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為何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知道這13個字,你也不敢下刀

菜單

為何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知道這13個字,你也不敢下刀

“刀下留人”這四個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很多的古裝電視劇中,為了營造緊張的氣氛和節奏,往往會用“刀下留人”四個字來形成情節的轉折,從而揭曉案件的真實情況。

不過,在現實的歷史中,其實“刀下留人”這一說法也是有跡可循的,這種事情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時期,而且還有法律明文對這一件事情進行了規定。

當劊子手聽到“刀下留人”四個字後,就必須要停手,否則所造成的後果是他們不能承擔的。那麼,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情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為何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知道這13個字,你也不敢下刀

十三字律法的由來

古代的律法雖不像現在這般健全,但也並非把性命當做兒戲,不論哪一朝哪一代,對於百姓的性命都是十分看重的。

因為對統治者來說,生產條件落後的情況下,勞動力的富足顯得尤為重要,所以死刑一般都很少,但對於罪大惡極之人,他們是無法逃脫死刑的。

不過,古代的刑偵技術不如現代這樣發達,斷案也是靠當事人的一面之詞,還有仵作驗屍的情況來進行。

在這樣不完善的斷案環境之下,憑藉的也只是斷案人的主觀判定,那麼就很容易會發生冤案錯案。

為何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知道這13個字,你也不敢下刀

另外,古代案件一經審理,認罪畫押後,便很少會有改變的可能。在後續的審查中,就算髮現了之前的案件存在不當和錯誤之處,也很難再對之前的情況進行改變。

畢竟犯人早已秋後問斬,案件的正確與否也早已沒了意義。於是,在宋朝的時候,宋太宗便特地規定了這樣一條律法,讓很多案件有了“二審”的機會,減少冤案錯案的發生。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律法寫著這麼這十三個字:“凡死囚臨刑叫冤者,再勘問陳奏”。這十三個字的意思就是,凡是死囚在臨刑前喊冤,就要對案件進行再次上報審理。

這也是為何古代很多行刑的地方都選在菜市場附近,圍觀群眾多了,在很多人的注視下,判官必定要遵循律法行事,如有喊冤,就要上報重新審理。

為何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知道這13個字,你也不敢下刀

同時,這三個字也很好地解釋了,為何劊子手聽到“刀下留人”就立刻住手。因為如果案件還存在冤屈,劊子手卻砍了人,那麼他自己也會性命難保。

有這樣的律法規定在前,那麼在行刑時,劊子手肯定會再三仔細地確認後再下刀,以防止出現冤案錯案,斷送了自己的前途和性命。

試想一下,即使換做任何一個人來考慮這件事,聽到“刀下留人”時,怕是也不敢下刀,如此才會出現電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場景。

宋朝時有一個非常出名的案例,便是因為“這十三個字”才得以再次審理,而且還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當事人的名字叫做王元吉。

為何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知道這13個字,你也不敢下刀

王元姬的故事

王元吉本是宋朝的一名書生,在父親死後,他與繼母、妻子生活在一起。平時生活上,王元吉和妻子對繼母劉氏也是恭恭敬敬。

只是,自古以來婆媳爭端就沒有消停過,王元吉的這種矛盾也自然不可避免地會發生。大多數情況下,王元吉都會偏袒自己的老婆,這惹得繼母心中不快。

心中懷有怨恨的劉氏便一氣之下,跑到開封府狀告王元吉虐待自己,古代百善孝為先,虐待長輩是非常嚴重的情節,甚至一經查實要判死刑的。

當時,開封府的官員聽了老人的陳詞後,也沒有多加審理,便將王元吉收監。獄中的獄卒很是不滿王元吉不孝的行為,在審查時動用私刑,將王元吉屈打成招。

為何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知道這13個字,你也不敢下刀

後來,沒過幾天,王元吉的繼母突然去世了,案件沒有了關鍵性的證人,雖然王元吉一直喊冤,但是自己當時卻認罪畫押了,也沒有了翻案的機會。

就這樣,王元吉徹底直接被關在了大牢裡,等著問斬。不過,在行刑時王元吉又大聲喊冤,此事剛好傳到了微服出巡的宋太宗耳中。

對此,宋太宗立刻派人到王元吉的家鄉詳細徹查了此事,結果發現王元吉並沒有虐待繼母,被冤枉的王元吉終於無罪釋放。

再完好的律法得不到實施,也是無濟於事,但這十三字的律法在宋朝得到了實施和進一步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當時的社會風氣。

為何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知道這13個字,你也不敢下刀

十三字律法的實施和發展

那麼,很多人或許會好奇,為何這“十三字”沒有在前面諸多朝代出現,偏偏出現在了宋朝呢?而且還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從而奠定了後續朝代的律法系統。

根據一些史料的記載,宋朝之前也有不少統治者注重民生,也制定了很多法律,但這些都不算完善。因為,對於那些的統治者來說,雖然民生文化很重要,但疆土的擴充和軍事力量的提升更重要。

可是,宋朝卻有所不同,朝廷尤為注重文化方面的發展,“文宋”二字便代表著當時經濟繁榮的程度。

在經濟繁榮的基礎上,宋朝時的文人得到了更大範圍的重用,以至於有很多法律人才被錄用,法律建樹也層出不窮。

為何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知道這13個字,你也不敢下刀

同時,宋朝的大多數統治者,也是十分關心民生百姓的,很多關於律法的改革也得到了同意,讓宋朝的律法也有了進一步的完善。

宋朝時的《宋刑統》,是我國曆史上比較完善的一部法典,便是那時候編寫的。比如,我們在電視劇裡熟知的青天大老爺包拯,也是宋朝時期的。

十三個字的律法讓很多有冤屈的人,有了再次申辯的機會,同時減少了很多冤案錯案的發生,也是因為有了宋朝的這十三字律法,才讓我們看到了影視劇中很多刀下留人的場景。

這一句“刀下留人”,就能夠救下一條性命,從側面來看也算是尊重了老百姓的權利,如果真的是被冤枉的,這樣的的律法也給了老百姓證明自身清白的機會。

為何劊子手一聽“刀下留人”就停手?知道這13個字,你也不敢下刀

除了砍頭之外,相信大家從很多地方都瞭解到了古代的諸多極刑,比如腰斬、五馬分屍等等,甚至還有株連九族、連坐這樣的刑法。

後來,因為這些刑法包括斬首都太過殘忍了,民國之前便被廢除了。法律的不斷完善象徵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法律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著其滯後性,需要不斷去完善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與變化。

如今的我們,有著完善的法律體系,先進的刑偵系統,案件的審理有了更為詳盡的流程和依據,可以說是將冤案錯案發生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可以說,生活在這樣一個年代的我們,是十分幸運的,不用再等著那一句“刀下留人”,也不用靠著刑場的喊冤來獲得第二次審理的機會。

宋朝的歷史早已遠去,當時的十三字律法也成為了影視劇中“刀下留人”的笑談,但法律卻一直都在,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公民,是現在每一個人都要擔負的責任與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