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二年級語文下古詩二首圖文解析,一看便知的知識內容,你值得擁有

菜單

二年級語文下古詩二首圖文解析,一看便知的知識內容,你值得擁有

二年級語文下冊第一課學習了古詩二首,分別是《村居》《詠柳》。

村居

清。高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兩首詩都以春天為題材,《村居》描寫了詩人居住在鄉村時見到春天的美好景象和孩子放學後悠閒自在地放風箏的情景,抒發了詩人對春天美好景物的讚美,和對童年快樂生活的嚮往。《詠柳》透過對早春二月柳樹的描寫,表現了春天到來,萬物復甦,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生機勃勃的美好景物的喜歡。

《村居》是清代詩人高鼎所作,朗讀《村居》,抓住“草長鶯飛”、“扶提楊柳”的“醉春煙”、“放紙鳶”等詞語,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兒童放紙鳶的快樂童年。

《詠柳》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的賀知章,賀知章,字季真,直號四名狂客,他最著名的詩除了《詠柳》,就是《回鄉偶書》了。賀知章的詩在當時廣為傳誦,李白曾讚歎道“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村居》描寫了春天的草、鶯、二月、堤、楊柳、春煙,“村居”是指在鄉村居住見到的景象,前兩句“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寫出了江南二月明媚的春景圖,二月天,柳條微微擺動,撫摸著岸堤,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楊柳的婀娜多姿,屬於靜態描寫。

後兩句“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詩人借物抒情,描寫兒童在春光裡自由地放風箏的生動情景,動靜結合,春天裡兒童放紙鳶讓春天變得更有朝氣和活力。

《詠柳》是一首詠物詩,讚美楊柳的輕柔。“碧玉妝成一樹高”中的“碧玉”指綠色的玉石,這裡形容柳樹鮮嫩發亮的新葉,用碧玉來形容柳樹,而“碧玉”古代指少女,兩種意思相結合,更體現了柳樹的俏皮和美麗。

整首詩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千萬條楊柳垂下來,恰似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細長的柳絲是誰剪出來呢?原來是二月的春風,它好似一把神奇的剪刀。

《村居》和《詠柳》都描寫了柳樹,都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熱愛和讚美之情。不同之處在於,《村居》是一副活生生的“樂春圖”,人景合一,相映成趣,而《詠柳》是實景和想象相結合,整首詩應用了比喻和擬人的手法,透過把柳樹的新葉比作綠絲絛,把二月春風比作剪刀,突出了柳樹的美。

當然,學習古詩詞,除了對文中大意的掌握之外,還需要掌握必要的、常見和常考的生字生詞,並學會區分和辨析。

比如“河堤”“堤岸”中的“堤”讀作“dī”,不能讀作“tī”。“吹拂”的“拂”讀作“fú”而不能讀作“fó”。

在學習和理解古詩的基礎上,結合古詩畫面,記憶古詩內容。另外,也可以抓住古詩中的重點字詞加強記憶,比如《村居》中,透過“長”“飛”,“堤”“醉”“散”“歸”等動詞來背誦。

在學習期間自然可以拓展和延伸,比如紙鳶和風箏的關係,紙鳶指的就是風箏,“風箏”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到了東漢,由於造紙術的改進,風箏稱為“紙鳶”,後來,有人在風箏上面加了竹笛,“箏”又是竹字頭,風一吹,就可以在天上飛,於是人們叫它“風箏”,並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活動。

總之,古詩的學習,除了掌握詩詞的內容,瞭解作者的思想情感,還需要根據語境說出自己在春天裡的發現和感受,培養自己對生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