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孩子跟爸爸不親的家長注意了!父子父女關係必須儘早改善,否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菜單

孩子跟爸爸不親的家長注意了!父子父女關係必須儘早改善,否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上週咱們平臺有個粉絲留言說:

可以說他的問題並不是個例,如今,父愛缺失已經成為家庭裡的一個普遍現象。

為此,我們特別邀請了咱們平臺的家庭教育名師——

仁和老師、李萌老師,

針對這個話題為大家出謀劃策 。

孩子跟爸爸不親的家長注意了!父子父女關係必須儘早改善,否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孩子跟爸爸不親的家長注意了!父子父女關係必須儘早改善,否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大多數家庭中的父親忙於工作,在職場上全力打拼,照顧家庭和教育孩子的重任落在了母親一個人的肩上,致使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逐漸被弱化,甚至漸漸淡出,出現了“親情關係向母性群體傾斜”的現象。

父親其實是家庭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但父愛的缺失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嚴重。

因此,孩子們一個個因為父親責任的缺失而遭受著很多心理創傷。

美國哈佛大學2003年研究發現,

女孩缺少父愛容易學不好數學,男孩缺少父愛容易產生情感障礙。

在接受調查的1000位個例中,

女孩學不好數學的其中有90%是常年和母親在一起生活的;

有情感障礙的男孩其中86.7%平時很少和父親溝通。

著名的心理學家格爾迪說:“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No.1

父愛缺失造成孩子性別角色混亂

科學研究證明,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

需要與父親有數千小時的交往,才能夠從父親身上獲得對自己性別角色的定位。

男孩會以父親身上表現出的男性氣質為標準來模仿,而女孩子也會以父親的男性特點做為未來選擇丈夫的標準。

缺乏父愛的男孩,往往缺少男子氣,容易產生心理障礙。

父親的角色是男孩一生中出現的第一個同性榜樣。在和父親的相處中,男孩感受到了男性所特有的剛毅、果斷、寬大的性格品質。但現今社會中出現的許多男孩女性化的現象,跟父親的缺失有很大關係。

對於女孩來說,父親也是她人生中出現的第一個男性角色,在與父親的相處過程中,學會了與男性的相處,並透過父親來更加認同自己作為女性的角色。

孩子跟爸爸不親的家長注意了!父子父女關係必須儘早改善,否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No.2

缺乏父愛影響孩子的情緒和心理健康

有研究表明,

經常和父親在一起的孩子,更容易適應新環境,也會有較大的自信心,例如去託兒所時孩子的焦慮感也會較低。

反之,缺少父愛的孩子去託兒所焦慮感會較高。

缺少父親關愛的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情緒很不穩定,容易恐懼、緊張、焦慮,自卑,缺乏安全感等,因為內心的渴望一直不被滿足,也會引發內心出現很多的憤怒,無法排解會導致過激行為甚至是犯罪。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

在處理與權威人士,上級領導,尤其是男上司的關係方面會有困難,易產生敵意和憤怒。

因為沒有父愛的大樹保護,男孩容易產生對抗心理,自我保護意識強。性格早熟,由於沒有父愛的關懷,心理承受能力有限。

而女孩則是容易早戀,“父愛情節嚴重”,容易對年齡大的男性有好感。這些,都是從小缺乏父愛造成的孩子心理不夠健康的表現。

No.3

缺乏父愛的孩子認知發展受阻

父愛更易促進兒童智力的發展。

觀察和研究證明,母愛與父愛對兒童的智力影響是有差異的。

孩子從母親那裡可以更多地接受語言、日常生活知識、物品用途、玩具的一般使用方法和藝術性等方面的知識。

而父親會給予孩子更豐富、更廣闊的知識。

父親透過與孩子共同操作、探索多種形式的活動、遊戲,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創新意識,促進孩子求知慾、好奇心的發展。

一項追蹤研究發現,凡與父親在一起交往機會多的兒童,其智力水平更高,尤其男孩更是如此。

一個父親勝過100個校長。

我們都知道父親對於孩子的成長髮育很重要,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可為什麼生活中很多的孩子和爸爸感情卻沒那麼親近?

不先說有些人是不配當爸爸的,但其實更多的男人在當爸爸時也渴望當個好爸爸,陪伴孩子成長。

可為什麼開始嘗試學習當個好爸爸,想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成長的男人卻不能得到孩子的親近呢?

孩子跟爸爸不親的家長注意了!父子父女關係必須儘早改善,否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No.1

男女的天然性別屬性

男性一般精力都放在事業上,尤其是年輕男性。

當孩子小的時候,爸爸更年輕,社會呈現的豐富對他來說吸引力較大,他也更願意親近社會。家反而成了背後那個安全的處所——就像小時候一樣,打架打輸了、玩累了、餓了,才想到回家。

成年男性多半要到人生過半,在社會“遊蕩”太久,累了,乏了,想起還是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最實在,回頭慢慢願意關注一下孩子。

猛然回頭,孩子大了,更加感嘆歲月匆匆,所以更想用點力在孩子身上。

孩子這個物種,偏偏是要從小建立感情才有效的,半道殺來的,都被視為“入侵者”。

即使潛意識裡很想靠近,但因為從小就沒有磨合好,加上孩子半大不小的有了一部分自我,對爸爸來說更加難“駕馭”,自然會有些撕磨。

孩子更親近媽媽,是因為往往每個孩子人生的第一養育人都不約而同地是媽媽

,除了社會固化觀念的原因,相當部分也由天然的身份所決定。

母親從孕育開始,就和孩子有最深的不可替代的聯結,這是爸爸不具備的“先天性”優勢。

同時,如果夫妻關係不特別親密,又或者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就匆忙做了父母,於是二人的心理狀態都“遊離”在父母這個身份之外。

那麼本應從孕前就開始培養的身份代入就沒有了,在孕期也是懵懂狀態,依著“世俗”的按部就班就生了孩子,而不是準備好了要進入一個新的身份,和一段新的關係。

於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只是作為一個“按部就班”“必須”到來的物種(或者說身份)在父親的外圍世界存在著。

如果父親的成長環境裡也沒有親密的親子關係,那麼父親壓根很難意識到這個因他而來的生命和他的關係應該是怎樣的。

因為人的行為絕大部份都是“習得”的,父親“習得”的是疏離的親子關係,也就繼承了這個部份。如果母親習得的也是這樣的“父子關係”,她也無法幫助孩子和他的父親去建立這段關係。

關係的建立是個複雜而漫長的過程,養和育,是兩回事。

爸爸一直在付出物質“養”孩子,需要付出心力的“育”是缺失的,自然孩子會更依賴於照顧他更多的媽媽。

這樣的關係裡,在孩子和父親之間,媽媽是起紐帶的作用的。

如果媽媽人格較成熟,是有可為空間的。建立好親密關係的同時,不與孩子捆綁成共生關係,並促成父子關係的更好磨合。這樣就可以幫助爸爸順利度過和孩子由陌生到親密的磨合期。

所有親子關係,其實也要經歷關係的四個階段,從孕育開始直到出生初期,甜蜜期,從兒童時期發展自我開始到青年時期,甜蜜伴隨“權利鬥爭”(個人在成長,關係也在演變中成長),青年到壯年,權利鬥爭伴隨整合(孩子開始有自己的孩子了,慢慢體會父母的不易,有了對自己父母的理解),壯年到中年,整合伴隨共同創造,創造和諧天倫之樂,創造更好的生活。

而當孩子逐漸開始扮演照顧父母的角色後,關係會進入又一個新的輪迴。

孩子跟爸爸不親的家長注意了!父子父女關係必須儘早改善,否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No.2

媽媽不放心

網路上流行很多奇葩老爸帶娃的影片、段子,被媽媽們津津樂道,用來驗證自己的判斷非常好:“你看,真不能把孩子交給爸爸帶吧。”

很多媽媽出於各種各樣的擔心和憂慮,不敢撒手把孩子全權交給爸爸帶,自己反而被累的半死,還抱怨不停。

有時候真的不是爸爸不想帶孩子,而是媽媽就像監工一樣監視著爸爸帶孩子時的一舉一動,爸爸稍有不妥,媽媽馬上一頓數落,並把孩子接管過來。

久而久之,爸爸哪裡還有帶孩子的積極性呢?

索性當個甩手掌櫃,自己玩自己的去,也省的聽到媽媽的嘮叨和責備了。

惡性迴圈也是就此開始的,爸爸帶孩子不夠完美,媽媽嘮叨不停,爸爸撒手不管就越來越不喜歡帶、不會帶孩子了……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父親與母親在家庭教育中各有優勢,必須做到陰陽互補、平衡,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有利。

母親們偶爾也要放手,讓父親們多照顧孩子,除了提高孩子的智商,也能令家庭關係更加和睦。

No.3

家庭關係錯位

從人的發展來說,家庭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個系統。

海靈格發現在家庭系統中,有一些隱藏著的、不易被人們意識或覺察到的動力,操控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

愛的序位

,並不跟隨社會及文化的標準或規則執行,而是在這些標準或規則之上執行。

如果我們跟隨“愛的序位”和家人相處,關係會很好,大家都能夠快樂和健康的成長;如果我們忽略了它,家人會受困擾,這些困擾就是“牽連”。

正確的“愛的序位”,應該是夫妻關係(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優先於親子關係(爸爸愛孩子,媽媽愛孩子)的。

但是在中國家庭中,“愛的序位”常常是錯亂的,即親子關係,尤其是母子關係(媽媽愛孩子),是遠遠高於夫妻關係的。

這樣錯位的序列關係,是把爸爸邊緣化的最大原因,媽媽是讓“愛的序位”錯亂的始作俑者,是媽媽聯手孩子將爸爸擠到一旁了。

那要怎麼做才好呢?

只有一個,那就是好好經營夫妻關係,好好愛你的丈夫。

最好的家庭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媽媽愛爸爸。

孩子跟爸爸不親的家長注意了!父子父女關係必須儘早改善,否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那麼究竟該如何改善爸爸和孩子的關係呢?

01

給爸爸和孩子單獨相處的空間

我知道媽媽們很擔心“新手爸爸”這些糙男人在照顧孩子的時候不夠仔細,但這恰恰是父親的魅力啊。

三口之家其樂融融的時光固然令人羨豔,但如果媽媽不放手,爸爸很難有鍛鍊的機會呀!

定期把孩子交給老公,一個下午或者幾個小時的時間並不會讓孩子有什麼危險,反而還能促進孩子跟爸爸的關係,自己還能放放風跟小姐妹們逛逛街,何樂而不為呢?

02

保證有效陪伴

爸爸與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儘可能專注地陪伴孩子,哪怕只有半個小時,不要心不在焉地邊做事邊陪伴孩子,特別是玩手機。

可以透過擁抱等肢體接觸,傳達對孩子的愛。

03

多肯定孩子

爸爸在家裡象徵著權威,被爸爸肯定和表揚收穫的自信會讓孩子更有勇氣面對挑戰。

爸爸要經常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告訴TA,幫助孩子建立自尊和自信。

04

多理解孩子的感受

多理解孩子的感受,教會孩子表達情緒,同時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拿孩子當出氣筒,不能情緒好了就縱容,情緒不好就苛刻。

05

開發父子/父女專屬小遊戲

爸爸天然的力量感、愛冒險,可以帶著孩子玩到很多媽媽無法帶他們體驗的遊戲。

比如有競爭性質的球賽,比如賽跑射箭跳馬,都是好玩的戶外親子體驗。

孩子跟爸爸不親的家長注意了!父子父女關係必須儘早改善,否則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2014年耶魯大學的研究團隊掃描了一些爸爸的大腦,在寶寶出生2到4個星期的時候掃描一次,到12到16個星期的時候再掃描一次,結果發現在那些與育兒動機相關的腦區,比如紋狀體、下丘腦及杏仁體,大腦灰質增加了。

這說明爸爸的大腦已經為育兒做好了準備,也做好當好爸爸的準備了,就等著實際操練,強化奶爸的特質了。

奶爸們並沒有各位姐妹們想象當中的“看娃無能”,媽媽要大膽放手相信自己的婚姻合夥人!既然選擇好了自己的人生伴侶,就要相信他能為孩子承擔起“父親”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