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癲癇患者安全遊戲指南

菜單

癲癇患者安全遊戲指南

很多人對驚厥都有種誤解,總認為只有癲癇病人才會出現這種症狀。事實並非如此,任何人身上都可能會出現驚厥,而且癲癇發作時並不只會出現單一症狀,這也讓其觸發機制的研究變得十分困難。隨著遊戲的無障礙普及變得越發重要,很多遊戲工作室也終於開始研究遊戲中的某些操作對於神經方面疾病發作的影響,不再只是簡單地往遊戲里加一條警示標籤就完事。

我還在遊戲行業工作的時候,因為某次受傷而開始出現驚厥的症狀,而後的幾年裡,在面對我曾經最喜歡的遊戲時,我不得不重新學習翫遊戲的方法。我無法像以前一樣在《死亡空間》裡馳騁,這也讓我對遊戲產生了一些前所未有的認識。

因為驚厥已經成為了我的日常,我也不得不萬分小心遊戲中做出的選擇,以防其中隱藏的一些陷阱對我的神經系統造成傷害。這樣我也能夠自己判斷出哪些內容是安全的,並且找出一些應對這類情況的方法,甚至還可以為那些和我一樣遭遇的人提供一份安全指南。

如果你也遭受著驚厥的困擾,或者你身邊人有癲癇的症狀,下面這份《癲癇患者遊戲指南》應該會對你有所幫助。

癲癇患者遊戲指南

我參考了12月一篇關於《賽博朋克2077》的文章中介紹的幾類觸發機制。之後,CDPR做了一些調整,提高了這款遊戲的安全性。也有一些遊戲設計師向我諮詢過這方面的問題,包括子女出現過疑似驚厥症狀的父母以及一些想提升設計安全性的工作室也向我詢問過。出於我個人在這方面的興趣,同時也希望每個人都能享受遊戲樂趣,我總結了這幾年在遊戲中探險所得的經驗,彙總成如下這些提示。不過首先,請容我介紹一下驚厥的幾種型別。

癲癇的不同種類

癲癇是一個廣義的術語,包含了多種神經分化的情況,這是很重要的前提。癲癇不只是代表一種疾病,每個人的情況不同,癲癇的症狀和觸發機制也各不相同。醫生和科學家們也在不斷研究癲癇的觸發和預防,下面是不同種類癲癇的概述及相關症狀:

普遍性癲癇

雙側大腦都發作,並出現兩種不同症狀:全身運動性癲癇,又稱「癲癇大發作」,會引起身體失控,意識喪失以及肌肉僵硬或者抽搐;相關術語包括「陣攣」、「強直髮作」和「肌陣攣」;全身性非運動性癲癇,又稱「癲癇小發作」,患者通常會出現意識模糊以及面部小範圍抽搐(大部分時候是嘴唇抽搐);相關術語包括「典型性抽搐」、「非典型性抽搐」以及「肌陣攣」;同時也被稱為「失神性發作」,主要是因為出現這種症狀的患者看上去像失了魂。

局灶性癲癇

大腦的某一側發作,也稱部分發作;局灶性癲癇通常被分為四個等級;局灶有意識,患者能夠意識到癲癇正在發作;局灶受損但保持意識,患者在發作時通常會出現意識模糊,並且會出現短暫失憶;局灶運動性發作,患者會出現行動失控的情況(肌肉抽搐、重複肢體動作、無目的走動);局灶非運動性發作,患者通常不會出現可見症狀,而是會有一些內部症狀,如意識模糊、心跳加速和體溫驟降等。全身性和局灶性癲癇

這表示患者同時出現了上述兩種癲癇症狀(我患上的就是這種型別)。

未知型別

目前對於這類癲癇尚存在許多未知內容,包括其形成、觸發機制以及治療方法;其分級也尚不明確,這意味著患者在患病後可能隨時會發作,症狀和觸發機制方面也沒有明顯特徵。癲癇可能會由各種情況觸發,對我而言,以一定頻率閃爍的光源必然會讓我發作,對光敏感的癲癇患者一定要特別注意這一點。儘管有些癲癇患者的發作並不會顯現出明顯的觸發機制,以下是一些常見的潛在刺激源:

缺乏睡眠;一天中的特定時刻;生病或發燒時;壓力;特定頻率、速度、顏色(通常為紅色和白色)的閃爍光源;攝入酒精或過多毒品;女性在生理期時更容易發作;節食或飲食方面的劇烈變化;接受某些藥物治療;處於極熱或極冷的環境;荷爾蒙變化;攝入過多咖啡因。

分享一些小提示

最重要的一點是,必須瞭解自己(或身邊人)身患的是哪一種癲癇。現實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大一部分人並沒有確診,因為癲癇的症狀很難被發現,尤其是上面提到過的局灶性癲癇,就算是專業人士也很難準確地記錄下他們的情況。我的主治醫生也是在我患病兩年後才最終確定下來我究竟屬於哪種型別以及觸發機制。

在保證我處於可控環境的前提下,他透過影片監控觀測到了我的一次發作。而也正是因為癲癇的難以確診,有些情況下甚至只會發作一次,所以要做出一份避免癲癇發作的指南其實相當有難度。話雖如此,我還是設法彙總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體驗過的一些小技巧:

如果可以的話,儘量與螢幕保持一定距離;儘量保持遊戲區域的光照,以減少長時間接收同一閃爍光源造成的影響。適當調低顯示屏的亮度。使用帶有護眼模式的顯示器或電視螢幕,這種模式能夠消除藍光,從而減少白光和紅光閃爍(有些顯示器會帶有防眩光和閃爍的模式)。市面上一些「遊戲專用眼鏡」效果不錯,尤其適合顯示器不包含護眼模式的情況下使用;在極度疲憊的時候儘量不要玩遊戲,別忘了時不時休息一小會兒;時刻關注自己的感覺,感到不對勁時,絕對不要輕視,弄明白是什麼引起了自己情緒上的變化,然後休息一下,儘量調整心態;在某些極端情況下(比如玩《賽博朋克2077》的時候),你可以間斷性地停止遊戲,這一點對局灶性癲癇患者來說格外有效;癲癇患者儘量別獨自在家玩遊戲,如若獨居,請和鄰居或好友提前商量好應急方案;多加利用遊戲自帶的應對設定,可以的話請取消動態模糊,部分遊戲可以透過遊戲內的設定來減弱閃爍特效。

遊戲會「引發」癲癇嗎?

答案是不會!遊戲可能會使癲癇發作,但就算玩了很多遊戲,你也不會突然就出現驚厥的症狀。羅契斯特大學醫學中心的醫學博士朱塞佩·埃爾巴在一篇有關癲癇症形成的文章中提過「玩遊戲並不會使人患上癲癇」。此外,遊戲其實並不會對那麼多人造成影響。儘管目前尚不瞭解具體數字,但出現過感光性驚厥症狀的兒童人數大概只佔兒童總人數的4%-9%。而考慮到併發症的情況,成年人更難被確診,但年齡越大患病機率確實也越低。

埃爾巴還提到:「即使是比較易受影響的人,在我們收集的17000個年輕人樣本中,也只有一名出現了癲癇發作,而老年人中的機率則更低,90000個樣本中只出現一例。」

這些數字聽上去還挺低的吧。儘管事實可能如此,但遊戲開發商們還是應該採取一些對策,讓遊戲變得更加安全,有些對策可能只需要一些小小的變化,玩家甚至不會察覺。雖然確診癲癇的患者數量非常低,但現實中還是存在不少沒被確診的人,也有些人可能在發作前從未出現過類似症狀。

對未來的展望

對我來說,癲癇只是一個病症,而不是病因。我之前從未有過神經方面的問題,但大腦受損卻改變了這一切。我第一次出現癲癇大發作的時候正在用Xbox360玩《死侍》,當時我差點就沒了性命。我完全失去了對身體的控制(而且很尷尬的是還出現了失禁的情況)。在我丈夫的印象中,我當時大叫著說自己的面板起火了。

而那之後我還出現過好幾次大發作。我不斷遇上新的觸發機制,並且找各種方法讓自己的日常生活儘可能更安全。無論是電視電影還是遊戲,它們可能都會讓我(以及其他許多同樣遭遇的人)發作,而這些發作有時候是會致命的。

前段時間我與微軟遊戲無障礙程式高階經理布蘭農·扎漢德進行過一次對話,我們討論了Xbox在遊戲開發與癲癇症方面取得的進展。他對我說:「我們一直在探索遊戲無障礙方面的創新方法,包括裝置、遊戲、平臺以及我們提供的服務。我第一次接觸到的殘障人群就是癲癇患者,當時我才四年級,我的一位教練突然在操場上發作,倒地並且傷得很重。我想很多人應該都並不清楚癲癇發作時的嚴重性和危險性。所以我的團隊重點聚焦在這一點,我在日常工作的時候也會經常向發行商和開發員們提到這方面。」

他還補充道:「我們還製作了《Xbox無障礙指南》(XboxAccessibilityGuidelines,簡稱XAGs),我們分析並列出了在遊戲行業或他行業中與殘障人士共事時的注意要點,還分享給了遊戲開發者們,這也有利於他們設計構想,並驗證遊戲的無障礙性。其中有一點重點提到了光敏感,我們建議在遊戲中避免出現某種特定的圖案,多加利用行業內的標準測試,以確保遊戲的安全性。」

「而在與殘障人群一起工作這方面,Xbox使用者調研團隊在進行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他們幫忙找來許多殘障人士,來為我們的產品提供使用反饋。其中就包括了神經多樣性譜系上的不同個體。我們還設立了其他專案,比如包容性設計專案以及遊戲無障礙設計訓練營,確保我們的工作室能夠有機會和殘障群體面對面地交流,聽取他們的反饋。」

隨著近年來遊戲無障礙方面的迅速發展,我相信越來越多的玩家們都能夠更加自由地享受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