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地球上三分之一的智慧都集中在這張照片上

菜單

地球上三分之一的智慧都集中在這張照片上

地球上三分之一的智慧都集中在這張照片上

前排左起:

左二: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1858~1947)

左三:居里夫人(Marie Curie,1867-1934)

左四:亨德瑞克·安圖恩·洛侖茲(Hendrik Antoon Lorentz,1853—1928)

左五: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

左六:保羅·朗之萬(Paul Langevin,1872—1946)

中排左起:

左一:彼得·德拜(Peter Debye,1884-1966)

左三:威廉·亨利·布喇格(W。H。Bragg,1862-1942)

左五:保羅·A·M·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1984)

左六:康普敦(Arthur Holly Compton,l892—1962)

左七:德布羅意(Louis Victorde Broglie,1892-1987)

左八:馬克斯·玻恩(Max Born,1882-1970)

左九:尼爾斯·玻爾(Niels Bohr,1885-1962)

後排左起:

左三:埃倫費斯特(Paul Ehrenfest,1880-1933)

左六:薛定諤(Erwin Schrdinger,1887-1961)

左八:沃爾夫岡·泡利(Wolfgang Pauli,1900-1958)

左九: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1907-1976)

幾乎可以肯定,世界上沒有第二張照片,能像這張一樣,在一幅畫面內集中瞭如此之多的、水平如此之高的人類精英。

這張照片是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會議參加者的合影。索爾維是一個很像諾貝爾的人,本身既是科學家又是家底雄厚的實業家,萬貫家財都捐給科學事業。諾貝爾是設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科學獎金,索爾維則是提供了召開世界最高水平學術會議的經費。這就是索爾維會議的來歷。

照片的前排,坐著的都是當時老一輩的科學巨匠,中間那位當然誰都認識,那就是愛因斯坦,他其實應該算一個“跨輩份”的人物。左起第三位那個白頭髮老太太就是居里夫人,她是這張照片裡唯一的女性。在愛因斯坦和居里夫人當中那位老者是真正的元老級人物洛倫茲,電動力學裡的洛倫茲力公式,是與麥克斯韋方程組同等重要的基本原理,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裡的“洛倫茲變換”也是他最先提出的。

地球上三分之一的智慧都集中在這張照片上

左起第二位則是量子論的奠基者普朗克,他在解釋黑體輻射問題時第一次提出了“量子”的概念。這一排裡還有提出原子結合能理論的郎之萬、發明雲霧室的威爾遜等,個個堪稱德高望重 第二排右起第一人是與愛因斯坦齊名的“哥本哈根學派”領袖尼爾斯·玻爾,玻爾第一個提出量子化的氫原子模型,後來又提出過互補原理和哲學上的對應原理,他與愛因斯坦的世紀大辯論更是為人們津津樂道。玻爾旁邊是德國大物理學家玻恩,他提出了量子力學的機率解釋。

再往左,是法國“革命王子”德布羅意,他提出了物質法的概念,確立了物質的波粒二象性,為量子力學的建立掃清了道路。德布羅意左邊,是因發現了原子的康普頓效應而著稱的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

再左邊,則是英國傑出的理論物理學家狄拉克,他提出了量子力學的一般形式以及表象理論,率先預言了反物質的存在,創立了量子電動力學。這一排裡,還有發明粒子迴旋加速器的布拉格等。

第三排右起第三人,就是量子力學的矩陣形式的創立者海森堡,測不準原理也是他提出來的。他的左邊,是他的大學同學兼摯友泡利,泡利是“泡利不相容原理”和微觀粒子自旋理論泡利矩陣的始作俑者。兩人同在索末菲門下學習時,經常不按老師的要求循序漸進,而是自搞一套,老師竟也完全同意並鼓勵他們這樣做。

地球上三分之一的智慧都集中在這張照片上

右起第六人,就是量子力學的波動形式的創立者薛定諤,量子力學裡薛定諤方程,就像經典力學裡的牛頓運動方程一樣重要。薛定諤還是最早提出生物遺傳密碼的人 ;

以上這些人物,是二十世紀物理科學的最傑出代表,他們在量子論和相對論兩個方向上所做的貢獻,不僅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物質生活,而且改變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和時空觀念。在知識界可以這樣說,不懂得這些思想的人,基本上可以視為落後於這個時代

他們都先後獲得過諾貝爾物理獎。諾貝爾獎金之所以被公認為科學界的最高榮譽,實際上正是因為在二十世紀前期,年年都授予這些人,從而確立了這項獎金的威信 ;

彼得.德拜 ;美國物理化學家。1884年出生於荷蘭。1901年進入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學習電氣工程,1905年獲電子工程師學位,因他透過偶極矩研究及x射線衍射研究對分子結構學科所作貢獻而於193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金。1966年逝世 ;

地球上三分之一的智慧都集中在這張照片上

威廉.亨利.布拉格(Bragg,1862-1942);現代固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他早年在劍橋三一學院學習數學,曾任利茲大學、倫敦大學教授,1940年出任皇家學會會長。由於在使用x射線衍射研究晶體原子和分子結構方面所做出的開創性貢獻,他與兒子布喇格分享了19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父子兩代同獲一個諾貝爾獎,這在歷史上恐怕是絕無僅有的。同時,他還作為一名傑出的社會活動家,在二三十年代是英國公共事務中的風雲人物 ;

愛因斯坦 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被公認為人類歷史上最具有創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他的名字與相對論密不可分,其實,相對論包括兩種理論:其一是他1905年提出聲狹義相對論;其二是他1915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後者,我們最好稱之為愛因斯坦引力論 ;

埃倫費斯特 1880-1933 ;荷蘭物理學家;保羅.狄拉克(Adrian Maurice Dirac,1902~1984);英國物理學家。1930年,用數學方法描述電子運動規律時,發現電子的電荷可以是負電荷、也可以是正電荷的。狄拉克猜想,在自然界中可能存在一種“反常的”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