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苗族武術不能再固步自封.開放才能得到發展.保守只能加速其滅亡失傳

菜單

苗族武術不能再固步自封.開放才能得到發展.保守只能加速其滅亡失傳

(一)苗族武術歷史背景

貴州松桃苗族武功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伴隨苗族歷史發展而延續至今,是苗族先民在生產和實踐中不斷總結出的民族文化遺產,反映了苗族先民不屈不饒、不畏強暴、勇敢頑強、奮力開拓、愛好和平的民族性格,更是苗族先民同外界不斷鬥爭的真實寫照。

在歷史上,松桃發生了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石柳鄧、龍西波、石乜妹等抗清起義領袖均是松桃苗族武功高手,他們身懷絕技,到處傳授武功招納徒弟,廣交朋友,為起義之舉奠定了廣泛的群眾基礎。他們的習武保家形成了松桃苗族武功發展深厚的歷史沉澱。解放後,在廣大苗區尤其是松桃縣掀起了一股習武浪潮,當時,家家戶戶、村村寨寨都習武,壩子上、自家院子裡也都有苗族武功的身影。松桃苗族武功一時成了人們評口論足的主題,儼然已成為廣大苗區百姓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當代武術家。如龍虎、龍標、龍世林、龍宗樹、原縣政法委書記龍中輝,田如平、吉靖宇、龍長高、龍從海、田貴發、田貴華、田茂仁、龍秀海等等。他們能在貴陽紅楓湖、湖北野山坡、深圳民族園等地定點表演並獲得極大經濟效益,是與當初在民間教武授徒分不開的。在此基礎上,松桃苗族武功一時名聲大噪,附近的湘西、重慶秀山等廣大苗區群眾紛紛來松桃拜師學藝。同時,松桃苗族武術家也紛紛到全國各地進行武藝交流,更代表銅仁地區參加貴州省的各類武術比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值得一提的是,吉靖宇在苗族武功的基礎上獨創斜走大刀等絕技功夫,將松桃苗族武功巧妙地融合到絕技表演中,並先後多次出國演出,弘揚了松桃苗族武功,贏得了世界人民的認同,最終成為一代絕技大師。他們為松桃苗族武功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因此,在這一歷史背景下,建立貴州松桃苗族武功傳播基地,對於弘揚松桃優秀民族文化遺產,提高松桃知名度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

二、松桃苗族武功簡介

苗族武術不能再固步自封.開放才能得到發展.保守只能加速其滅亡失傳

點選載入圖片

苗族武術攻防技巧

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位於雲貴高原東部武陵山主峰梵淨山邊緣,與湖南、重慶,貴州省銅仁市毗鄰,境內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資源豐富,民族風情濃郁。全縣轄28個鄉鎮509個村(居)委會。總人口75萬,其中以苗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佔全縣總人口的68。1%。屬於典型的苗族自治縣。

苗族武術又稱苗族武功。苗語稱Wus did beux(近音:舞吉保)、Goud dongb(近音:苟動)、Duxdat(近音:獨打)、Wusqiand Wus gunt(近音:舞拳舞棍)。苗族武功、武術源於戰爭和格鬥的需要,並自成體系。習武、練拳是苗族人民自古以來就喜歡的體育專案,是苗家兒女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項必修課。苗區流傳一句俗話:“養兒不學武,一輩子受欺侮。”歷代以來,苗族武功高手人才輩出。如明代的龍西波、吳黑苗,清代的石柳鄧、石老峴、白老寅、龍勝明、鄔黑龍、郎官、郎宦等都是苗族武藝高超的代表。從明清到民國,松桃境內大部分苗寨都有武師設堂授徒,操演器械和策手。如塘灣的龍獻珍、龍獻瑞、龍獻明兄弟,演練的大刀重達138斤,舉重的石蹬重240斤,這些物件至今猶存。盤信涼風洞的吳華堂,自川的龍光榮及其子龍昌應、龍昌賢、龍昌喜,木樹的龍子賢、龍巴順,世昌的唐醫官,黃連的田興勝等都是一代武藝名師。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貴州學政嚴修在銅仁主持院試時,有“松桃武風明天下”之贊。

苗族武術分為刀術、棍術和拳術等許多門類,套路繁多。刀術的器械主要有刀、劍、斧、矛、鉤鉤刀、戈、戟、鞭、流星錘等。這些器械的使用方法隨著器械製作的創新而不斷變化。棍術器械有木棍、棒棒煙桿、連枷棒、木椅、竹條等。拳術分基本功、策手、花拳、點穴、禮示等內容。其中基本功有十二套操練方法,即氣、騰、援、抖、捆、挑、拂、掌、沉致、勾連、四門、開弓。策手是一種在攻防中解脫擒拿進而反擊的方法,是苗族武功的精華所在。苗族策手有“三十六攻、七十二防”等。花拳種類繁多,常見的有“大小四門拳”、“八合拳”、“猴兒拳”、“貓兒拳”、“犟子拳”、“蚩尤拳”,等等。禮示,即啟手之前和收勢之後對行家及觀眾所表示的禮節動作。苗拳手法、樁法、步法、動作及套路多用苗語命名,如Beab dib mloul(近音:巴畢謬,即鯽魚)、Ghob leattiab dol(近音:果拉淄多,即古藤經樹)等。

點穴是苗族武功中的絕招治一,由各武功大師秘傳,有一定的絕密性。各個流派之間有自己的神秘色彩。其中有36穴致命,72穴不致命等說法。有“穴道創傷藥物秘方”和“十二時辰注血脈”。

苗族棍術分“策棍”和“花棍”兩大類。策棍又分為單頭棍和雙頭棍。單頭棍策擊有“朝天一炷香”、“茶山棍”等,雙頭棍策擊有“黃龍纏腰”、“雙剝皮”、“五馬破槽”等。花棍有“小四門”、“大四門”、“單六合”、“雙六合”、“雪花蓋頂”、“四路衝程”、“八掛棍”、“猴兒棍”、“鯉魚撐雲”等等。

鐧與棒棒煙桿。苗族鐧術常用於打虎,戰爭中也廣泛使用。棒棒煙桿用堅韌木質雕刻而成。煙管形似竹子,用土漆漆光,內灌鉛水,中留小孔,平時可以吸菸,戰時可做短兵器,威力如鐧。動作有“老東撿柴”、“藏山斗虎”等等。

鉤鉤刀是一種長柄小鐮刀,柄長約六七尺。其手法近乎棍,以拖拉動作為主,使用起來極為靈便。至今尚有“不怕槍來不怕炮,只怕苗家鉤鉤刀”的說法。

連枷棒是用硬木仿打蕎麥的工具連枷製成,分前後兩節,每節約尺許,以藤條或鐵環連結,使用時以絞纏敲拂動作為主。竹條鏢,以竹條做柄,條頭配置鐵鏢的一種軟兵器。

苗族武功的內涵為“三十六攻,七十二防”。防多於攻,先防後攻,防中有攻。手法技巧可歸納為“兩防一攻三變五合”,講究出奇制勝。

苗族武術不能再固步自封.開放才能得到發展.保守只能加速其滅亡失傳

點選載入圖片

苗族武術攻防技法

苗族武功很講究粘功,多用滑手、滾手、點穴道和反關節等手法,善用“七”字步,踩“品”字形,套路以“四門”為主,拳法結構緊湊,樁步穩健,動作縝密幹練,功能作用顯著,耍徒手而壯肌肉,舞器械而健筋骨。

苗族武功的傳承人以人的武德、人品修養為重,有整套教門戒律。一般講究“三教三不教,三打三不打”。“三教三不教”是指脾氣不好的不教,脾氣好的教;遊手好閒不幹正事者不教,誠樸厚實機智者教;六親不認的玩命之徒不教,講禮節重義氣者教。“三打三不打”指在生死關頭,對首犯我者必打,對無意傷害我者不打;恃強凌弱侮我者必打,對被我擊敗求饒者不打;對惹是生非之首惡者必打,對被脅迫的無辜者不打。

苗族武功作為苗族人民珍貴的文化遺產,深藏於苗族的村村寨寨。新中國成立後,苗族武功曾多次在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和貴州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表演比賽,並多次獲獎。大批苗族武功大師如龍虎、龍光清、龍宗樹、楊秀學、龍標、龍巖、龍雲江、龍再光、田伍斤、賀炳榮、田如平、田如超、龍宗福、龍哥達、龍久良等,先是在武陵山區開堂授徒傳授苗族武功,隨後又組建苗族武功表演隊進行商業演出,走進旅遊市場,為搶救、保護、傳承、宣傳苗族武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使苗族武功這項深受苗族兒女喜愛的傳統體育活動得以大放光彩,引起世人的關注。

松桃苗族自治縣的苗族武術功底淵遠流長。首當其衝的苗拳中的“蚩尤拳”據傳誕生於公元前二十五世紀以前的蚩尤時代。松桃苗族自治縣武術起源的主要原因是戰爭。人們為了提高格鬥、械鬥的技能和技巧,尋找一些方法與形式。在松桃苗族自治縣,習練苗族武功已經成為習俗,蔚然成風,不管男女老少,幾乎每人都懂得技擊的常識和幾手過硬的武功。其開展之經常及廣泛,實為罕見。

為了將松桃苗族武功發楊光大,創出松桃苗族武功品牌,讓松桃苗族武功和跆拳道、截拳道、空手道、少林功夫等一樣風靡全球,現由松桃苗族自治縣苗族武術家龍中輝,龍靖文先生等建立“松桃苗族武功”品牌,以松桃苗族武功傳播基地的教學方式繼承和傳播松桃苗族武功,力爭使之成為松桃苗族文化的一個品牌。

武功──指松桃苗族自治縣苗族祖傳的各種功夫和特技。

道──指松桃苗族自治縣苗族祖傳的各種功夫和特技使用的方式方法。

苗族武術不能再固步自封.開放才能得到發展.保守只能加速其滅亡失傳

點選載入圖片

苗族武術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