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唐朝河朔三鎮的起義:唐朝的開元盛世,盛世下的面紗下卻是危機陰霾

菜單

唐朝河朔三鎮的起義:唐朝的開元盛世,盛世下的面紗下卻是危機陰霾

眾所周知,唐朝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為鼎盛的時期,而唐朝的鼎盛則是開元盛世;但盛世下的面紗下卻是危機的陰霾。

公元755年12月,安祿山史思明在范陽三鎮起兵反叛,並持續了長達八年之久,763年2月唐軍徹底擊敗安史叛軍,結束了這場生靈塗炭的戰爭;在此之後,唐王朝中央的控制力急轉直下,且由於唐王朝對於安史叛將的收攬姑息,致使河北三鎮(也稱之為河朔三鎮)長期處於半獨立的王國,而魏博鎮就是其中一鎮,且是三鎮中的首領。

唐朝河朔三鎮的起義:唐朝的開元盛世,盛世下的面紗下卻是危機陰霾

魏博、成德、盧龍三鎮(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安史之亂後,以田承嗣為主的安石叛將先後投降被收編,而後仍被任命河朔三鎮,這就導致了唐中央沒有辦法去重新恢復到安史叛亂前的局面。

唐朝河朔三鎮的起義:唐朝的開元盛世,盛世下的面紗下卻是危機陰霾

憲宗時期的唐王朝(被譽為唐朝最有可能復興的時期)

在田承嗣的叛亂威脅下,魏博鎮成為了長達數代的田家的獨立王國,歷經田承嗣,田悅,田續,田季安,田弘正四代人,最後被何家篡權,後又被羅宏威所篡奪,最後被後梁太祖朱溫所奪,魏博鎮才落幕。

從上述過程中,不難看出魏博鎮一直處於家族世襲或者兵變上位,唐政府一直試圖干預,但卻屢屢失敗,即使是在唐憲宗這樣的雄才大略的皇帝面前依舊能夠保持獨立其中不乏這幾點原因:

一、田氏家族在魏博鎮的經營,早在田承嗣之前,田氏家族便在魏博鎮有一定的勢力,世代從軍,致使田氏家族在軍隊中有較強的影響力,包括後來的何氏基本都是這樣,再加上科舉制的規模不斷擴大與完善,河朔三鎮的上層家族基本前往關中地區,致使出現勢力的空缺,軍人得到相應的機會。

二、中央政府的不好的手段,沒能及時的找到合適的方法,例如憲宗時期,唐政府依靠一百五十萬錢的“軍費”來收買魏博鎮軍士,在筆者看來這不是最好的辦法,當然了,憲宗的根本想法是收拾完其餘的藩鎮,最後收拾這塊硬骨頭,但卻沒能等到這個時機就暴斃而亡。

三、當地民族成分的混亂,魏博鎮靠近唐王朝邊境地區,這裡契丹等少數民族多,漢人的佔比量遠遠不如關中等地區,這也就導致極易被部分反叛者利用,“非我族異類”,在當時是極為正確的,安祿山就是少數民族,當然了像僕固懷恩等少數民族還是較好的,這樣的環境下,漢人極易在少數民族的衝擊下對中央政府的認同感減少度極大。

綜上所述,唐王朝控制力不強的確是其中重要原因,但其他兩點也是重要原因,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原因,畢竟這種藩鎮割據也和當時的募兵制的施行,均田制府兵制的破壞有關係。

這是筆者第一次寫歷史類文章,望各位看官嘴下留情,也希望大家多多包涵支援一下哈。

未經作者允許不許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