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李少紅《大宋宮詞》漸入佳境,可惜犯了和《如懿傳》一樣的錯,開頭沒開好後面都是徒勞

菜單

李少紅《大宋宮詞》漸入佳境,可惜犯了和《如懿傳》一樣的錯,開頭沒開好後面都是徒勞

不知道還有多少觀眾記得多年前守著電視機看電視劇時的情景。當時的訊息還不那麼靈通,很多劇集都是開播一段時間後才知道。有時漫無目的地用遙控器調臺,看到某部劇集恰好播到精彩的段落,於是常常是從中間開始看。覺得這部劇好看便會格外留意它在哪個臺重播,常常是看了好幾遍才看到這部劇的開頭。

而在網路時代,看劇突破了電視臺編排的限制,

觀眾們不用再擔心看劇看不到開頭了,但隨著而來的現象就是很多觀眾看多數劇也就只看了個開頭。

如果一部劇的第一集甚至前幾分鐘沒有吸引到自己或者是出現了明顯的槽點,觀眾不會再多給機會繼續往下看,而是直接放棄。最近李少紅執導的《大宋宮詞》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

拋開其他層面的分歧(比如劇集還原歷史的程度、戲說的程度到底是否得當、演員的表演是否適合等等),《大宋宮詞》前幾集被普遍認為存在的一個大問題就是剪輯。除了頻頻使用閃回這樣的剪輯手法方面的爭議,前幾集還被認為開了“官方倍速”,正常速度播放就有倍速播放的效果,人物對話之間幾乎未留氣口,而是無縫銜接,看起來很累。另外敘事也是比較雜亂,盲目推進、缺乏細節,簡直像在趕火車。

關注《大宋宮詞》的一些觀眾會知道,這部劇從拍攝到播出耗費了近三年的時間,從早期備案的86集到最終播出的61集,這個漫長的過程當然經歷了一些艱難,勢必為了順利播出作出了一些取捨,前幾集的剪輯問題可能並非是創作者的本意。但無論如何,最終呈現的效果已然如此,

普通觀眾不可能知道幕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也沒有義務去體諒。

導演李少紅日前在專訪中也表示前幾集的敘事方式可能確實不太符合觀眾的口味,

如果有條件修改的話,她也願意去改。

其實堅持看到十幾集的觀眾不難發現《大宋宮詞》已漸入佳境,澶州之戰(戰後宋遼簽下澶淵之盟)這一段拍得就相當不錯。李少紅作為女性導演卻能把戰爭戲拍得波瀾壯闊,確實很令人驚喜。基於史實的澶州之戰與藝術虛構的質子交換融合得相當精妙,多個人物的立場、個性等特點都得到了很好的展現,既宏大又細膩,這都是僅憑截圖無法感受的。

但是從彈幕數量就可以明顯感受到,堅持看到後面精彩段落的觀眾其實已經少了許多,很多觀眾可能只看了開頭就已經被勸退。網路上不少評論也並不避諱他們只看了一兩集甚至十幾分鍾就已經不願再堅持下去,並且直接給這部劇打了最低分。如果縱觀全劇,這樣的評價可能是不夠全面和客觀的,

但同時又是符合當下觀眾看劇的一般規律的。

寫文章講究風頭、豬肚和豹尾,開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拍劇也是一樣,尤其是在觀眾基本上都有條件從第1集開始看的當下,

開頭沒開好對一部劇的影響很可能是毀滅性的。觀眾隨意調臺,被精彩段落吸引從半截開始看劇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

當時的觀眾從精彩之處看起,一旦心理上接受了這部劇,那麼回頭再看前面的部分,也會對可能存在的問題相對包容,打分更接近於綜合評分。而當下許多觀眾可能只是在給一部劇的第一集打分。

其實犯了同樣錯誤的劇也不在少數。比如《如懿傳》的第1、2集也曾勸退了不少觀眾。實際上開頭的部分是在劇組拍攝的後期才拍的,連續工作了快十個月的演員們的狀態已不太理想,可劇情偏偏又是與演員實際年齡相差較大的少年部分,所以出來的效果不太理想。不過由於這部劇集關注度本就非常高,且不少觀眾對劇情有一定了解,把重心放在了後面,所以後面還是翻身了。

還有張紀中版《西遊記》,拋開與以往版本的對比不談,僅就這一部劇而言,前幾集的特效水平是整部劇最差的。原因是這部分是最後進行後期製作的,原本以為到了後期大家經驗更豐富效果會更好,結果卻因為資金快消耗完了反而做得最粗糙。

還有《還珠格格》第三部,雖然後面的劇情走向與前兩部畫風不同,但單獨來看故事也是很精彩的,演員表演也不錯。然而問題就出在前幾集為了強行與第二部的風格銜接,無論故事情節還是黃奕的表演都顯得浮誇且模仿痕跡重,導致很多觀眾根本沒有看到後面相對精彩的部分就已棄劇。

話又說回來,有了這些經驗教訓之後,

電視劇創作者當然應該更加重視一部劇的開頭,盡力讓更多的觀眾留存到後面精彩的高潮部分。

但很多劇即便開頭沒有硬傷,按照一般的創作規律前幾集也是在做必要的鋪陳,並非所有型別的劇都適合一上來就用大的劇情衝突來吸引眼球。所以

有時觀眾或許也可以再稍微多一點點的耐心

,否則很有可能錯過了好劇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