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3招提升復原力:面對挫折和失敗的重要能力

菜單

3招提升復原力:面對挫折和失敗的重要能力

你可能會很好奇,為什麼有些人在經歷失敗以後從此就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卻可以若無其事地拍拍身體,從跌倒中爬起來繼續前行?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就在於他們的“復原力”程度,意思就是一個人從逆境中回彈的能力。

而每個人現在的復原力程度其實都來自於過去的成長經歷和資源。這種能力並不是天生註定,而是可以培養的,然而學校卻很少教會我們。

當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跌倒的時候,應該要如何面對?

而摔了一跤以後,可以為自己做些什麼事情?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書就是《尋找復原力:人生不會照著你的規劃前進,勇敢走進內心,每次挫折都是讓你轉變的契機》,作者是留佩萱,目前在美國諮商研究所擔任教職,同時繼續從事心理諮詢工作,個案包括兒童、青少年、成年人,以及家庭諮詢,擅長創傷治療、童年創傷、家暴、性侵議題等。

3招提升復原力:面對挫折和失敗的重要能力

本篇文章分享書中三個可以增強復原力的方法,讓你以後在面對挫折的時候,不會輕易的被擊倒,並且能夠快速地站起來,重新開始。

第一,察覺大腦編的故事。

我們的大腦是一位非常厲害和有創意的編劇家,每天不斷地編造出各種各樣的故事,這是因為人類需要尋找意義,所以大腦就會自動解讀每天所發生的事情,再加點新劇情,幫你創造意義。

大腦編造故事並沒有錯,但很多時候我們卻忘記了「大腦在編故事」,而把它當成了「事實」,就算這些故事有點扭曲,沒有證據和邏輯,我們依舊相信這是真的,然後花費很多的精力和時間陷入在這些故事情節當中。

而復原力來自於彈性,其中就包括了讓自己的思考有彈性。想要幫助自習建立彈性思維的話,我們可以先從觀察大腦正在編造的哪些故事開始。

一般來說,大腦最常編造出的故事線有以下5種:

第一,讀心術。

想象一下你在工作的時候,老闆經過,叫你待會兒進入他的辦公室一趟,這時候你的大腦就會開始用「讀心術」故事線來編故事:“老闆一定是昨天看了我寫的報告後覺得我寫得很差,所以才要和我談話的。難怪他早上用那樣的眼神來看我,他一定認為我的能力不夠好。。。”

你看,老闆只不過叫你去一趟辦公室,你的大腦就給自己腦補了後續會發生什麼事情,是不是非常的厲害呢?

所以,任何種類的關係,不管是親子、伴侶、朋友、 或是同事關係,讀心術都會帶來關係的破壞,因為當你百分百確定「另一個人就是那樣想」的時候,你就會去問、去澄清或是溝通。你把大腦編造的故事當成事實,而非去和對方溝通求真。

3招提升復原力:面對挫折和失敗的重要能力

第二種故事線,都是因為我。

你覺得事情發生的原因百分百都是自己造成的,都是自己的錯。比如當你和伴侶吵架的時候,你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都是我害的,都是我那麼愛生氣、事情有沒有做好,所以才會熱到他/她不開心的。。。”

當你陷入「都是因為我」的故事中,就開始產生許多內疚、羞愧、或是悲傷等情緒,你可能會覺得都是自己的錯,所以更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意去和他人溝通。

第三種故事線,都是別人。

和第二種故事剛好相反,你認為事情發生的原因百分百都是別人的錯,比如你今天和伴侶吵架之後,你的大腦編劇家就不斷地告訴你:“一切都是他的錯,都是他那麼自私、不願意為我著想,所以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的,一切都是他害的。”

當你落入「都是別惹」的故事曲線時,就可能產生許多憤怒的情緒。同樣的這樣的憤怒情緒會讓你做出許多衝動的行為,阻礙你好好的去和對方溝通。

第四種故事線,災難要來了。

你的大腦編劇家會從一件事情,開始聯想生活層面各種最糟的狀況,然後編織出一場大災難劇情。

比如你今天和伴侶吵架了,然後腦海裡的故事開始告訴你說:“完蛋了,我們走不下去了,我們要分手了,他明一定會跟我提分手,分手後我一定會難過得無法工作,老闆也有可能覺得我的表現不好就把我炒掉,然後我就連工作都沒了。而父母也肯定對我非常失望,最後親戚朋友也一定會覺得我非常的失敗。。。”

這就是一個大腦編劇家制造的災難劇情,你把精力都放在了想象最糟糕的後果,就沒有力氣去解決真正應該解決的議題。比如在這一個例子當中,你應該做的是去和伴侶溝通,處理吵架的議題。

3招提升復原力:面對挫折和失敗的重要能力

最後一種故事線叫做「做什麼都沒用」。

這種慣性的思維模式讓你覺得自己無法做出任何事情去改變。比如你不幸被裁員了,然後大腦編劇家就會告訴你:“我已經快四十歲了,怎麼可能還找到工作,看來我只能一輩子失業了!”

「做什麼都沒用」的故事線會帶來許多無助感,讓你覺得沒有希望了,不管做什麼都無法改變。當你陷入劇烈的無助情緒時,就無法看見某些部分你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像是重新修改履歷來開始找工作,參加一些職業生涯的工作坊,利用待業期間好好充實自己。

看完以上大腦常用的五種編劇後,你有沒有覺得哪一種故事特別熟悉?你的大腦編劇家又是經常使用哪一種呢?那對於這些大腦編造的懷古詩我們又應該如何面對呢?

首先,察覺就是改變的第一步。

所以每當慣性思維冒出來的時候,你需要先能察覺到:“這是想法,我的大腦正在編故事。”這時候你可以去反駁又或者是改變想法,像是去尋找證據來證明這些想法是錯的。

舉例來說,當你認為自己做些什麼事都沒用的時候,你要反駁的是,我是不是還有什麼地方沒有考慮到,我的朋友是否能夠幫我解決這一個問題呢?又有沒有人能夠在這一個方面給我一些建議?當你這樣去反駁的時候,你的大腦思維就不會再變得更狹隘,而是開放更多的可能性,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更多了。

3招提升復原力:面對挫折和失敗的重要能力

第二,改變你對失敗的看法。美國瘦身知名品牌Spanx的創辦人沙拉·布雷克裡曾經在2012年被《福布斯》列為全世界最年輕的女性億萬富翁。在一次的訪談當中,布雷克裡就說過,在成長的過程中,爸爸都會在晚上吃飯的時候問她:“你這一個禮拜失敗了哪些事情?”

她說,父親給她最棒的禮物,就是讓她理解到失敗是指「你還需要繼續嘗試」,並非「結果不好」或是「你不好」。這讓她在創業的過程中放掉了許多包袱,不斷地勇敢嘗試。

想象一下,如果成長的過程中每一次失敗時,父母或老師是和我們一起慶祝、興奮地說:“恭喜你失敗了,你從這一次失敗的經驗中學到了什麼?”

那麼,我們現在面對失敗時的信念又會是如何?

如果我們都變得不害怕失敗,甚至對失敗感到開心,興奮自己又可以從失敗經驗當中學到新事物,那麼你的人生又會變得怎麼樣?

復原力是一個人從逆境中回彈,並且能夠從挫敗中學習和成長的能力。建立復原力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們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失敗。你可以把每一次的挫敗都視為挑戰,而非威脅,因為挑戰讓你願意靠近,而面對威脅則讓你想要逃跑。

另外當你因為害怕失敗而不敢嘗試的時候,你可以安撫你的內在小孩,對他說:“不管成功或是失敗,我都會一樣愛你,你都是有價值的。”

然後你可以和他一起慶祝:“失敗是很棒的事情,恭喜你失敗了!我們一起從失敗中學習吧。”

當你下次再也不恐懼或是抗拒失敗的時候,你就能夠快速地復原並且從錯誤中學習,與成功就更近了一步。

第三,正確地看待內疚感。

內疚感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健康,另外一種則是像毒藥一樣的內疚感。我們先來了解下健康的內疚感。

當我們知道自己可能做錯事了,傷害到了其他人,或者是做的行為和自己的價值觀不符的時候,健康的內疚感就會讓我們去道歉、修正行為以及彌補過失。

3招提升復原力:面對挫折和失敗的重要能力

比如說,今天因為你心情不好而對另外一半說了難聽的話,過後當你心情平復了,你就會感到非常的內疚,,因為你傷害了你身邊的人,於是內疚感就會推動你去向他/她道歉或是補償。

但是像毒藥一樣的內疚感放佛是枷鎖一樣,牢牢地套住你,可能是幾個月,幾年,甚至是一輩子,不斷地侵蝕和傷害我們。這樣的內疚感包含了「倖存者內疚」和「分離內疚」,它們都是與人際關係有關的。

倖存者內疚是指在戰爭、悲劇、或是意外發生中的倖存者,經常會陷入「為什麼別人都離開了,自己卻還活下來?」的內疚情緒當中,這樣的內疚讓他們無法好好的活著,因為活著似乎就是對死亡的背叛。

而另外一種毒藥般的內疚則稱作分離內疚。當你所做的決定和周邊的人對你的預期不符合的時候,就可能會產生分離內疚。比如你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而出國唸書,但是家人和伴侶都反對,希望你可以留在國內,讓你覺得非常的內疚;又或者是你到海外工作,無法探望和照顧生病的家人,也會讓你感到內疚。

那麼在面對內疚的時候,我們由英國怎麼做呢?

要知道情緒是資料,每一種情緒都在傳遞資訊給我們,包括內疚也是。無法探索照顧生病的家人感到內疚的話,這就表示家人的關係對你來說非常的重要,那你可能就需要和家人常常保持聯絡來維持感情了。

當我們仔細的去傾聽內疚的聲音,就能夠更加了解自己,從而認識自己的價值觀。另外我們也能將內疚轉化為感激。

不管是倖存者內疚還是分離內疚,我們需要先去看見和承認自己真的很幸運,也就是擁有足夠的資源、能夠有所選擇,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目標,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些都是非常幸運的事。那麼這樣做的話,我們就再也不會被“內疚感”所阻礙,能夠放心地去完成自己想要做的事。

《尋找復原力》這本書除了能改變我們對失敗、挫折和負面情緒的刻板思維,裡面還收錄了6種復原力技能,來引導讀者學會正向看到人生中會遇到的挫折和困難,然後在逆境中成長,幫助自己前進。

無論世界怎麼改變,我們都能讓內在充滿韌性,以應對各種衝擊和磨難。

那麼,你覺得你的大腦編劇家最喜歡使用哪一種故事線來編造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