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是不良情緒的宣洩口,還是犯罪的導火索?暴力電影的負面影響如何控制?

菜單

是不良情緒的宣洩口,還是犯罪的導火索?暴力電影的負面影響如何控制?

暴力電影的正反兩面

暴力電影是一種情緒的宣洩,在觀看電影中釋放的情緒,就不會給現實生活造成傷害,但如果人的情緒在沒有找到合適的出口,得以宣洩的情況下,而後又觀看了暴力電影,受到電影情節的影響和鼓動。

反而使自己的人格扭曲,將內心壓抑的暴力情緒激發起來,不受理性的控制而產生攻擊性的暴力行為,這是暴力電影最大的弊端所在。

青少年缺乏足夠的理性和對自身的控制能力,如果經常觀看暴力電影,逐漸對這種暴力的場面司空見慣,對於這種崇尚武力的行為不持有任何的反對態度。

那麼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與衝突的時候,用暴力來解決的方式,得不到及時的譴責和糾正,那麼整個青少年群體的價值觀逐漸就會被扭曲,這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暴力電影可能給青少年帶來的消極影響

隨著暴力電影的逐步發展和觀眾口味的日益挑剔,一些單純的簡單地打鬥場面,已經無法滿足很多觀影人的需求了,他們期待更加具有視覺衝擊力的,更加離奇、新穎甚至是變態的暴力犯罪表現的方式,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而越來越逼真的拍攝技術,以及越來越縝密的劇本設計,為了讓觀眾滿意不斷地在這方面前進著,這些越來越刺激驚險的場面,也可能會讓觀看的青少年,有忍不住模仿的衝動。

電影在某種程度上說,成了青少年這種暴力行為的教科書,青少年在裡面學會了很多的暴力行為,或者是犯罪技巧。

如果這些無意識間學到的知識,被這些青少年付諸於實踐當中,勢必會給自己和家庭造成傷害,同時也會給整個社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增加不穩定因素。

對於青少年而言,電影中的暴力美學,首先是在渲染當中遮蔽了,他們對於暴力的理性認識,這讓他們只注重到了暴力電影當中,人物的暴力行為瀟灑和帥氣的一面,而並沒有注意到這些暴力行為,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消極的一面。

暴力電影可能給部分青少年帶來負面影響

青少年時期正是對於暴力傾向嚴重的一個階段,有學者在研究中曾經講到:”青少年在生理上14歲左右就成熟起來,渴望投身社會,但社會卻要求他們延遲進入社會的時間,留在社會之外。“

對於證明自身存在的渴望,讓青少年在模仿暴力電影情結的時候,獲得了一種因暴力而贏得的矚目。這種矚目即便是對於危險的恐慌,也會讓他們獲得滿足,並且覺得自身在施行暴力的時候,猶如電影當中表現的一樣帥氣,滿足自己的英雄的夢想。

在青少年崇拜的人中,那些會武功的黃飛鴻、李小龍,還有鐵血硬漢施瓦辛格等等,都成了他們的崇拜的偶像,這是一種對於力量和強權的崇拜,也是一種對於暴力美學的追逐。

在現實生活的暴力行為當中,青少年往往利用武力來獲得別人的臣服,從而獲得自己更像偶像靠近點的虛幻想法。

暴力美學電影對於青少年的審美心理,造成了深刻的影響,這導致他們迷戀於對單純暴力的招式的揣摩,而完全忘記了對於規則的遵守和理性的思考。

當然,從整體而言,暴力美學電影的確會給部分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影響,但並不是說對於每一個青少年,都產生了直接導致暴力行為的影響。

如何減少暴力電影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

每個人的自控力和感受的方式不同,當然對於暴力美學電影的接受的方式也就不同,有些的確可以透過觀看暴力美學電影,釋放自己的壓力和宣洩的慾望,這時,暴力美學電影是一種有效的解壓的方式,但是不可否認暴力美學電影的弊端也依舊明顯。

造成這些的原因就在於,同樣的影片對於擁有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教育背景的人而言接受效果是不同的。一個人的性格、心理和為人處世的方式不同,那麼他看完暴力電影之後的反應和感受也就不盡相同。

面對暴力美學電影對於青少年,可能造成的不良影響,首先應該在教育源頭教會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理性的對待和處理問題,儘量避免不經過大腦思考的衝動行為,而做錯事情。

另一方面呼籲大家,理性的看待電影當中的暴力鏡頭,在現實生活中要摒棄暴力。而從暴力電影本身的角度來說,則希望能夠真正做到電影分級,限制青少年的觀影範圍。

如果說需要暴力電影,必須刪掉那些暴力的鏡頭,這是不現實的,暴力行為也是一種必要的敘事手段。從藝術的角度來講,暴力影片是藝術的存在形式,是一種獨特的藝術表現方式。

在這種暴力美學藝術與其產生的社會影響之間,必須要尋找一個平衡,而這一平衡就需要,電影導演和觀眾共同去努力尋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