認為這是巫術,很多人的衝鋒嚴重受到干擾,更有人眼淚直流、噁心嘔吐或暈倒在地。加上投石機的作用,全軍一片混亂。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這還沒完,蒙古人趁著對方混亂,開始釋放第三種進攻方式。他們讓原本處於戰場最後的蒙古重灌騎兵,開始向前碾壓。同時,輕騎兵繼續在兩翼放射弓弩。

煙霧之中,一邊是驚恐萬分的波德聯軍,一邊是訓練有素的蒙古鐵騎。據說已經徹底扭轉,混亂不堪的歐洲戰士們完全無法抵擋,無論是正面的波蘭騎兵,還是兩翼的武裝礦工,都直接在蒙古重騎兵碾壓之下慘遭屠戮。無論是聖殿騎士,還是條頓騎士,全都潰不成軍。

在蒙古人的箭雨和騎兵衝鋒打擊下,西里西亞軍隊全軍覆沒,亨利二世在身邊騎士們的拼死掩護下,帶著三位僅存的隨從殺出血路突圍。他的坐騎很快受傷倒地,幸而一位部下把馬讓給了他繼續使用,但最後還是被蒙古人俘虜。戰後,亨利二世被蒙古人按在地上向蒙古戰死者的屍體下跪,然後像綿羊一般被斬首。

這一戰,德波聯軍真正的全軍覆沒。蒙古人隨後打掃戰場的時候,把每個被殺的德波聯軍士兵的一隻耳朵割下來,結果這些耳朵裝滿了滿滿的

九大麻袋

。蒙古人還不忘將亨利二世的頭顱插在槍尖上,給周邊各城的歐洲人看。歐洲人受得了極大的震懾,紛紛棄城而逃。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僅在1241年4月9日這一天,直接參戰的蒙古騎士大概是8000人,波德聯軍損失了至少2。5萬人。前後整場戰役裡,共打破了60萬歐洲聯軍。

好在,如上所云,蒙古人北路大軍的目的並不是征服波蘭並繼續西進,拜答爾這一路只是偏師,是為了掩護拔都的南路大軍的行動而已。任務已完成,接下來蒙古人將轉而向南,沿摩拉瓦河、多瑙河而下去參加匈牙利,與拔都大軍進行匯合了。這也使得裡格尼茨之戰成為了此次蒙古西征的戰爭邊界。由於後來的金帳汗國,滿足於在東歐的經營,沒有再對波蘭、匈牙利發動大規模入侵。

如果拜答爾不是偏師,而是自由行動,繼續西進,那麼日耳曼人的條頓騎士也將完全無力抵抗蒙古鐵騎的進度,從德意志再南下直取法蘭西,蒙古人將會予取予求,佔領整個歐洲。只是,由於窩闊臺的去世,加上貴由的去世,蒙古人陷入內耗,再也沒能繼續前進。

但即便如此,蒙古人給歐洲人帶來的驚恐,從那時到現在,都如圖噩夢一樣,無法抹去。7年的西征,帶給歐洲的震撼實在是太大了,從此“黃禍”成了歐洲人的夢魘。

核心問題還在於,蒙古人對歐洲的蹂躪是如此之深,但歐洲人對蒙古人的瞭解卻非常缺乏。因為蒙古人所到之處,總是屠城,片甲不留,即便活著的人也都被嚇破了膽,那時候也沒有相機沒有手機,無法拍照錄像,於是也就沒有誰能夠真正描繪得清楚蒙古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7年的時間,也過於短暫,蒙古人除了留下了噩夢,也沒有留下太多詳實的印跡。於是,零散的描繪,只能將蒙古人描繪成惡魔一樣的存在。

首先,

“韃靼”

這個稱呼本身就是蔑稱。在13—14世紀的歐洲人遊記中,蒙古被普遍稱為“韃靼”,據說在法語中,“Tartare”一詞有“來自地獄的魔鬼”之意。

與蒙古人直接交戰過的匈牙利,在匈牙利學者

福馬

編著的

《編年史》

中對蒙古人的外貌和穿著、武器等有詳細的描述。

《編年史》中記載,蒙古人個頭不高,但是胸部非常寬闊,相貌令人非常恐懼,而且蒙古人的眼睛小,兩隻眼距離非常遠。蒙古人穿的衣服既可以防潮,又可以防寒,用雙層毛皮製成,毛朝外,像魚鱗一樣。書中還描述,蒙古人的頭盔用鐵和皮革做成,箭上安裝鐵和骨頭製成的箭頭。他們的旗幟是黑色的,上面飄著幾縷馬鬃毛。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義大利大主教、學者

普蘭諾·卡爾平尼

編著的

《蒙古史》

一書中,對蒙古人的描述也是非常離奇的,《蒙古史》中說到,蒙古人吃一切東西,包括人的屍體,甚至蒙古人還吃母馬分娩時分泌出的液體,書中還說蒙古人吃蝨子,吃歐洲人的肉,喝歐洲人的血。《蒙古史》還說蒙古人吃完飯的時候不會洗碗,即便是洗碗也是用鍋裡的肉湯涮一下,之後將碗中的湯重新倒回鍋內。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東方風暴: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挑動歐亞大陸》第133頁)

在英國曆史學者

馬修·帕里斯修裡

的眼中,蒙古人就是野蠻和殘忍的象徵,馬修直接說蒙古人就是魔鬼,他們喝血,沒有血喝的時候就喝濁水、泥水,他們吃人肉與狗肉,身上穿著匹毛,手持鐵盾,有不屈不撓的精神,戰鬥力非常強悍。馬修對蒙古人的野蠻也是鄙視的,他說蒙古人沒有人類的律法,也不懂得安撫政策,只能向獅子和熊一樣兇猛的征服,遇到敵人的時候,不論男女老幼、地位高低,一概不予饒恕,盡數殺死。馬修還說蒙古人除了自己的語言外,不會講任何語言,而他們的語言也無人知道。他們的妻子和將士一起上前線,帶著羊群到處遊牧,妻子們也象男人一樣學習打仗。因此,他們閃電般地攻入基督教世界,燒殺搶掠,使每個人膽戰心驚,無比恐懼。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以上三位公知是否實際接觸過蒙古人,猶未可知。早在1245年,教皇

英諾森四世

就在里昂召開全歐主教大會,商議如何應付蒙古軍隊可能入侵的一系列問題。會議一致決定,派遣教士出使蒙古,勸他們停止殺戮,不要再攻擊其他民族,並希望他們信仰基督。

於是,以

柏朗嘉賓

(義大利人)為首的三人使團(後一人因病而返,僅波蘭修士本篤隨行),立即出發,出使蒙古。

於是,柏朗嘉賓就實際與蒙古人發生了交集。但即便如此,他對蒙古人的瞭解,也如隔靴撓癢。

且看柏朗嘉賓如何說:

“他們的食物是用一切可以吃的東西組成的。…。他們烹食狗、狼、狐狸和馬匹的肉,必要時還可以吃人肉…。由於他們圍城的時間拖延太久,韃靼人沒有任何可吃的東西了…。於是便從十個人中選擇一位供大家分吃…。更有甚者,我們還發現這些人吃蝨子…。我們甚至還發現他們捕鼠為食。”《柏朗嘉賓蒙古行紀》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當柏朗嘉賓終於見到了當時的蒙古大汗貴由,並呈上了教皇英諾森四世的勸和信時,貴由“毫不客氣”地給出了“極其傲慢”的回覆:

“。。。。誰也不可能違背上天的意願,西征是遵從長生天的旨意。現在你們應該誠心誠意的歸降我們,並且年年進貢,那樣你們才可以得到上帝的救贖。如果你依然不遵從長生天的旨意,對我的勸告不理睬,還把我當作敵人來看待,那麼我將讓你知道不遵守規矩不服從命令的後果。”

據說,當時的西方世界收到這封回信後,陷入了嚴重的恐慌,英國甚至還海禁了好幾年。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貴由汗“霸氣外露”的回信)

抽離一點的話,這些當時頂級的歐洲學者描繪的蒙古人已經如此,那麼中下層的歐洲人眼裡的蒙古人就更是恐怖了。

身為歐洲最為聰慧的群體,牧師們就被要求來解釋蒙古人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於是,牧師們翻遍《聖經》,給出了各種恐怖的說法。有人認為

蒙古人是來自地獄的食人族

,在一場戰鬥過後他們就開始吃死屍。也有人認為蒙古人是摩西時代失蹤的猶太人部落。無論是現實中的蒙古人,還是想象中的食人族,歐洲人都不是對手,但他們可以向猶太人發洩。因為拒絕信仰基督,又有害死耶穌的罪名,猶太人在歐洲一直備受壓迫。有什麼天災人禍,歐洲人都習慣向猶太人身上撒野,於是猶太人就成了蒙古人的替罪羊。

向《聖經》問什麼是蒙古人,或者是歸罪於猶太人,全都是問道於盲。有些歐洲人對自己的文明產生了懷疑,他們認為自己的生活太過腐化墮落,所以上帝派遣蒙古大軍來懲罰自己,蒙古兵團成為歐洲人的“

上帝之鞭

”。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看看下面這段話:

“該是從夢中醒來,睜開肉體和精神之眼的時候了!

韃靼人

的巨斧已經擱到樹根上,全世界正在盛傳敵人以死亡威脅整個基督教世界的訊息。現在,一些國王已經殉難,另外一些國王也逃跑了。充當基督教的支柱,擔當起抵抗殘暴敵人的重任,已經落到了我們的頭上!”

如果將“韃靼人”三個字換成“半獸人”,再把“基督教世界”改成“中土世界”,是不是可以直接變成《指環王》的臺詞?

但是,這句話是十三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腓特烈二世

的原話,並不是臺詞。

由不理解,到因為恐懼而被異化,蒙古軍團在歐洲人眼裡就變成了怪異的存在。這種模糊的印跡揮之不去,慢慢在文學作品中,就變成了半獸人軍團。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看看他們的特性,骯髒,醜陋,殘忍,食屍,散發著惡臭,耐力非凡,團體作戰,視死如歸,如同噩夢一般,半獸人具有的特性,在蒙古軍團身上,全都有,簡直就是既視感。

至於托爾金,他沒有直接表明過他筆下的半獸人來源於東方的蒙古軍團,但身為有種族歧視的英國白人作家,他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是無疑的。精靈族、矮人族,乃至霍位元人,都有濃重的傳統文化的因子,半獸人自然也有。不敢說是直接影響,起碼間接影響是存在的。

托爾金首先寫作了《霍位元人》,出版於1937年。之後,覺得意猶未盡,然後又花了12年的時間,創作了《指環王》三部曲,待正式出版時間已到了1954年。在他創作期間,正好歐洲經歷了二戰。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如果說二戰沒有對《指環王》產生影響,那明顯是不對的。在《指環王》的前言裡,托爾金明確表示小說的原意是透過中土戰爭讓人們珍惜世界和平。他寫道:“有人說我用《魔戒》影射世界大戰,無論就過程還是就結果而言,那場真實的戰爭與傳奇的戰爭都是各不相同的。如果說,那場真實的戰爭激發了創作靈感,並指導傳奇戰爭的發展的話,那麼,魔戒必然會被奪走,並用來對付索倫,但他也不會被消滅,而是被奴役:黑塔樓(索倫宮殿)也不會被摧毀,而是被佔領。”

很多人說索倫就是

希特勒

。但實際上,索倫正是半獸人軍團的首領。如上所云,半獸人軍團是遙遠的東方威脅,是蒙古軍團的陰魂在遊蕩。半獸人軍團的原型並非納粹軍團。

薩拉曼

的強獸人軍團,才有著納粹軍團的影子。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上面也提過,托爾金本身是日耳曼人的後裔,他心目中的精靈就是日耳曼人的形象化身。金髮、白膚、高大,有勇氣,有擔當,這些都是托爾金心目中的日耳曼人的形象,與希特勒的種族論裡的日耳曼血統不謀而合。

身為英國人,托爾金當然不支援希特勒,也不支援納粹,但是薩拉曼所代表的墮落天使,正是托爾金對希特勒及納粹的諷刺。薩拉曼原本是高貴的民族,是人類的希望,卻自甘墮落,淪為中土的敵人,實在是讓人不齒。這一點上,正折射了希特勒對於日耳曼人血統的背叛。薩拉曼馴化的強獸人軍團對他忠心無比,而且比半獸人能強,更能打,更具現代感,就是托爾金對納粹軍團的直接展現。其實,強獸人也算是錯誤的翻譯,托爾金為了區別半獸人(orcs),專門為薩拉曼馴化培育的強獸人起了名字叫烏格魯克(Uglúk)。

托爾金筆下的半獸人原型:矮人族的原型,是如何被低化的?

當然,你不能說從遠古的蒙古軍團,到現代的納粹軍團,托爾金融合在了一起,這種跳躍實在夠大。文學畢竟是文學,它不是直接對現實的再現,而是文學家思想的對曲折現實的再創,只要在他自己心目中邏輯相通,也就夠了。

好了,寫的夠長了。最後的最後,我也不確認半獸人是否就真的是對應了蒙古軍團,畢竟托爾金老爺子沒有說,只能靠猜。只能說接近,但是不真的這樣,答案是不知道。

本文參考瞭如下文章,在此表示感謝:

蒙古帝國最遠的一次戰爭,此戰打服了東歐、震動了歐洲(煮酒說史)

蒙古西征之入侵波蘭(曉歷史)

裡格尼茨戰役(百度詞條)

從精英到渣滓:蒙古軍團是如何把一副好牌打得稀爛的?(大嘴猴醫生)

中國古代戰鬥力開掛的蒙古軍團,橫掃歐洲大陸!(熱愛這個世界)

霍位元人中人物的歷史原型分析(指環王吧)

《指環王》電影裡邪惡的半獸人到底是個怎樣的種族?(書海悟賞)

《指環王》裡的半獸人是怎麼產生的?(王澎)

《霍位元人》《指環王》中半獸人和強獸人的來歷(青春陪談)

為什麼《指環王》裡的惡勢力都來自東方?(鈷藍星)

歐洲人眼中的蒙古人,將他們視為嗜血軍團,全是來自地獄的半獸人 (史海雜談)

隨筆:13世紀歐洲人眼裡的蒙古人,到底是什麼樣的?(汗八里文藝之聲)

看到歐洲人記載蒙古人把我震精了(明朝吧·項羽愛呂后)

歐洲人是怎麼看待蒙古帝國西征 他們眼中的軍隊是什麼樣的(趣歷史)

面對不可抵抗的蒙古人,歐洲人竟發明了一個詞自我安慰(小李歷史觀)

“喝血、吃蝨肉、吞噬分泌物”的蒙古軍團,其實都是地獄「半獸人」!(1983公社)

重映的《指環王》,為什麼要把半獸人翻譯成“奧克”(夢見烏鴉)

其他未提到的文獻,一併表示感謝!

(圖片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