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譚嗣同真的是被砍了三十幾刀才斷氣的嗎?

菜單

譚嗣同真的是被砍了三十幾刀才斷氣的嗎?

砍頭為何需要30刀?這就不得不提古代劊子手行刑時的一個特殊習慣。

作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力求維新變法,拯救當時的中國,只不過在新舊勢力的交鋒過程當中,戊戌六君子終究不敵於根深蒂固的封建王朝,譚嗣同等人英勇就義,其實也給當時的統治者敲響了警鐘,根據當時目擊者描述,整個行刑過程還是異常血腥的。

以下具體行刑過程根據目擊者口述記載整理:

行刑當天,為了防止意外發生,朝廷特地派出了重兵把守,畢竟歷史上劫法場的例子也不在少數,何況譚嗣同等人所代表的,並不僅僅是他們個人的性命,承載的也是他們對於整個新中國未來的憧憬,所以整個行刑過程也受到了清政府的異常重視,最終行刑地點定在北京宣武門外的菜市口,當日,一路都有步兵駐守,最開始斬殺的是康廣仁,也就是康有為的弟弟,隨著刀往下落,鮮血從脖頸處汩汩往外冒,只不過當時人頭並未立刻落地,而是藕斷絲連,只看當時的康廣仁連連抽搐,讓周邊觀看的人都不忍直視。

或許這裡會有人有疑問,為什麼不給一個痛快的呢?

實際上劊子手行刑所用的刀,基本上都是不會磨的鈍刀,至於為什麼,原因也很簡單,畢竟劊子手給人砍頭,這是一件不那麼令人舒服開心的事,即使是最大惡極的罪犯,也終將代表著一個生命的終結,所以如果劊子手把刀磨鋒利,就有點迫不及待催人上路的意思,確實鋒利的刀會給罪犯一個痛快,但是總給人一種怪怪的感覺,所以這也是鈍刀輕易殺不死人的原因。

除此之外,鈍刀給予死刑犯的折磨,也是相當令人恐懼的,或許一刀兩斷,死者會更好受一些,但是連續斬不死的折磨,才是最讓人崩潰的,根據粗略統計,最開始被行刑的康光仁就一共捱了5刀,譚嗣同是第2個走上行刑臺的,此時劊子手更是拿出了區別對待重大死刑犯的“大將軍”,譚嗣同作為當時維新運動中的主要人物,當局的統治者當然不希望他就那麼輕易的死去,儘管名為“大將軍”,但其實並不是說這刀有多狠,而是這把刀足夠的鈍,當時的圍觀者都在心裡默數著:1、2、3、4。。。11、12、13。。。21、22、23。。。33。。。足足30多刀,譚嗣同硬生生扛住了。

整個過程當中,譚嗣同一次次被砍到昏厥過去

再一次次被鈍刀砍醒過來,臺下的圍觀者都屏息凝視,大氣不敢喘一下,或許這就是當時譚嗣同心中無比堅定的信念,頭可斷,血可流,但革命精神永不朽,既然有著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

的氣魄,其實就不怕今天的無盡痛苦折磨

作為最早的革命鬥士,如果譚嗣同能夠得知我們今天的新中國,或許在心裡也是欣慰的,儘管我沒有親身經歷過那樣的行刑現場,但是從目擊者的種種表述中可以看出,當年的譚嗣同究竟有多麼的豪氣,即使面對強權,也絲毫不會妥協,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其實當年的譚嗣同,也並不是非要走上變法維新的道路

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他,妥妥的官二代,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驕躁,自幼便勤學好問,而且崇德尚武,在整個變法維新過程中,他傾盡全力,但與此同時他卻是極為理智的,知道自己的行為,有可能會為整個家族惹來殺身之禍,所以提前早早撇清了與父親的關係,儘管譚嗣同的父親被免職了,但是好在最終沒有產生更加嚴重的後果,只不過譚嗣同的父親終究還是要面對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