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蘇軾《水調歌頭》引爭議,“低綺戶”中的“綺”,到底該念“yǐ”還是“qǐ”?

菜單

蘇軾《水調歌頭》引爭議,“低綺戶”中的“綺”,到底該念“yǐ”還是“qǐ”?

著名影視明星吳奇隆在《灣區升明月》晚會上,唱了蘇軾的《水調歌頭》。當他

唱到“轉朱閣、低綺戶”中的“綺”字的時候,發的是“qǐ”音。

有一些網友說吳奇隆唱錯了,理由是

鄧麗君的那個版本里面,“綺”是唱的“yǐ”音。

同時,我朋友也告訴我,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教的也是“yǐ”音。

蘇軾《水調歌頭》引爭議,“低綺戶”中的“綺”,到底該念“yǐ”還是“qǐ”?

可是,我卻記得這個字就是讀“qǐ”。不過因為心裡沒有什麼底,所以當時我沒有說話。畢竟離開學校幾十年了,

老師當年教的那些,早就丟到了爪哇國去了。

另外,我這個人也不是很喜歡聽歌。所以每一次聽鄧麗君的《水調歌頭》,聽到“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就已經走神了,後面的也就沒聽了。

一、“綺”字讀音探究

朋友很執著,他說:你幫我查一下這個“綺”字到底念哪個音?我心想,這還不簡單。要知道這個字的正確讀音,只要查《水調歌頭》的“詞格”,透過平仄來判斷就行了。

剛好手上有一本龍榆生寫的《唐宋詞格律》,開啟這本書,翻到第51頁,就可以看到《水調歌頭》的平仄格律。

根據這本書上的描述,《水調歌頭》下半闋中的“轉朱閣,低綺戶”,這六個字的平仄是:“仄仄仄,仄仄平。”所以很顯然,

“綺”是發的“qǐ”音,是仄聲字。

蘇軾《水調歌頭》引爭議,“低綺戶”中的“綺”,到底該念“yǐ”還是“qǐ”?

因為“yǐ”和“qǐ”這兩個讀音在古漢語中,都是仄聲。可見,想要透過平仄來判斷“綺”字的正確讀音,是行不通的了。

實在沒有辦法了,我只能老實地從書櫃裡,搬出了塵封多年的

商務印書館的“磚頭”詞典

,先從《現代漢語詞典》的第6版開始查起。

“綺”字在第1025頁,這個字在現代漢語詞典上並非“多音字”,只有一個讀音,就是“qǐ”。

表示有花紋或圖案的織品,或者是形容詞,就是鮮豔美麗的意思。

那麼,

在古代漢語中,它會不會是一個多音字呢?

於是我又拿出了

《王力古漢語字典》第4版,

這個字就安靜地躺在第302頁上,

依然只有一個讀音,

兩種解釋。

可是看看網上仍然有許多網友,信誓旦旦地說:當年老師教的就是“yǐ”。於是,我心裡還是有一些犯嘀咕,不敢確定。

蘇軾《水調歌頭》引爭議,“低綺戶”中的“綺”,到底該念“yǐ”還是“qǐ”?

那麼,會不會是因為這個字的讀音,最近幾年被改掉了?畢竟最近這些年,國家一直在不斷修訂詞典,改變古詩詞中一些字的發音。

比如,

“一騎紅塵妃子笑”的“騎”,“遠上寒山石徑斜”的“斜”的古音,就都被改掉了。

說不定幾十年前,“紙綺戶”中的“綺”就發“yǐ”音。

剛好,家裡有一本

1978年商務印書館的《現代漢語詞典》

。因為早就有了新版詞典,所以上次搬家時本來想扔的,不過最後還是沒有捨得扔,沒想到現在還派上了用場。

在這本書的第

892頁,

我又找到了這個字。可是,

它依然只有一個讀音,同樣也只有兩種解釋。讀音就唸“qǐ”,

意思就是指有花紋的圖案,或者是形容詞,指美麗的意思。

有一些較真的網友,刻意去翻了人教新版的語文教材,結果依然如此。所以至少從權威的詞典上來看,

這個“綺”字的發音從1978年至2021年,這四十三年來,從未被改動過。

蘇軾《水調歌頭》引爭議,“低綺戶”中的“綺”,到底該念“yǐ”還是“qǐ”?

不過還有極少部分的網友表示:1993版的《漢語大字典》裡面,這個“綺”字其實是有兩種讀音的。

第一個讀“qǐ”,第二個讀“yǐ”。但是,第二種讀音僅用於古代的人名。

這本《漢語大字典》是四川、湖北兩省的專家修訂的,論及其權威性和影響力,均不如商務印書館的《現代漢語詞典》。

所以,“綺”的第二種讀音,應該很少有人知道了。因此,老師在語文課上用這種冷門的知識來教學生的情況,那也是比較稀罕的了。

那麼,鄧麗君為什麼還是要把這個字唱成“

”音呢?

《水調歌頭》這首歌是鄧麗君的代表作之一,她顯然不可能讀“白”字讀這麼多年

會不會是因為港臺歌手的發音,有一些問題呢?根據張學友的粉絲說,當年

張學友在演唱這首歌的時候,剛開始唱的也是“qǐ”音,有時也唱成“yǐ”音。

但是廣東的朋友卻表示,“yǐ”音的出現,與粵語方言卻沒有任何的關係。至於臺灣方言裡這個字到底是怎麼發音的,本人也就不瞭解了。

蘇軾《水調歌頭》引爭議,“低綺戶”中的“綺”,到底該念“yǐ”還是“qǐ”?

不過,就目前的情況看來。

至少從1978年代開始,在大陸就能透過權威詞典確定“綺”字只有唯一的一種發音,那就是“qǐ”

,以及兩種的解釋。

因此現在“綺”的發音,就只有“qǐ”才是對的。其實,比起研究這個字的正確讀音,更加有意思的還是網友們的反應。

蘇軾的《水調歌頭》那麼有名,而鄧麗君的歌在中國也紅了幾十年了,

為什麼直到今天,中國人還弄不明白“綺”字的正確發音呢?

二、“yǐ”音出現的原因

這件事情,讓我想到了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心理學上說的

“曼德拉效應”

,第二個就是柏楊所說的

“差不多先生”。

“曼德拉效應”這個詞語,很多人應該都聽過,大概是指群體性地記憶錯亂,把一些從來沒有發生過的事情誤當成發生過的。

就像有許多人都記得,在舊版的《西遊記》裡面,唐僧師徒四人和車遲國的虎力大仙、鹿力大仙

羊力大仙三人鬥法時,有被下油鍋的戲一樣,結果《西遊記》劇組都說沒有拍過。

蘇軾《水調歌頭》引爭議,“低綺戶”中的“綺”,到底該念“yǐ”還是“qǐ”?

所以,關於“綺”這個字的讀音,很可能是從前上學的時候,老師在教《水調歌頭》這首詞的時候,其實教還是“qǐ”。

但是因為這個字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頻率很低,後來大家

聽了鄧麗君的歌,被“洗了腦”

,記憶被“篡改”了,反過來認為當時老師教的就是“yǐ”。

當然,也有人懷疑過鄧麗君是唱錯了。但是絕大多數的網友,或者不是鄧麗君的歌迷,或者本來並不太喜歡聽歌,根本就沒有仔細去聽她唱了些什麼,自然也就鬧不清楚了。

柏楊以前寫過一篇文章,叫《差不多先生》。文章裡面列舉了很多的事情,來批評中國人辦事中的“馬虎”。很多生活中的細節,只要做得“差不多”,也就可以了。

其實全世界的人民都是一樣的,

大家對和現實生活距離較遠的一些東西,總是不太上心。

這樣可以省下精力,去幹更加重要的事情。不過還在學校裡面上學的同學,就應該注意了。

結語

不過從一些網友列舉出來的“蛛絲馬跡”來看,

“綺”字在古時候很也有可能是存在“yǐ”這個讀音的。但是國內的權威字典和詞典,在四十多年來,一直教的都是“qǐ”音

蘇軾《水調歌頭》引爭議,“低綺戶”中的“綺”,到底該念“yǐ”還是“qǐ”?

如果非要“較真”,難道我們現代還能去用“中古音”背李白的《將進酒》不成?所以大家也就沒必要,再從上古發音和方言中去挖掘“綺”字該怎麼讀了。教材怎麼教,就怎麼讀就是了。

記得從前臺灣歌手李麗芬唱《得意的笑》,歌詞是

:“人生本來就是一齣戲,恩恩怨怨又何必太在意……我得意地笑……”。

結果李麗芬把“得”唱成了“嘚兒”,像是在駕驢車一樣。

於是,“得意的笑”就變成了“嘚兒意嘚兒笑”,不過聽著卻更好聽。

鄧麗君也是臺灣歌手,她把“低綺戶”中“綺”唱成“yǐ”,可能也只是覺得這樣更好聽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