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菜單

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古代皇帝並不是不喜歡用長相豔麗的宮女,喜歡用太監,只是要根據宮女所具備條件來安排工作。

宮內除了專門伺候人的宮女外就屬太監數量多了,“太監”也是我們東方古代特有的一種文化。

在古代宮廷之中職務繁多,根據記載,在先秦時期,各諸侯國就擁有大量的宮女。

宮女,也就是在宮廷之內專門伺候皇帝嬪妃的女性代表。太監,則是非男非女,宮廷內專門伺候皇帝嬪妃的男性代表。

因為宮內部分職務需要男子來完成,但是為了防止在女子眾多的宮裡有穢亂事情的發生,所以太監進宮的時候就要把有子孫的可能性給去掉,這樣既方便了在宮內辦事,也不會有穢亂事情發生。

那麼接下來就來說一說太監在做著哪些工作?宮女又在做著哪些工作?為什麼對於有些工作,古代皇帝寧願讓太監來做,也不願意交給宮女呢?

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一、太監的來源

說到太監,我們就不得不瞭解一下太監這個身份產生的原因。

我們以清朝時期的太監為例。首先就是要淨身。

關於淨身在清朝時期專門有指定的相關淨身規章制度:想做太監的人,家裡面必須有兄弟姐妹4四個人以上才可以,之後就可以把淨身的事情報告給當地官府進行備案,然後當地相關的機構會把這些資訊再上報給禮部。

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在進行完這一系列流程後,就等著宮內缺人,來各個地方“招聘”,地方政府把這些資訊都遞送上去,然後管理太監的內務府管理人員進行核查,符合標準的可以進入到宮中當太監了。

在清朝時期的時候有兩個可以淨身的機構。

一個是刑部,專門負責閹割那些犯事的人以及他家裡面的人;第二個就是內務府了,也就是專門給太監閹割的地方,當時叫做“閹役”。

在當時內務府的檔案之中可以發現,其實好多太監在淨身的時候並不是在內務府,而是在來之前就已經去地方許可的一些“淨身匠人”那裡做完了。

雖然當時有明確規定不允許私自淨身和不允許旗人淨身做太監。但還是會有人私自淨身,這不得不讓清朝政府加強了對淨身的管制。

在順治三年的時候,淨身規定只要是私下自己淨身的人,淨身者和家裡面所有人和做手術的匠人一起都流放到邊疆充軍。

而且如果鄰居不揭發的一併處置,光是在該規則釋出的一年時間裡被發現的就有很多起發生,根本遏制不住,所以在乾隆時期的時候也就取消了。

當時清朝政府之所以制定這些規則,第一個原因是有一部分人原本就犯了罪,想要透過淨身當太監來逃避懲罰。

因為太監是為宮裡面服務的,宮裡面也是最安全的,府衙查案怎麼也不會差到皇宮裡面,是一個非常好的避難場所。

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第二個原因是,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自行閹割本身就是不孝的行為,而且社會上一些人為了賺錢專門誘騙其他人閹割,獲取利益,這種現象容易造成社會動盪,影響社會穩定發展。

私自淨身還有一定的風險,因為淨身有很大的風險會危及到生命安全,而且如果淨身不徹底的話,宮內也不會有人要,這樣不僅失去了進宮的資格,還成為了“廢人”。

太監在當時社會地位是非常低的,一旦淨身後,如果不能進宮,那麼在外面乞討都會討人嫌。

那麼,選擇做太監的人都從哪裡來的?

大多數太監都是因為家境貧寒,不得不進宮做太監。

其中又分為兩種,一種是父母沒有能力撫養小孩,從小就把小孩送到宮裡面去做太監謀生計,這是屬於少部分的;

更多的是另一種,在小孩長大以後,沒有能力自己謀取生計,為了能贍養自己和家裡才決定去的。

一個是被迫的,懵懂無知的,另一個是知道其中的風險,然後才做了決定的。

有好多人在淨身之前都已經結婚生子,所以也有在宮裡面因為太想念自己的孩子和老婆逃跑出來的。所以這也很好地解決了一些人的疑惑,為什麼太監有兒子呢?

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是自願去做太監的,就是單純地為了去宮裡面生活,因為宦官可以任職的崗位還是比較多的,而且宮裡面待遇肯定不會太差,還有一定的發展。

但是在當時社會中,太監的地位非常低下,聽說誰家有個太監是會被笑話的,有一些為生計被迫當太監的人,甚至自己都討厭自己。

二、太監在宮廷之中的作用

很多人做出這個選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看到好多貧窮人家在當了太監之後發達了,就像清朝時期的太監王振和魏忠賢,因為淨身當太監之後,生活反而更好的。

魏忠賢原本就是一個賭徒、無賴,因為欠債太多沒辦法在社會上混下去了,才進宮的。進宮之後改名換姓,搖身一變變成宦官,最後一步一步得到了大太監的位置上。

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宮中太監的收入跟他們太監品級是掛鉤的,品級越大收入也就越高。在乾隆時期的時候《宮中則例》裡面專門對太監收入進行了規定,之後又出了《國朝宮史》修訂版,在這之後基本上太監的收入就沒有太大的變化。

比如四品的太監也就是敬事房的大總管,一個月有八兩銀子,四十鬥米,公費有一銀三錢,在太監裡面算是規格最高的了。

之後是五品太監,養心殿兼吉祥門總管,每個月六兩銀子,三十鬥米;六品太監,敬事房副總管,每個月是五兩銀子和二十五斗米。品級越低俸祿也就越少。

清朝時期對太監的選用也是非常嚴苛的,內務府的大臣全程參與太監的報名、查驗和分配等,可以說是起到一個主導的地位。

為了在招募的時候層層勒索,最後決定,把權力給到內務府,內務府自己就可以決定收用哪些太監,而不是一層一層上報到禮部,再一步一步返回來,防止過程中收受賄賂的行為發生。

這樣一來就減少了管理的剝削,同時增加了太監報名的積極性。

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所以可以看出,如果決定做了太監之後,是沒有回頭路的。只有在宮裡闖出一些名堂來,讓自己有更多的權利和財力,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和家裡人。金錢和權力也就成為了太監最渴望的動力。

而且太監的核心工作就是做好服務,做一些比宮女更適合做的職務。比如一些體力活,挑水、刷廁所、搬東西等等重活累活就都是太監的活了。供皇帝和嬪妃們任意指派、消遣。

太監為皇帝提供了哪些便利?

太監和宮女在服侍皇帝方面,因為太監畢竟是男性,皇帝平時舞槍弄劍的時候可以幫皇帝搬弓取箭,而且在忙於政事的時候可以長時間職守在殿堂之外,比女性體力更好。

還可以在平時皇帝辦公累了休息的時候說說話,因為畢竟是男性有很多話題聊得來,太監知道自己只有服侍好皇帝以後才能得到更多東西。

而不像宮女,可能在皇帝勞累的時候,想找人說說話。

但宮女可不是這麼想的,宮女可能更想懷上龍種就可以一步登天了。不需要一直做服侍人的活兒,顯然懷上龍種更容易一些。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都是太監來服務皇帝。

如果宮女整天都在服侍皇帝,見面的次數頻繁了難免會生出其他的想法,日久生情。

第一方面是會危及到後宮嬪妃皇后們的利益,想要在後宮分一杯羹,後宮佳麗當然是不願意看到這種事情發生的,這時後宮一定會生事端,皇帝也沒有過多的精力去關照懷孕的宮女,反而衍生更多的事情,影響皇帝日常辦公。

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第二方面就是頻繁地“挑逗”皇帝,容易讓皇帝沉迷於女色,也是同樣讓皇帝注意力分散到女色上,使得皇帝沒有過多的精力管理朝政,從而使得國家慢慢衰敗。

太監剛好彌補了這一問題,是男性,但是這個時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

後宮宮女非常多,樣貌一定不會太差,而且光皇帝的後宮就有佳麗三千。太監每天都要服侍皇帝也要服侍嬪妃,難免會跟宮女或者嬪妃摩擦出火花來。

宮裡面也確實好多的活不是宮女能幹得了的,可能同樣的活太監一個人就可以幹得了,宮女就需要兩個。

或者是伺候皇帝更衣、沐浴太監反而是好一些,而且後宮的宮女如果沒有特殊事情的話也不可以出後宮。

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在這個時候就需要有這麼一個職務來專門負責後宮和外界溝通的人,太監也是最合適的人選。

如果宮女頻繁地進出後宮,難免跟宮內侍衛或者是大臣接觸到,這個時候的話容易出現三個問題。

一個是跟宮女跟侍衛私通,從而生出事端來;

一個是後宮的嬪妃們可以透過宮女來干涉朝政,跟大臣接觸;

一個就是宮女干涉朝政,雖然說歷史上這種事發生的不是很多,但也確實有過。

皇帝為了避免這三個比較重要的問題,也就有了宮女沒有特殊事情不得出後宮的規定。

而且如果後宮嬪妃們確實有事情需要宮女去處理,那麼也是有一定限制的,必須要有嬪妃們的身份牌子,還有指定的活動範圍。

如果遇到了太監的話也會進行一些盤問,出來是做什麼的,如果超越了活動範圍也是會被太監報告給皇帝。

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畢竟太監專門做這個事情,太監這個職務也方便了皇帝對後宮的管理,因為宮內瑣事比較多,所以太監數量也相對多一些,幾乎每個位置都會有職守的人。

遇到任何事情的話也是逐級上報給太監領事、太監大總管,最後再上報給皇帝,更容易讓皇帝把控全域性。

三、宮女在宮中的命運

剛才我們也說到了宮女對皇帝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那麼我們來更詳細瞭解一下為什麼皇帝身邊服侍的太監會比宮女多呢?宮女這個職務為什麼存在?同樣都是服侍嬪妃和皇帝,難道不能全部用太監來頂替宮女嗎?

從宮女被選取入宮到最後“退休”,幾乎宮女的大好年華都是在宮中度過的,那麼“退休”之後的宮女將何去何從呢?從中也可以探求到為什麼宮女不會24小時被安排到皇帝身邊。

宮女一般都從哪來呢?古代大致有四種途徑:採擇、徵求、配沒、進貢。

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第一種採擇,皇帝派使者去民間選女子進宮,主要是以容貌為標準,在進宮之後就算是正式進入服役的期了。

元稹專門寫了一首詩來描述採擇:“天寶年間中花鳥使,撩花狎鳥含春思。滿懷墨詔求嬪御,走上高樓半酣醉。醉酣直入卿士家,閨閣不得偷回避。良人顧妾心死別,小女呼爺血淚垂。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宮作宮婢。御馬南奔胡馬蹙,宮女三千合宮棄。宮門一閉不復開,上陽花草青苔地。”

這首詩中描繪的是唐朝時期採擇的情景,說早期的時候是花鳥使來採擇,之後是教坊使和莊宅使專門,不光選取樣貌出眾的,而且還要多才多藝的,才會被選入宮。

當時的這些使者都是宦官任職,在唐玄宗時期宦官權力非常大,可以說是壟斷了採擇宮女的大權。

宦官也在這個時期控制宮女,方便監察朝堂和皇帝的一舉一動。

第二種方式是徵求,很多嬪妃都是徵求來的主要是在“良家子”範圍,生活優越的一些家庭中尋找,尋求標準也是才貌出眾者優先。

這樣在進宮之後也很容易得到皇帝的青睞,像武則天、徐惠妃等都是有才或者是漂亮才徵求來的。

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宮女形象的繪畫)

同樣宮裡面也用這種方式來徵求人才。在唐德宗當政時期,著名的宋氏五姐妹因為才華出眾而被招進宮中,負責宮裡的教育管理。

第三種方式是配沒,在唐朝時期有一個制度,在官宦人家犯罪之後,家中的妻女都要到宮中服役。這些人大部分是奴婢階級屬於是宮女的最低層級了。

每次發生大的政局動盪都會有大批的官宦家妻女送進後宮。

第四種方式是進貢,軍隊或者是偏遠地區的州府給宮內進貢宮女,大多都是戰爭時期俘獲的女性。

唐朝時期還有不少宦官也是戰爭時期被俘獲的孩童淨身之後送入宮中。

這方面的話佔很少的比例,但是在《罷邕府貢奴婢詔》等一些書籍中都有記載。

這四種算是最常用的方式,還有一些比較特殊的,比如,公主或者是君主的親戚進貢來的女性,還有國外以政治為目的而進貢來的女性等。

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清朝太監與宮女)

宮女也是女性,她們在情竇初開的年齡被送進宮,他們也同樣有對愛情的嚮往。

但宮裡只有兩類男人,一個是皇帝一個是侍衛,宮內又是有著明確的規定,後宮宮女不得出後宮,目的也就是為了防止宮女私下談戀愛,生事端。

這些宮女無論是被迫還是主動進入宮中,無論怎麼說都是一件比較殘忍的事情。唐朝時期,,無論是做宮女還是妃子,大多數人家都不願意自己的女兒進宮。

武則天在被選中時她母親也是很不願意自己的女兒進宮,因為家中條件並不差,進宮之後反而見面少了,難免思念。

元稹所寫的《上陽白髮人 》中: “良人顧妾心死別小女呼爺血淚垂。” 就是在表達這種心情。

宮中佳麗三千,有的人一生都沒有見過皇帝,皇帝的採擇也大多是遊戲為之。

渴望愛情為人之常情,更何況是如花似玉的少女。不一定能見到皇帝,還被高高的宮牆阻隔著不能跟任何男子接觸。

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宮女大多是以特殊方式來寄託感情。

“對食”,是指宮女和太監名義上談戀愛,透過這種戀愛表象來寄託自己的感情。

以物寄情,這個就比較多了,“天上之流雲,枝頭之流鶯。御溝之脂水,塞上之寒衣。”這些都是宮裡面透過物來寄託情感的詩句。

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宮女也一樣。如果把皇宮比作是一座軍營的話,那麼宮女就是流水的兵,皇帝去世或者是新帝登基,都要換一批宮女。

宮女年齡大的也會被趕出宮去。可以說是非常悽慘,宮女沒有好結局是常態,有好結局才讓人驚喜。

宮女的晚年大致有這麼十種情況。

第一種是在宮裡面去世,葬到“宮人斜”之中。宮女可能會因為生病、溺水、火災等一些因素去世,都會被埋葬在“宮人斜”中,因此“宮人斜”也被稱之為宮人冢。也可以說是宮女的亂葬崗,唐朝時期也有很多人賦詩感慨。

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宮人斜遺址)

後人也發現了很多宮女的墓誌,但是很多都沒有名字,不知道生平,只有一段去世的時間。

第二種就是繼續留在宮裡。一般說,當皇帝去世以後,他的妃子和子女可以在宮裡頤養天年。還有一些有著特殊技藝的宮人,雖然沒有了年輕時候的青春美麗,但是還是會被留在宮裡面。好比剛才我們說到的宋氏五姐妹,歷事四朝。

第三種就是被安置到行宮裡面。以唐朝時期為例,唐朝皇帝在兩都和其他的巡幸之所有置的行宮別院,這些行宮別院之中都要安置一些宮女進行打掃。唐太宗就說過,“至於離宮別館,非幸御之所,多聚宮人。”

王建也有寫了首《行宮詞》:“向前天子行幸多,馬蹄車轍山川遍。當時州縣每年修,皆留內人看玉案。”即留守宮女之寫實也。元稹、白居易的《上陽白髮人 》、顧況 《和李湖州孺人彈箏歌 》、戴叔倫 《漢宮人入道 》中都描寫過上陽宮中留守宮女的哀痛。

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清代宮女)

第四種出家當了道姑,出家為尼主要是處置去世的皇帝嬪妃的。

從北魏開始,在皇帝去世以後,跟皇帝有夫妻關係的嬪妃都要集體出家,有的時候還專門為這些出家的嬪妃建置寺院。這些嬪妃出家之後自然也會有大量的宮女也隨之出家,來侍奉她們的日常生活。

寺院和佛寺都屬於是宮女晚年時候的住所。

第五種就是發配陵園。

唐朝時期的陵園都是要視死如生,也就是說,雖然皇帝已經龍駕歸天,但是其陵園內,仍然有大批的妃嬪像往常一樣去侍奉死去的皇帝,其中也只有少數是自願進入陵園中的,就好比唐德宗的韋賢妃,在《新唐書》、《韋妃傳》中都有相關記載。

韓愈在《豐陵行》中也有寫道:“設官置衛鎖嬪妓,供養平生象平居。”白居易詩《陵園妾》有“中官監送鎖門回 ”之句,充分說明配置陵園有強迫性質。

胡三省《通鑑注》引宋白雲:“凡諸帝升暇,宮人無子者悉遣詣山陵供奉朝夕,具盥洗,治衾枕,事死如事生。”

妃嬪出家已經很無聊了,陵園妾們的生活比寺院更悽清寂寞。守陵者中不但有去世皇帝的妃嬪宮女,也有在世皇帝的失意或獲罪宮嬪。

古代皇宮裡美貌宮女那麼多, 為啥皇帝留著不用, 執意讓太監伺候?

還有其他幾種常見的結局,像賞賜給大臣們,繼續服侍大臣,一直到老到死;還有橫死在深宮之中的,因為在朝廷政變以後,會牽扯到一大批宮嬪的利益,而被殘忍殺害;或者被新登基的帝王以年歲已大等理由逐出宮去,送舊迎新,消遣著無數宮女的青春;還有逃離皇宮的;

甚至更離奇一些的是在服侍的嬪妃或者是皇帝去世以後,要一起去殉葬。

所以在當時種種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之下,宮女也是拼盡全力在為自己謀生計。所以也就有了開始我們說到的,宮女為了早日出頭獲取地位,從而讓自己稍微自由一些。而最快的獲取地位的方法就是懷上皇帝的龍種,一步登天。

太監和宮女都是在封建社會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下的產物,一生都在為了生存和自由在自己最不適合年齡幹著最違心的事兒。

太監在想盡辦法獲得更多權力和財力,宮女在想辦法以最快的速度提升自己的地位。

這也是為什麼對於太監和宮女有這麼多的制度存在。再聚焦一點,這就是太監和宮女的區別所在,為什麼皇帝在特定情況下用太監而不用宮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