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坐山觀虎鬥,結果勝出的變成了哥斯拉!

菜單

坐山觀虎鬥,結果勝出的變成了哥斯拉!

元朝是中國歷史上首次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統治者為蒙古孛兒只斤氏。定都大都(今北京),從忽必烈1271年定國號“元”開始,到1368年被明軍逐出大都,前後歷時98年。

建立元朝的蒙古人對數量龐大的所謂“南人”群體採取懷疑和敵視的態度,又沒有廣開科舉吸收漢族精英參與國家的治理,故而引起廣泛的不滿,其王朝的滅亡只是個時間問題。

然而,由於紅巾軍起義爆發,元庭在劇烈的內訌中將力主鎮壓的丞相脫脫免職之後,竟然採取了坐山觀虎鬥的策略,想讓各路起義軍之間自相殘殺,互相削弱,等到筋疲力盡再一鼓而擒。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元庭沒想到,競爭中勝出的明軍已然蛻變成無敵的哥斯拉,對元軍形成碾壓之勢,客觀上加速了王朝的滅亡。

元末農民起義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351年韓山童、劉福通發起和領導的紅巾軍起義,主要活動範圍在黃河與淮水之間的廣大區域,其特點是爆發點多,呈燎原之勢,但起義軍大多屬於烏合之眾,戰鬥力低下且沒有明確的戰略目標,很快被元軍和各地地主武裝鎮壓下去,起義陷入低潮。1354年,元丞相脫脫親率大軍將佔據高郵的張士誠困死,在勝利唾手可得之時,脫脫卻在宮廷政治中失敗,被就地解職,至此,元庭對農民起義的積極有效干預宣告終結,改為作壁上觀。

第二個階段是1355年張士誠渡江南下開始,各路起義軍的活動中心難移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相互見經過不斷的征戰、吞併與融合,形成陳友諒、朱元璋和張士誠三方鼎足而立的態勢,最終朱元璋擊敗陳友諒和張士誠,將雲南、四川之外的南中國全部納入旗下。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國號大明,下詔命徐達、常遇春等人率軍北伐。彼時,淮河以南地區都被明軍控制,既有人口密集、富庶的江南來提供賦稅錢糧,又有民風剽悍的兩淮提供兵源,積年累月的戰鬥鍛鍊將明軍打造成百戰精銳,從元朝駐紮各地的蒙古軍手中繳獲的大量馬匹又保證了足夠數量的騎兵,故而從整體實力而言,比歷史上那些偏安江南的王朝強得多。

簡單的估算下,大明立國之時的家底:人口,4000萬左右;疆域,兩廣、兩湖、江西、浙江、江蘇河南安徽三省淮河以南部分——囊括了幾乎全部人口密集富庶的地區。

再來看看元朝方面,黃河中下游的河南、山東兩地,紅巾軍餘部一直在活動,又是水患頻仍之地,除了持續不斷的消耗兵力和錢糧之外,沒有任何好處,有效控制的地區只有陝西、河北、山西三省和漠北草原。雲南和四川名義上還在元庭手中,但處於鞭長莫及的狀態,又時刻面臨明軍的壓力,僅僅勉強自保而已,故而元庭手中實際上掌握的資源非常有限。

同樣簡單的估算下元朝的家底:人口,3000萬以下,黃河中下游及黃淮之間的1000萬人口連數字上的意義都沒有,只能算2000萬;疆域,漠北、遼東、河北、山西、陝西,四川、雲南——基本上都是貧瘠之地。

此外,明軍控制長江中下游之後,大都的漕運立刻被切斷,而包括大都在內京畿地區原本就極度缺糧,完全依靠從江南輸入維持,沒有足夠的糧食補充,如何維持足夠數量的軍隊?如何保證民心士氣?

競爭中勝出的大明,蛻變成了哥斯拉,隨隨便便就能派出50萬大軍,而元朝則連維持20萬軍隊都困難,實力上懸殊巨大。因此,兩國之間的戰鬥變成了一邊倒,明軍不斷的重複出擊、獲勝、佔領、修整,再出擊……直到其放棄恢復統治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