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黃帝是蚩尤父親,蚩黃大戰是子叛父?清華簡記載改寫認知

菜單

黃帝是蚩尤父親,蚩黃大戰是子叛父?清華簡記載改寫認知

大約4600多年前,炎帝王朝衰敗,從中分裂出黃帝部與蚩尤部,三個集團彼此攻伐,形成了上古版的三國鼎立。其中,炎帝集團實力最差,先後都被黃帝與蚩尤擊敗過,但黃帝最為精明,擊敗炎帝之後又與其結盟,以炎黃聯盟最終擊敗蚩尤。

根據史書記載,黃帝與蚩尤是兩個不同的部落,黃帝部文明仁義蚩尤部野蠻兇殘,其中蚩尤部或是苗人或是東夷,現代考古浙江良渚文明時也有認為蚩尤是良渚人後代。總之,在我們的歷史體系中,蚩尤與黃帝必然不會是同一部族,或者說是上古華夏民族中的不同分支。

然而,隨著地下文物的不斷挺身而出,在填補了不少歷史空白之餘,也在很多方面顛覆了傳統認知。本世紀初,清華簡橫空出世,其中不少內容就重新整理了我們的認知,包括黃帝與蚩尤的關係。

黃帝是蚩尤父親,蚩黃大戰是子叛父?清華簡記載改寫認知

2008年,清華大學接收了一批戰國竹簡,總數近2500枚,以經、史類典籍為多,對了解先秦思想文化、歷史傳說等具有重要價值,這批戰國竹簡被稱之為“清華簡”。經過多年整理研究,如今清華簡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為研究先秦歷史做出了重大貢獻。

《清華簡·五紀》約存4450字,現存126支竹簡,學者推測其完整時大概有五千言、130支竹簡,與《老子》一書文字大抵相當,是目前所見篇幅最大的出土戰國竹書。這部竹書與鯀禹治水有關,重點講述的是如何統治萬民的“天地之大法”,與《尚書·洪範》一文頗為類似,但其中很多內容具有一定的顛覆性,比如關於“黃帝戰蚩尤”的事蹟,《五紀》一文說到:“黃帝有子曰蚩尤,蚩尤既長成人,乃作為五兵。”

毋庸置疑,黃帝與蚩尤是父子關係,無疑出乎我們意料,但在文獻中這種說法也曾出現過一次。在《史記·建元以來侯者年表》中,丞相田千秋曾對漢武帝上書說:“子弄父兵,罪當笞。父子之怒,自古有之。蚩尤畔父,黃帝涉江。”當時,戾太子劉據造反而死後,守墓小官田千秋上書為劉據伸冤時說了這一番話,就是以黃帝與蚩尤“父子之怒”作類比,顯示出漢朝時流傳黃帝是蚩尤之父的說法。與《五紀》結合起來可見,戰國到漢朝時流傳過這一說法。

黃帝是蚩尤父親,蚩黃大戰是子叛父?清華簡記載改寫認知

我們都知道,古史中雖然沒有說黃帝與蚩尤究竟是什麼關係,但字裡行間的意思不難理解,他們就是兩個競爭的部落,黃帝與蚩尤年紀大概差不多,屬於生死大敵,沒有什麼直接的血緣關係,古今史學家也沒人一本正經地認為黃帝是蚩尤之父。既然如此,為何還會流傳這一說法呢?

根據《五帝本紀》記載,黃帝開啟五帝時代,之後的顓頊、帝嚳、帝堯、帝舜、大禹、商湯、姬昌、劉邦等都是黃帝后代,與黃帝有著密切的血緣關係,其中顓頊是黃帝之孫,帝嚳是曾孫。帝堯是帝嚳之子,帝舜是黃帝八世孫,大禹是玄孫,黃帝之後的所有我們熟知的歷史名人似乎都是他的血緣後裔。不說秦漢之後的歷史了,就說秦漢之前的王朝都是黃帝后代建立的,一共歷經2500餘年,但這可能嗎?上古時代,一場天災可能就會讓一個強大的部族衰敗,其他部落會取而代之,而考古也發現中國是一個“多元一體”的文明,因此黃帝及其家族不可能在2500年時間內一直壟斷政權。

黃帝是蚩尤父親,蚩黃大戰是子叛父?清華簡記載改寫認知

既然如此,為何史書上還這麼說呢?先來看一看周人始祖記載,《史記》中說帝嚳與元妃姜源生子周朝始祖后稷,與次妃簡狄生子商朝始祖商契。當然在商朝時的話,周人肯定不敢將簡狄貶低為帝嚳的次妃,姜源與簡狄的身份地位必然是隨著商周歷史轉變而轉變。問題在於帝嚳真的是商周共祖,商契與后稷是兄弟倆嗎?顯然不太可能,史書說周人是夏人盟友,商湯滅夏後周人遠遁西北,如果商周真有血緣共祖,那麼商朝建立後豈能沒有周人一席之地?因此,帝嚳是商周共祖之說,不是血緣上的共祖,而是文化上的或政治上的共祖,商朝時奉帝嚳為始祖,其他諸侯也會奉帝嚳為祖,以表示臣服。

由此可見,所謂顓頊、帝嚳、帝堯、帝舜等黃帝后代之說,應該不是真的血緣後代,而是政治上的後代,預示著黃帝曾經強大過,很多諸侯奉他為祖,就這麼一代又一代傳承了下去,導致黃帝是所有人的血緣始祖一般。由於傳說蚩尤與黃帝處於同時代,戰國學者在描述這一段歷史時,極有可能將蚩尤也納入黃帝家族體系,變成了黃帝之子。同時,在春秋戰國時期,“君父”的概念出現,而黃帝代表正統君王,蚩尤作為挑戰者被視為臣子,於是黃帝是蚩尤之父實質是指“君父”關係。

黃帝是蚩尤父親,蚩黃大戰是子叛父?清華簡記載改寫認知

不過,關於黃帝起源,還有一種顛覆認知的說法,即“周人在三次構建古史系統時,逐步將祖先的時代提前,最終以黃帝為祖”。也就是說,黃帝是周人的祖先,周人慢慢將他置於顓頊等人之上,實際上黃帝真正存在的時間未必超過顓頊。

以帝嚳為例,學者張開焱在《夔、嚳、夋、舜的演變關係再檢討則》中指出:“關於帝嚳的稱謂,在甲骨文中從未見過,許多學者認為乃是周人奪取統治權後,為了在意識形態領域確立統治地位,而從帝俊轉換出來的一個神帝,應該是可以確認的。”也就是說,為了奪取話語權,消除商朝的影響力,周人創造出來一個新祖——帝嚳,還將周后稷定位為“帝嚳元妃之子”,將商契貶低為“帝嚳次妃之子”,帝嚳在周朝之後才被逐漸納入上古神話體系中。

東晉郭璞註釋山海經中的“有中容之國,帝俊生中容”時說:“俊亦舜字,假借音也。”聞一多在《天問疏證》中解釋“帝降夷羿,革孽夏民”時說:“帝即帝俊,一曰帝嚳,又曰帝舜,即東夷人之天帝也。”可見,帝舜、帝俊、帝嚳三者是同一人,都是商族始祖,但在五帝體系中帝嚳變成了黃帝曾孫,存在時間卻遠早於黃帝八世孫帝舜。

黃帝是蚩尤父親,蚩黃大戰是子叛父?清華簡記載改寫認知

黃帝與帝嚳的情況有些類似,他出現在文獻中的時間,大約是在戰國時期,起初只是與伏羲、共工、神農、少皞等古帝王並舉,戰國至漢初的“先秦文獻”中,黃帝逐漸廣泛被提及,到了司馬遷寫《史記》時,黃帝已成為夏、商、週三代的共祖了。說到底,黃帝極有可能是根據周人的相關傳說構建出來的,然後逐漸成為民族共祖。

著名歷史學家沈長雲在《石峁古城是黃帝部族居邑》一文中指出:“黃帝在歷史上活動的時間不算太早,他與其他幾位古帝實際上都應是同時代的人物,就是說都大致生活在夏代稍前的時候。過去史書把他置於其他幾位古帝之前,實是出於後人的安排。因為黃帝的後裔周人建立了強大的周王朝,以後的華夏族又是以周族為主融合其它各族形成的,為華夏族編排的祖先的歷史自應把黃帝放在首位。”

戰國時期,黃帝“突然出現”之後,關於黃帝的歷史神話體系還比較少,於是眾人在逐漸將之豐滿的過程中,或許出於強調君權、父權的需要,當時文人構建出了“黃帝是蚩尤之父”的傳說,只是這種傳說過於離奇,所以流傳度不高,司馬遷也沒有采用。

黃帝是蚩尤父親,蚩黃大戰是子叛父?清華簡記載改寫認知

所謂“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黃帝與蚩尤歷史即是如此。作為中華民族的印記,炎黃地位不容動搖,但作為歷史研究,黃帝的歷史記載卻很難讓人相信。

參考資料:《史記》、清華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