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提升自己的最好方式:運動

菜單

提升自己的最好方式:運動

近日,在東京奧運會上

遺憾無緣金牌,帶著落寞眼神為對手鼓掌

的體操選手肖若騰,又一次衝上了熱搜。

提升自己的最好方式:運動

原來,這位在第十四屆全運會中,獲得體操男子個人全能金牌的體操運動員,不僅在運動場上英姿颯爽,在生活中也是一個“寶藏男孩”。

熱衷說唱,喜歡自己手衝咖啡,甚至還是體操隊裡的“託尼老師”……

他不僅愛好文藝,還會親自參與創作歌詞,《以夢為馬》便是他在奧運比賽結束後所做。

如此文藝又多才的肖若騰,真是打破了我們對運動員的刻板印象。

哪有什麼頭腦簡單,四肢才發達?

真正四肢發達的人,頭腦也不會簡單。

那些活得清醒,工作優秀的人大多都是在運動中造就了足夠強的頭腦。

然而隨著生活日益便捷,大部分人的運動量也越來越少,諸多病症越來越年輕化。

重視運動,用心健身,不容忽視。

正如戰國時秦國丞相所說: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

更何況,運動不僅可以強健我們的體魄,讓我們擁有更好的外在形象,還對我們的大腦,有諸多益處。

提升自己的最好方式:運動

運動,最能讓你“想得清”

從宋詞大家蘇東坡到著名戲劇家蕭伯納,古今中外,諸多名人,對於運動,都情有獨鍾。

思想家盧俊也說:

“散步促進我的思想,我的身體必須不斷運動,腦筋才會開動起來。”

思想進入死衚衕時,讓思考停下來,讓身體動起來,大腦往往會像開啟另一扇大門,讓人豁然開朗。

鋼琴家貝多芬也是如此。

每天午飯後,貝多芬就會帶著一根鉛筆和一疊紙,出門去散步;

有時候會持續到黃昏才回來,對於貝多芬來說,散步是與上帝交談,是和大自然交融,是隨時都有靈感迸發的時刻。

有一次,他和朋友一起散步,但逐漸地,他就沉浸在自己的思緒中,一邊運動一邊思考。

直到夜幕降臨,貝多芬驚喜道:“我找到主題了!”

然後便飛奔回家,在鋼琴上演奏出了一首新的樂章。

這並不是個例。

1990年,著名生物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實驗:

一群平時不愛運動的人進行六個月的有氧運動後,經測試,他們的思維能力得到明顯提高。

當這一結論發表在《自然》雜誌後,更多學者做了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運動確實能提高神經系統的工作效率,讓人變得更聰明。

因為我們在運動的時候,血液迴圈得到改善,更多氧氣進入大腦,大腦的工作環境因此得到改善,思維自然更敏捷。

更重要的是,我們在運動時,體內會產生一種能給人帶來能量和動力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

它如同聯結腦神經細胞的橋樑,分泌越多,橋面越寬,可以流動的資訊便越多。

所以,我們運動之後,會感到思維清晰、大腦反應敏捷。

難怪文學家歌德也曾感嘆道:

“我最寶貴的思想及其最好的表達方式,都是當我散步時出現的。”

運動能拓寬我們的思維,讓我們的能量流動起來,讓人更聰明。

提升自己的最好方式:運動

提升自己的最好方式:運動

可見,運動不僅讓人收穫身體的活力,思維裡也能得到更好的鍛鍊。

寫下“八十身猶健,生涯學灌園”、一生創作無數、流傳下九千多篇詩作的陸游,也是一位熱愛運動的受益者。

在軍隊時,他學習武藝;在鄉村時,他割草拾柴;在戶外時,爬山是他的愛好之一。

待晚年,他又選擇“長嘯”來健身。

運動的愛好,讓陸游收穫了一個好體魄,讓其在兵荒馬亂、衣食難安的年代,享年84歲,可謂高壽;

還讓他有極強的專注力,用來創作詩篇,高產高質,在南宋詩壇佔據重要位置。

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

“一個埋頭腦力勞動的人,如果不經常活動四肢,那是一件極其痛苦的事情。”

因為運動是最好的健腦方式,適當的運動,我們的體內會分泌出一種叫腎上腺素的物質。

它可以幫助我們找到注意力的最佳狀態。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科研人員曾對20名9歲學生進行了一系列測試。

他們發現,剛剛參加完體育活動的學生,和沒有參加運動的學生相比,回答問題時注意力更集中。

運動,最能讓你“坐得住”

讓學生早點到校,在沒有正式上課之前,做體育運動。

直到心跳達到最高值或最大攝氧量的70%。

此時開始上課,上課的效果明顯變好,尤其是專注力得到明顯提高。

難怪在電視劇《理想之城》中,女主蘇筱每每在工作中遇到瓶頸時,便會在一邊跳繩一邊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腎上腺素很“矯情”。

分泌過少,會讓人感到無聊,甚至疲憊;分泌過多,則又會讓人興奮過度,靜不下心來做事。

只有分泌恰到好處的腎上腺素,讓我們的大腦處於鬆懈與緊張的臨界點,注意力便會呈現最佳狀態。

所以,科學運動,掌握運動的度,最大程度提升我們的專注力,讓我們學什麼都可以聽得進、坐得住、學得好。

提升自己的最好方式:運動

“其實我們之前有做過其他的實驗,不管是中等強度還是高強度的有氧訓練,它們都可以提高普通人的短暫記憶以及長期記憶。只要能長期堅持跑步15分鐘,效果會很明顯。”

這是美國密西西比大學的運動和記憶實驗室的負責人保羅·洛普利博士和同事透過跟蹤實驗所得到的結果。

在這個實驗中,保羅·洛普利博士選擇了24名18歲到35歲的參與者。

他們分別在跑步前、跑步時、跑步後三種情況下,記憶相同難度的15個複雜的生詞。

最終結果表明,參與者在完成15分鐘中等強度的跑步後,記憶力便會得到顯著提高。

的確,在人類不停息的進步中,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動商”對我們的記憶力有著很大的幫助。

芝加哥附近一所中學實施的“零時體育計劃”也證實了這一點。

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中心主任王宗平教授,則提出了“動商激發高考狀元”觀點: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正是喜歡體育運動的高考狀元在10個小時的文化學習中抽出了1個小時用於體育運動,激活了他們的身體,讓血液流得更快,精神更加飽滿,學習效率反而更高。”

其中,運動還會刺激到影響學習與記憶的關鍵腦區——海馬體,促使血清素增多。

而血清素又能有效刺激神經元的交流,反饋到海馬體,促進新記憶的形成和增強。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曾有報告說:

“與久坐的同齡人相比,那些經常鍛鍊的人的海馬體的體積增加了2%。”

所以,不要再懷“重智輕體”的思想,也不要覺得一個人是否聰明是天生的。

如柏拉圖所說:

“為了讓人類有成功的生活,神提供了兩種管道——教育和運動。”

而如今,越來越多的人把這兩種方式融合在一起,創造出讓人驚歎的成績。

提升自己的最好方式:運動

提升自己的最好方式:運動

運動,最能讓你“記得牢”

八十多歲還能打網球,且輕盈敏捷的原鐵道部部長呂正操說:

“人體各部門都是用則進、不用則退,因而平時既要注意鍛鍊身體,又要注意活動腦子,這樣才能有效地延緩衰老。”

運動本身就是一種治癒,當汗水流下,就治癒了所有的疲憊,清醒了頭腦,愉悅了心情。

回顧生活,我們會發現,當我們長時間停留在解決某一問題的思緒中時,很容易出現堵塞的狀態。

都說“會休息的人才會工作”,然而休息並非狹義地什麼都不做,為大腦換個環境,動腦也是健腦。

有人研究總結近幾年高考狀元的動態,發現近六成學霸熱愛運動。

比如選擇需要快速反應的運動,可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手眼協調能力,類似兵乓球、羽毛球等運動,還需要保持冷靜,專注於運動,可以讓大腦得到充足的放鬆。

所以,運動之後,思維的牆也不會再那麼固不可摧,甚至還會“峰迴路轉”,擁有新的思路。

你的身體,是一切美好的開始

科學家愛因斯坦有言:

“我生平喜歡步行,運動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

因為運動時產生的多巴胺、腎上腺素、血清素等,不僅能增強我們的記憶,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讓我們變得更專注,還會讓我們的心情變得愉悅。

所以,在適當運動後,我們在工作時,會感到內心沉靜、思維清晰,甚至還會有幸福的成就感。

所謂:“活動有方,五臟自和。”

在情緒不佳的時候,有意識讓自己動起來,出去走走,逛逛公園,讓體內產生的這些物質,調動起我們正面的情緒,讓我們擁有更佳的狀態,從而事半功倍。

運動不僅是養生中不可或缺的方式,更能讓大腦得到鍛鍊,讓我們變得更加聰明,我們的人生也因此變得與眾不同。

若已誤梅約,則莫再負桃花。

走出去,當下便是最好的時間。

1、思緒不暢時,換上跑鞋出發就對了

暫時放下手中的事,運動一下,會讓思路暢通,說不定,還會有創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