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收藏電影刪減片段,約談女演員試戲,哈維操控好萊塢贏取奧斯卡的背後

菜單

收藏電影刪減片段,約談女演員試戲,哈維操控好萊塢贏取奧斯卡的背後

奧斯卡金像獎作為歷史悠久、相對權威的電影圈主流獎項,伴隨鮮花和掌聲的同時也充滿爭議。其中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和他的“水後”格溫尼斯。帕特洛被稱作奧斯卡歷史上“最糟糕”的獲獎者。

私藏電影未收錄片段,邀請女演員到酒店房間試戲的哈維,到底是如何操控好萊塢,將資本博弈玩到飛起的?

奧斯卡評審團由7千名左右的專業人士組成,他們會被分成不同的小組來進行提名投票。17個分支中有嚴格的分工,演員只能提名演技類別(比如最佳男女主、男女配),最佳導演提名只能由評審團的導演投票選出,且每人只有五票的機會。而最佳影片的提名不同,需要全員投票,且每個人的提名機會升至5到10次。

這意味著,如果想要獲得最佳影片,需要“討好”評審團全員!還要讓自家影片排名在提名名單前列,才能在計票環節勝出。哈維製片的《莎翁情史》共獲得13項奧斯卡提名,最終奪得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扥7個重要獎項。

打敗史蒂文。斯皮爾博格的《拯救大兵瑞恩》引發輿論譁然,意難平的同時也被很多專業影人評價這是最無恥的一次頒獎。

《莎翁情史》屬於踩點報名,直到奧斯卡季的尾巴,電影還沒有完成製作。沒有素材做宣傳的哈維,隨便剪輯一些片段,反而激發了媒體的好奇。而這招他在《英國病人》上用過,也成功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

素材不夠,人脈來湊!哈維請各界精英幫他背書站臺,他還請過希拉里。不要低估大眾對所謂權威的崇拜和盲從,哈維這招很奏效,一下把《莎翁情史》“吹”成了天花板級別。

藉著熱乎勁和哈維在好萊塢的地位,他直接給主流媒體打電話,張口就要一個月免費廣告位。可能是豪橫到《New York Times》蒙圈了,乖乖給了5到6頁的宣傳坑位。

不得不說哈維老謀深算、商人本色,先用人脈堆積出大眾對電影的興趣,自身增值。成為熱門話題之後,媒體自然爭相報道。此刻哈維有了“翻牌”的主動權,也就有了談條件的底氣。

名人和媒體的造勢基本完成,重中之重還是要拉攏評委。

哈維僱傭前奧斯卡獎宣傳員,學會公關話術,並僱傭一群年輕人,開始給評委們打電話。把《莎翁情史》複製送貨上門,還要詢問專業評審的意見。而這些都發生在奧斯卡頒獎典禮之前,不知道是否存在重新剪輯電影的時間差。

另外,哈維還設定了與評審一對一的見面會議,雖然這違反奧斯卡的相關規定,但是哈維就是這麼囂張,沒把規則放在眼裡,也沒人“動”他。

根據外媒的報道,哈維還發起了“耳語運動”,專門針對他最大的競爭對手《拯救大兵瑞恩》。這個形式有點像洗腦,在各種場合釋出針對導演或是電影的小道訊息。在決策者的腦海中進行一個植入,影響最終的判斷。

更有意思的是,哈維公開批評《拯救大兵瑞恩》,私底下卻非常喜歡這部作品。但是在他眼中藝術不重要,拿獎才重要。

花這麼多時間、人力、金錢去“買”一個獎,只是為了榮譽和金錢嗎?付出和回報划算嗎?

《莎翁情史》獲得奧斯卡獎之後,從原本僅有3620萬美元的票房激增到1億美元,並打開了國際市場。從利益的角度講,拿獎的確有用。但是對於哈維來說,這些都是其次,他要的是玩弄市場和人心的成就感。

透過哈維的運作,格溫尼斯帕特洛獲得了奧斯卡最具爭議的“影后”,之後他還捧紅了“大表姐”,並讓詹妮弗。勞倫斯年僅22歲拿下奧斯卡最佳女主角。這個被“梅姨”稱為神一樣的男人,似乎真的能無往不利。

哈維大名在外,或主動或被動,有不少女演員投奔,想拿個“影后”噹噹。

英倫超模“卡抽”從時尚圈轉行做演員的時候,哈維找到了她。很直接地問她各種取向和私人問題,讓卡拉·迪瓦伊感到奇怪且不舒服。

哈維坦言如果公開,卡抽將永遠得不到直女演員同等的機會。但是哈維還是約卡抽談電影合作了,見面又是對自己與女演員關係的吹噓炫耀,接著請卡拉去酒店房間試戲。

卡拉坦言自己害怕極了,可是又走不掉,只能硬著頭皮跟哈維回了房間。進屋後看到另一個女演員也在場,讓卡抽放鬆了不少。可是哈維的一句話,讓她心徹底涼了。

哈維說:“親她!”

這可不是製片人的私人趣味,人家說接下來電影劇情就是如此,這是在試戲。

哈維這招屢試不爽,還約過寶萊塢國寶級女演員艾西瓦婭。雷,還好經紀人給力,寸步不離。

哈維多次要求經紀人Simone離開,企圖與雷單獨相處、一親芳澤,Simone均禮貌拒絕。行動失敗後的哈維惱羞成怒,威脅Simone,她在娛樂圈的事業完蛋了。

利用職務之便,據稱哈維還會要求演員拍攝一些不會剪輯在電影中的場景,而他會把這些刪減鏡頭私藏起來。剛好《卡羅爾》也是奧斯卡參賽影片,凱特。布蘭切特和魯妮。瑪拉分獲最佳女主和女配提名,可惜最終顆粒無收。

之所以沒人質疑他的專業性,難道不是因為哈維之前的獲獎經歷?女演員甚至有一種為藝術獻身的錯覺。

每獲得一次最佳影片,製片人哈維的名頭就更加閃亮。他就更能利用名氣、地位去實現私人願望,與“買獎”形成完美閉環,實現稱霸好萊塢的美夢。

還好metoo運動把大佬拉下了馬,輝煌不再,還被判了刑。

其實,關於奧斯卡“最佳”的爭議,哈維並不是例外和唯一。比如被稱為影史上最偉大影片的《公民凱恩》就輸給了《青山翠谷》,感情生活格外搶鏡的伊麗莎白。泰勒獲得最佳女主角等等。

由於獲獎之後帶來的福利太吸引人,資本博弈從不缺席。有利益、有慾望的名利場少不了勾心鬥角,不過不管哈維多囂張,也不能隻手遮天。

作為影壇盛世,奧斯卡自然有其價值。但要注重心態,尤其是入圍的外國影片,不牽扯太多漲片酬和當地合作事宜,不必以好萊塢的認可作為終極目標。參賽、提名、推廣、宣傳一樣都不少,就當文化輸出了。

2021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競爭激烈,亞裔非裔團隊實力不相上下,任何少數族裔影片的勝出,都將為歐美影視製作環境帶來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