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梁武帝很勤儉,每天只吃一頓飯,卻能活到八十六歲,這合理嗎?

菜單

梁武帝很勤儉,每天只吃一頓飯,卻能活到八十六歲,這合理嗎?

歷史上皇帝不少,大多很奢侈,作為帝王,奢侈一些可以理解。奢侈的原因是個人貪圖享樂也好,必須顯示帝王威儀也好,總之,帝王要勤儉不容易。

梁武帝很勤儉,每天只吃一頓飯,卻能活到八十六歲,這合理嗎?

凡事都有例外,勤有平均每日三千字硃批的雍正,儉有臨死都要特意交代不要大辦喪事,怕增加百姓負擔的和尚天子朱元璋;褲子破了主動要求打補丁的道光……勤儉的帝王還是有一些的,這裡聊一聊梁武帝蕭衍,按記載,

他勤能比肩雍正,儉尤甚明太祖。

蕭衍是開國之君、好佛學、詩文出眾、重視禮樂、繪畫書法也有造詣,有顯著政績、最後因侯景之亂被餓死……關於梁武帝的故事很多,這裡不說別的,僅來聊聊他的勤儉。

史記記載

《梁書·本紀·卷三·武帝下》:勤於政務,孜孜無怠。每至冬月,四更竟,即敕把燭看事,執筆觸寒,手為皴裂。……日止一食,膳無鮮腴,惟豆羹糲食而已。庶事繁擁,日儻移中,便嗽口以過。身衣布衣,木綿皂帳,一冠三載,一被二年……不飲酒,不聽音聲,非宗廟祭祀、大會饗宴及諸法事,未嘗作樂。

史書記載梁武帝蕭衍很勤政,每天四更一過就起床,拿著蠟燭看奏章,拿筆手都凍裂了……他每天僅吃一餐,而且沒有什麼鮮美的魚肉,只是豆類和粗糧。如果太忙了,他連飯都省了,僅僅喝口粥。他不穿綾羅綢緞,只穿普通布衣,床上是木綿青帳。他一頂帽子可以戴三年,一床被褥可以重複使用兩年……他不飲酒,不聽音樂,不是宗廟祭祀、大會酒宴和各種法事,不奏樂。

梁武帝很勤儉,每天只吃一頓飯,卻能活到八十六歲,這合理嗎?

以上說的幾條是史書上對梁武帝平時勤儉生活的描寫,每天只吃一頓飯,還能長壽,這合理嗎?

鑑於史書也記載帝王出生時的異象,也會根據政治宣傳的需要美化一些人,這些描寫多少有一些誇大

古代用餐時間

宋以前,普通農民一天兩頓,符合農業生產的需要,上午八點左右一頓,下午三點左右一頓,清朝皇帝基本也是這樣的飲食時間,在兩頓正餐之外,晚六點多加一頓點心,這符合他們學習和處理政事的時間安排。

梁武帝很勤儉,每天只吃一頓飯,卻能活到八十六歲,這合理嗎?

那麼梁武帝的每天一頓是做什麼事的需要呢?

《梁書》沒有記載梁武帝每天一頓飯的具體時間,如果假定這時間是上午,結合梁武帝每天開始處理政事的時間“四更竟”,也就是凌晨三點多,人一起床就工作,到上午八點吃飯,其間五小時,基本就是現代人一個工作日的工作量了,那吃完飯以後呢?繼續工作,如果到晚上九點安寢,這中間又十二個小時,恐怕這超越人類的極限了。當然可以推測,梁武帝有不時隨口吃點點心,這樣的情況在現代加班時倒是有可能出現。

但是《梁書》還說梁武帝忙的時候顧不上吃飯,只喝一點粥就繼續工作,那也就是說連吃點心的時間都沒有,就有空喝口水。這就很讓人費解了,人真的能長期每天這樣吃東西嗎?就現代醫學來說,這種做法長此以往必然會危及人的生命。司馬懿和諸葛亮對陣五丈原,當司馬懿從蜀國使者處得知,諸葛亮二十軍棍以上的刑罰都要親自過問,吃的很少,就知道諸葛亮命不久矣。同理,按記載梁武帝吃的太少,不要說長壽到八十六,這麼幹一兩年可能都挨不住,更何況梁武帝武將出身,按常理食量比常人大才對。

道家清修“辟穀”

梁武帝很勤儉,每天只吃一頓飯,卻能活到八十六歲,這合理嗎?

難道是源自道家的“辟穀”?

戰爭時也許適用,但平時作為一個皇帝至於要這樣嗎?菜不用他買,飯不用他做,也不需要他去廚房端出來擺桌,他只要張口吃一下而已。

政治宣傳或佛教宣傳

這樣就剩下一個可能了,政治宣傳或佛教宣傳的需要。當時佛教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梁武帝本人對佛教的推動就很大,曾四次捨身侍佛,“南朝四百八十寺”說的就是這一時期。當時人民飽受戰爭疾苦,佛教在傳播的時候會有意無意的和民眾貼近,在佛祖本身傳的故事裡有一個“捨身飼虎”的故事,說的是一個王子為了不讓虛弱的母虎吃掉小虎,主動讓母虎吃了自己,之後這王子升到天界。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不過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這類故事是一種很好的宣傳。

在當時什麼是佛?能忍受比常人更大苦難的人就是佛

梁武帝很勤儉,每天只吃一頓飯,卻能活到八十六歲,這合理嗎?

梁武帝也許要在人們心目中成為佛的化身吧,這也能理解,許多帝王也希望這樣,龍門石窟的佛像就是按照武則天的樣貌造的。

也許梁武帝真的很勤儉,但還不至於勤儉到一天只吃一頓飯,就看他能活到八十六,還是因為侯景之亂才死的,足以說明一天一頓飯不可能,分析現在長壽的老人就知道,別的習慣可以不一樣,但有一條是一定有的——飯量還行。為了政治和佛教的宣傳,在統治者授意下,《梁書》的這段記載確實讓人感覺梁武帝和佛更近了。

我是卷舒風雲潤天地,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