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中國歷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國度中山國

菜單

中國歷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國度中山國

中國歷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國度中山國

中山國,鮮虞族建立,號稱千乘之國,被史學家稱作戰國第八雄,這個在中原地區,多次被滅國而又復國的遊牧民族,在群雄涿鹿的戰國酷私一隻打不死的“小強”,它幾復幾滅,以華夏為師,攪亂晉國、北侵燕國、南抗趙魏、左右逢源、奇居中原。

中國歷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國度中山國

公元前620年,鮮虞首次進入中原便以強勢身份出現,它滅刑亡衛,致使刑國國君外逃,衛國國君戰死,直接威脅中原腹地;兩大中原國家被遊牧民族所滅,更是成了中原各國的奇恥大辱,齊國國君齊桓公聯合宋國和曹國,以及刑衛二國舊部,派兵征伐鮮虞,將刑國和衛國從滅國之中挽回。但是,鮮虞之族嵌入中原已成不爭的事實。

鮮虞之患,晉國及時做出防備,公元前530年,晉國首先滅掉了鮮虞的附屬國肥和鼓,並趁機攻佔鮮虞的大本營中人城,鮮虞向晉國稱臣;但是鮮虞首領並不是真正臣服,其明面效忠晉國,暗地裡卻勵練精兵,儲蓄糧草,擇機謀反。

中國歷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國度中山國

公元前507年,晉國聯合齊衛宋等國征討楚國,鮮虞趁機反晉,攻佔晉國大平城,俘虜大將官虎,重新佔領中人城,報晉國滅肥鼓和佔領中人城之仇;公元前506年,鮮虞在中人城建國,因城中有山,被稱中山國;晉國預感鮮虞之患需儘快除之,於是放棄伐楚計劃,調回精兵對付中山,公元前505年和504年,晉軍兩次圍困中山,佔領中山腹地,本想徹底解決中山問題,不想幾年後晉國國內發生內亂,晉國無暇顧及中山,給中山國喘息之機。

中國歷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國度中山國

獲得喘息的中山,立刻反守為攻,穩固城池,為了削弱晉國,毅然加入了齊魯衛鄭這股反晉聯盟,並聯合趙氏家族的反叛者共同對抗晉國,在此期間中山國不斷攻取晉國城池,並接納晉國的叛逃者入駐柏人城;自此,鮮虞不僅成功紮根在了中原,而且與部分中原諸侯國結成聯盟,相互利用,使得鮮虞之患更難除之,也在事實上獲得了部分諸侯國的承認。

中山對晉國局勢的攪亂,使得晉國對中山更加懷恨在心,消滅中山的計劃再次提上日程;而這時,中山也與趙氏一族水火不容,結下深仇大恨。

中國歷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國度中山國

公元前490年,趙鞅攻破被中山國佔領的柏人城,晉國反對派逃亡齊國,晉國內亂平息。公元前489年,剛剛恢復穩定的晉國便迫不及待的派遣趙鞅討伐中山,國仇家恨集於一身的趙鞅,派重兵圍困中山,並多次發起進攻,中山戰敗;此次對中山的打擊可以說是非常嚴重的,以至於之後二十多年,史記中對中山隻字未提。重創中山後,晉國又將矛頭對準了中山的最後一個屬國仇由,並將仇由滅國。

中國歷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國度中山國

然而,銷聲匿跡的中山國,經過二十幾年的養精蓄銳,再次出現在中原各國面前,晉國深知中山之患,趁中山立足未穩,於公元前457年派兵直插中山腹地,佔領中山左人城和中人城,將中山國在中原的最後大本營佔領,中山滅國。

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上天似乎在眷顧中山。

中國歷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國度中山國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趙國首先佔領中山舊地,但是魏國不同意,要求瓜分中山,此時趙國還比較弱小,不是魏國的對手,只好妥協,商議折中,趙國從鮮虞後裔中選擇一人作為中山國君,讓中山復國,定都中人城,然後,讓魏文侯之女嫁給中山國君,這樣以來,趙魏二國共同控制了中山領地,這位傀儡中山國君便是中山文公。中山文王公長期受趙魏兩國控制,受盡屈辱,雖心有不服,但奈何實力不濟,只好屈人之下;但中山文公並沒有忘記復國大業,因其長期受中原文化的影響,所以對中原禮制多有研究,中山文公將所學知識傳給他的兒子中山武公,希望武公有朝一日能夠匡扶大業。

公元前425年,趙國國君趙襄子死,趙國陷入內亂,中山趁機擺脫趙魏統治,並將國都北遷顧城。

中國歷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國度中山國

公元前414年,中山武公率部北遷顧城,並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其加強軍備,穩固城池,制定了與中原各國相仿的軍事政治制度,拉攏齊國,學習華夏禮儀,獎勵耕織,使中山國逐漸富強。

然而,趙雖弱,魏國尚強,公元前408年,中山武公去世,中山桓公繼位,桓公長期飲酒作樂,廢棄朝政,同年魏國派吳起討伐中山,幸有中山武公的雄厚基礎,桓公抵抗住了吳起的進攻,但是桓公沒有及時整軍備戰防備再襲,依然終日飲酒作樂。

中國歷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國度中山國

堂堂的“萬乘之國”被中山小國打敗,實在難以面世,魏王再派大將樂羊攻打中山,由於中山桓公疏於防備,面對魏軍壓境,節節敗退,最終中山再次亡國,中山桓公率領殘軍退入山林,魏國佔領中山全境。但是魏國與中山之間有趙國相隔,其對於中山地區的掌控有限。

中國歷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國度中山國

被滅國後的中山桓公羞愧不已,無臉面對已去的列祖列宗,桓公在殘境中慢慢覺醒,立志復國;中山桓公召集鮮虞各地殘部,加強軍事訓練,然後不斷兼併周邊弱小部落,逐漸壯大了實力,並於公元前380年,在齊國的支援下,趁魏國與其他諸侯國混戰之際,再次奪回被魏國佔領的國土,中山再復國。

中山復國,並打敗魏國,讓南疆的趙氏喘喘不安,公元前377年,趙敬侯派兵攻打中山,剛剛復國的中山舉全國之力奮勇反擊,充分展現了重新復國的強悍實力。公元前375年,趙敬侯逝,趙國陷入奪權內亂。中山桓公趁機整軍備戰,欲奪回被趙國佔領的土地,公元前374年中山桓公派使者入趙,要求趙成侯歸還佔領的中山國土,被趙成侯拒絕。隨後,中山桓公派兵進攻趙國,趙國應戰,讓趙國萬萬沒想到的是中山軍隊精通車戰和陣戰,再加上其靈活多變的騎兵部隊,連攻趙國數城,打得趙軍丟盔棄甲,中山奪回了失去的國土,趙軍堅守城池不敢再出城應戰。復國的中山連續打敗魏趙二國,使得各諸侯國對中山刮目相看,中山國儼然成了一個北方強國。

中國歷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國度中山國

收復國土後的中山桓公,將都城遷往靈壽,並在靈壽大肆動土修建城池,同時派兵把守邊疆,選拔能人志士派往各地任職,中山國進入鼎盛時期。

被虐後的趙國,見中山大修城池,以為中山短時間內不會再戰,便疏忽了對中山的防備,可中山並沒有放鬆對趙國的警惕,因為在中山周邊,燕國較弱,不足為患,魏齊雖強,但雙方忙於爭霸無暇顧及中山,只有趙氏這個百年死對頭是中山的心腹大患。

中山桓公秘密派遣多名密探前往趙國打探訊息,得知趙國守備荒廢,國內空虛,便派兵主動攻趙,趙軍沒有防備,被中山連克數城,入境百里,趙成侯見狀慌忙派兵,但是趙軍長年疏於訓練,面對中山軍隊的進攻,敗的一塌糊塗,趙成侯不得不向中山請和,中山桓公深知總體實力不及趙國,此次出兵也僅僅是為了打怕趙軍而已,目的是為了穩定中山邊境,讓中山國穩立中原,因此中山桓公同意議和,中山軍隊撤兵,同時中山為了防禦趙國,在中山和趙國邊境修建長城。中山桓公在位期間,經歷了亡國、復國、驅魏、敗趙以及遷都等大事件,與趙議和後,中山桓公開始鼓勵農耕和手工業,繁榮了中山國的經濟,與周邊各國開展中立性外交,使中山國一度成為戰國第八強。

隨著中山的強大和富裕,中山的統治階級開始奢靡腐敗,相互之間爭權奪勢,荒廢政治,放棄中立性外交。但是,同時期的趙國卻不敢高枕無憂,因為中山的國土將趙國的國土南北分離,致使趙國隨時可能發生分裂局面,因此,歷代趙國國君都有意滅中山。

公元前323年,魏、趙、燕、韓、中山相互稱王,齊國以中山小國為藉口,欲聯合燕趙逼迫中山國君放棄稱王,但未成功。

公元前314年,燕國發生內亂,齊國趁機攻打燕國,並奪取大片領土,中山竟背棄盟約,發兵進攻燕國,搶奪大量財務和領土,並造鼎銘文歌頌功績。可能這時的中山王認為自己不但與各諸侯國相互稱王,而且打敗燕國這個“萬乘之國”,自以為功勞蓋世,得意忘形。

中國歷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國度中山國

公元前326年,趙肅侯去世,趙武靈王繼位,年僅15歲的趙武靈王在大臣肥義的協助下,挫敗了齊燕等國企圖滅趙的“五國會葬”,表現出了難得的政治手段。公元前307年,年富力強的趙武靈王向中山發起進攻,此時,燕國也趁機入侵中山,沒想到中山南北迎擊,竟然打敗了趙國和燕國的進攻,此戰讓趙武靈王深刻認識到了本國軍隊的問題。

趙武靈王開始了“胡服騎射”的改革制度,並速見成效。第二年,趙武靈王再度發兵20萬進攻中山,兩年時間攻佔中山領地2/3,中山王被迫獻趙4城求和,趙武靈王知道一時無法完全滅掉中山,於是接受議和。

中國歷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國度中山國

公元前303年和301年,趙國又兩次攻打中山,佔領中山都城靈壽,中山王逃往齊國;到公元前300年,中山國國土盡失,幾乎被滅,中山王客死齊國。

多年用兵,趙國元氣大傷,中山舊地民不聊生,為了恢復民力,趙武靈王扶持中山王尚為傀儡,以安撫中山舊部。公元前296年,趙惠文王將中山王尚遷到陝西一代,自此,中山國徹底覆滅,永絕歷史。

中國歷史上生命力最頑強的國度中山國

中山國曆代君王為了復國的百折不饒精神,實在為人佩服。但是,作為小國,要在大國的夾縫中求生存,不但需要多面外交,還需要大國的支援,利用大國之間的博弈,巧加運營,達到平衡,以使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