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愛情不應該用“老套”、“狗血”來形容!

菜單

愛情不應該用“老套”、“狗血”來形容!

最近看了兩部“痴情”電影,一部是在今年金馬獎上斬獲頗豐的

《消失的情人節》

聖誕節前夕又上映了一部

《消失的聖誕節》

,哦不,

《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

實事求是地講,後者在很多技術層面沒法和前者相比較,演員演技也是涇渭分明,但主題無異,無非是“痴情”二字。

很多網友會用

“老套”和“狗血”

這兩個詞來形容一些國產言情影視作品。

不瞞各位,我曾經也是如此。

在看完《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後,我收回之前說的話,

愛情哪有“老套”和“狗血”之分呢?

我們用“老套”和“狗血”形容這些影視劇裡愛情,其實是

這種感情無法引起我們的共鳴,亦或者說我們不能感同身受。

也正因為如此,每當這型別電影上映後,評價往往會兩極分化。

從曾經大火的《前任》三部曲,到年初的《我在時間盡頭等你》,在豆瓣影迷眼中,這些電影被視為“洪水猛獸”,在貓眼淘票票這些下沉的購票使用者眼中,卻收穫了不少的眼淚。

你也許不喜歡《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這部電影,但不可否認,這個世上“舔狗”確實很多。

知乎上有一個話題,

“舔狗到底有多麼卑微?”

曾經的我,也自詡是一名舔狗,看完了超過5000條的回答,我只能說,我不配。

就像電影《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有這麼一幕,費力對趙希曼說,我們第一次見面的時候,你對我面帶微笑,可沒今天這麼兇。

趙希曼冷冷地回了一句,那只是出於禮貌。

費力剎那間崩潰,手上的東西掉落,可回過頭來,依舊笑臉相迎。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他們在向我傳授愛情秘籍時,讓我記住仨字“不要臉”。

可惜啊!我天資愚鈍,始終無法領悟其精髓,說來慚愧得緊。

很多人看到大銀幕上演著這樣的愛情故事,無法接受。

不是因為這份愛情有問題,而是你自己沒有遇上這樣的愛情,或者你身邊沒有發生這樣的愛情故事,所以完全沒有代入感。

一部電影,技術上沒有亮眼的部分,而情感你又沒法感同身受,又怎麼會覺得這是一部好電影呢?

與“老套”“狗血”的愛情故事相對應的是“三觀不正”的影視劇。

近些年,

一部電影“三觀正與不正”成了其好壞的一大重要指標。

由於這個因素,我們童年的很多影視劇都被拉出來“鞭屍”。

在這種輿論的指引下,曾經出演過這些劇的演員也無意識地站出來指責自己曾經飾演過的角色。

比如,大S說杉菜是綠茶,古巨基說何書桓是渣男等等。

這種思維當然是不對的,如果藝術作品用三觀來評價,那從古至今的大部分藝術作品都有問題,我們只能去看樣板戲了。

用三觀去評價一部電影卻是很多人自覺不自覺的一種做法。

“三觀黨”大多都是初出茅廬、涉世不深的青年,他們對於愛情、人際都懷揣著最美好的憧憬,當他們看到影視作品中的出軌、劈腿等行為,自然無法接受,這在情理之中。

反過來講,當涉世很深、行事圓滑的我們看到他們眼中三觀正的作品,會是怎麼樣的感受呢?

恐怕就會用“老套”和“狗血”這樣的字眼去形容。

說到底,不管是三觀不正的影視劇,還是老套狗血的愛情劇,其實我們都是在用自己的三觀去評價。

符合自己三觀的,那就是好電影;反之,就是爛片了。

這兩種做法雖然是兩極,但核心是一樣的,就像今天網路上所有的兩極爭論一樣,看似水火不容,其實大同小異。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形呢?

大概是人們只顧自己的感受,從沒有站在他人角度上去考慮。

情路坎坷的人面對愛情童話,總覺著那是騙人的伎倆,完全不切實際;

而情感順暢者,看到別人撕心裂肺、肝腸寸斷,就會覺得言過其實、誇大其詞。

這個世上有很多值得稱頌的愛情傳說,也有很多讓人匪夷所思的倫理故事,當然少不了一些痴情兒女。

我很不喜歡“舔狗”、“備胎”這樣的詞彙。

這些詞正是今天功利社會的一些代表,一個縮影。

感情問題,很多時候都存在著不穩定因素,為什麼一定要用結果來衡量呢?

也正是因為結果導向論,很多戀愛之人在未得到自己心儀的結果時就會反目成仇、老死不相往來,甚至惡語相向。

《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雖然算不上一部很優秀的電影,但從它的愛情故事中我能看到很多痴情人的影子。

就如同那些反映痴情的電影一樣,比如《苔絲》、《情書》、《消失的情人節》等等。

我很喜歡一句拼接詩句:

多情自古空餘恨,此恨綿綿無絕期。

能夠真正理解這句詩含義的人,大概都是痴情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