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他心比天高,他命比紙薄。周朝的沒落跟周厲王有關係嗎,沒一句褒獎

菜單

他心比天高,他命比紙薄。周朝的沒落跟周厲王有關係嗎,沒一句褒獎

他心比天高,他命比紙薄。周朝的沒落是周厲王的過錯嗎

周朝的沒落跟周厲王有關係嗎,司馬遷在《史記》中,通篇沒有一句褒獎。自武王伐紂,後經成康之治。那都是守成令主,又有周公、召公等一班賢臣輔佐,也算是文修武偃,物阜民安。

“昭王之時,王道微缺”

,穆王時王室再次振作,但“

懿王之時,王室遂衰,詩人作刺”

(《史記·周本紀》),此後每況愈下。自八傳夷王,

“三年,致諸侯,烹齊哀公於鼎。”

(《竹書紀年》),覲禮不明,諸侯漸漸強大。

他心比天高,他命比紙薄。周朝的沒落跟周厲王有關係嗎,沒一句褒獎

九傳至厲王,那時他的確接手的是一個爛攤子,內憂外困,國庫虧空。

“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

(《史記。周本紀》),他是真的好利嗎。不一定,“

厲王無道,戎狄寇掠,乃入犬丘,殺秦仲之族。王命伐戎,不克”

(《竹書紀年》),再加上這一次的失敗。試想,面對這樣一個國家,為了重振王室,厲王必然需要一番作為,萬事離了錢沒法辦。他首先要補充國庫,那國庫的錢從哪裡來,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以王權壟斷天下資源,聚攏財力。

他打算任命榮夷公掌管財政大權。大夫芮良夫,曾經勸諫厲王:“王室難道要衰落了嗎?財利,是萬物所生產的,天地所承載的,卻想要據為已有,害處實在太多。這樣會觸怒許多人,統治百姓應當疏導財利,從而將其從上到下都分配出去。即使這些做得很好,也要提心吊膽,以防引起不滿。普通人聚斂財利,尚稱之為盜,身為天子還要這樣做,周朝一定會衰敗。“厲王不聽,最終還是任命榮夷公為卿士,掌管天下財務。於是就有了所謂的厲王三十年

“好利”

與民奪利。

他心比天高,他命比紙薄。周朝的沒落跟周厲王有關係嗎,沒一句褒獎

也正是如此,他觸動了諸侯、大臣、以及百姓的利益。才有了

“王行暴虐侈傲,國人謗王”

(《史記。周本紀》)的全國所有人的不滿。召公曾提醒他說人民已經無法忍受。而他首先想到的是鎮壓。他認為巫師神靈,就找了個衛國的巫師,建立監督部門,只要發現有人誹謗,就是死罪。在強大的壓力下,國人哪還敢亂說,走在路上打招呼相互使眼色。厲王以此向召公炫耀自己的功勞。召公說:“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此。是故為水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

意思是:這只是把他們的嘴堵住了,這要比堵住洪水還危險,一旦決堤,那樣會傷害很大。堵住嘴也是一樣的道理。因此,治理洪水要靠打通淤塞之處加以疏導,治理百姓應該開放言路,讓他們發表議論。讓百姓把話都講出來,才能看出治理國家的成敗,然後有針對性地去制定政策。堵百姓的嘴豈能長久。厲王不  聽。

可見,無論芮良夫還是召公,只是看到了表相,針對實際表相問題來勸諫厲王,這雖然是長久治國之方,然而對於接收這個爛攤子的厲王來說,及時補充國庫,才是當務之急。

但是,上天並未能眷顧他,僅僅過了三年,公元前841年,國人發動叛亂。厲王出逃到彘地。

他心比天高,他命比紙薄。周朝的沒落跟周厲王有關係嗎,沒一句褒獎

厲王太子靜藏在召公家裡,國人聽說以後,把那兒圍了起來。召公說:“以前我多次勸諫大王,他不聽,才有了今天的災難。現在我要是把太子交出去,大王一定會認為我記仇而洩憤。事奉君主,身處危難也不能記仇,何況是侍奉天子呢。”於是他用自己的兒子代替了厲王的太子。太子才得以逃脫。

天子跑了,共國的和伯有仁德,與召公、周公一起參政,號稱“共和”。共和十四年(前828年),厲王病死在彘。太子靜在召公家裡長大,周公和召公共同擁立他為王,是為宣王。

且不說厲王貪財好利,就他有心重振周朝來說,也要比那些貪圖享樂的君王要強。雖然並沒有成功,最後還落得個身敗名裂,客死他鄉的下場,但就他大膽的改革,並沒有貪圖享受來說,把他貶得一無是處,這就有點過分了。

他心比天高,他命比紙薄。周朝的沒落跟周厲王有關係嗎,沒一句褒獎

任何改革,都會有風險,而且風險很大。比如商鞅,為秦國崛起奠定了那麼大的基礎,最後卻是五馬分屍。比如秦始皇,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同時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對外北擊匈奴,南征百越,修築萬里長城,修築靈渠,溝通水系。還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為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開創新局面。對中國和世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奠定中國兩千餘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可是現在還有人認為他是暴君。他所改革的比以往任何一代君王都要多,都要深,能不遇到強大的阻力嗎。如果他是暴君,他能帶領秦國走出關外嗎。如果他是暴君,自己國家的人就把他推翻了,他還能統一六國?如果沒有他,也許中國現在是歐洲那種情況。

正因為他是真正的統一,面對的是全國絕大部分人的反抗,他不強力鎮壓,也許連二世、三世都沒有,在他那兒就被推翻了。 周厲王和他比,失敗就失敗在過於急躁,也過於直接,如果他聚財採用鼓勵農商,多徵賦稅來充實國庫。如果他的大臣們都為他從根本上出謀劃策,定會實現周朝又一次復興,因為他有這個雄心,也許後世就不會用西周東周之分了。他失敗了,後代更不爭氣,周朝再也沒有以前的風光,以後的周朝就像是現在的歐洲。周王室就是歐盟,各諸侯就是歐洲的各個小國家。有好處時一起都高興,一旦都遇到困難,遇到災難,他們誰把歐盟放在眼裡,還不是都在算計著自己的小九九。

他心比天高,他命比紙薄。周朝的沒落跟周厲王有關係嗎,沒一句褒獎

中國這麼多朝代更迭,任何一個朝代的沒落,都不是其中某一個帝王沒管理好,都是通過幾代君王連續的共同”努力“,才把自己王朝斷送的。任何一個朝代復興,也都不是某一個帝王的功勞,同樣是透過前幾代君王連續的共同努力,到他這兒才達到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