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有的人讀書是為了證明自己偉大,有的人讀書是為了發現自己渺小

菜單

有的人讀書是為了證明自己偉大,有的人讀書是為了發現自己渺小

有的人讀書是為了證明自己偉大,有的人讀書是為了發現自己渺小

由於愛看書,也因此結交了不少同有此好的朋友。

接觸多了發現,有些人讀了很多書,確實博學多才,思想開明,話頭醒尾。

但也有些人書也讀了不少,卻越發固執,迂腐陳舊,抱殘守缺。

這中間的差異總令我想不通。

前兩天和一位朋友聊天,聊到這件事,朋友一語道破:“

思考方式錯了,讀再多書也無用

。”

我恍然大悟。

做一件事情,若方向不對,再勤勉也不過是南轅北轍。

有的人讀書是為了證明自己偉大,有的人讀書是為了發現自己渺小

我曾經有個認識的人,得知我有不少書後,向我借書看。

老實說,愛書的人一般惜書,剛開始對她不太瞭解,我是不太願意借給她的,但她言辭懇切,我又不好拒絕。

一來二去,熟悉一些了,我發現她確實比較愛看書,但和她交流起來卻很困難,閱讀的好處在她身上一點顯現不出來。

做事說話她都有自己的一套邏輯,不喜歡接受別人的觀點。只要與她有不同的意見,她第一反應便是“對方是錯的”,因為她可以從某本書中找到某句話來佐證她的觀點是正確的。

讀到的書,在她手裡成了刺向別人的利器。讀書的目的於她,是為了雄辯和駁斥,而不是為了權衡和思考。

讀過的書一點也沒有改變她的思想、拓展她的思維,反而令她更加狹隘。

有的人讀書是為了證明自己偉大,有的人讀書是為了發現自己渺小

李嘉誠曾說過:“

雞蛋向內打破是食物,向外打破是生命,人生亦然

。”

人的思想透過讀書這件事情是向內打破、還是向外開啟,也會有迥然不同的結果。

仔細對照身邊的人,會發現,

有的人讀書是為了在自己的小圈子裡刷存在感,而有的人讀書是為了在更大範圍裡縱橫四海。

我說的“在自己的圈子裡刷存在感”,並不是指朋友圈曬曬圖裝裝樣子,而是指在思想範圍內,夯實自己的精神地位。

再明白一點說,

有的人讀書,是為了證明自己,證明自己的思想、觀點是正確的。

有的人

讀書是為了改變自己,發現自己的思想有侷限,觀點存在不足,加以完善

前者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偉大”,後者是為了發現自己的“渺小”。

一個是鞏固自我,一個是突破自我

有的人讀書是為了證明自己偉大,有的人讀書是為了發現自己渺小

六神磊磊有一篇文章,將金庸筆下的殷素素和朱九真,這兩個女性放在一起對比。

這兩個人物家世以及出身背景都差不多,都是衣食無憂的富家小姐,但卻有著截然不同的人生路徑。

六神磊磊說,她們的不同,在於人生的開啟方式不同,朱九真是向內開啟,而殷素素是向外開啟。

朱九真在自己的圈子裡耍威風,殷素素在外面的世界裡找刺激。

細細琢磨我發現她們這兩種不同的處世模式,和我提到讀書的方式不謀而合。

向外無限,向內有限

有的人讀書是為了證明自己偉大,有的人讀書是為了發現自己渺小

我以前總愛勸人多讀書,覺得讀書是學習最有效的方法。現在讀書多了一點,反而不會如此執著了。

當然並不是覺得讀書不好了,而是因為,

看得書越多,思想越豐富,越覺得應該包容不同的喜好和習慣

。看不看書,都是自由。

亞里士多德有一句言論被人們反覆解讀:

“受過良好教育的心將擁有一個重要標誌,你可以在不接受一個觀點的情況下仍然容納它。

我們學習,是為了強大自我。

強大的目的,不是為了傷害別人,而是為了包容世界

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喜歡站在道德的至高點對別人指指點點。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其實

道德,是用來要求自己的,並非是用來評價別人的。

有的人讀書是為了證明自己偉大,有的人讀書是為了發現自己渺小

讀書對於每個人來說,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方法,也有不同的意義。

少年階段,當然是以學知識為主

,因為人生的大道理,小朋友們閱歷有限,很難有所領悟。

這個階段,學的知識要博,因為學的是基礎知識,也是背景知識,是為以後學習其他做準備的。

到了青年階段,大多以學習專業知識、技能為主

,為了在這個社會上生存、立足。

這個階段,學習要專,有自己的目標和方向,要心無旁騖,深耕某一領域。

中年以後,我覺得讀書,更多是為了放大格局,增長人生的智慧。

這個階段,又要回到最初,涉獵要寬,知識要廣。唯其見多識廣,才能將知識融匯貫通,消化再輸出,總結出萬事萬物的底層規律,變成自己的智慧。

有的人讀書是為了證明自己偉大,有的人讀書是為了發現自己渺小

以前我看書,總喜歡看自己熟悉的領域,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現在,我反而喜歡看以前從未接觸過的,最好可以顛覆我三觀的。

只有這樣,才能知道這世界有多大,而我,有多渺小

當然,也並非看了就全盤接受,而是

邊看邊分析,邊看邊自省,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有的人讀書是為了證明自己偉大,有的人讀書是為了發現自己渺小

高曉松曾說過,

人生的下半場,對手只有自己

我一直認為,

人生的前半段應該做加法,但是後半段,應該做減法

做減法除了要捨棄一些不必要的東西,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放大自己的格局。

見過這樣一個問題:一根竹竿在不折斷的情況下,怎樣使它變短?

最佳答案是:在其旁邊放一根更長的竹竿。

人生也是如此,格局大了,原來困擾自己的事情就變小了,這不就是做減法了嗎?

而讀書也好,做人也罷,唯有向外開啟,才能擁有更廣闊的天地。

迅圖:八歲男孩的媽媽

讀書運動虐孩子,用心生活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