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暴力電影帶來感官刺激,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需要導演們重點關注

菜單

暴力電影帶來感官刺激,也可能帶來負面影響,需要導演們重點關注

前言

人們有很多的爭論,認為社會上的暴力行為與犯罪行為,是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才終促成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影視作品中的暴力動作,的確也會給青少年和成人,造成一些暴力的誘導。

雖然在電影環境下,既定的情節當中,一些暴力行為都不是真實的,但是人們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會入戲,會將自己設身處地的放在某個暴力環境當中。

也會產生遐想,想同電影中的英雄人物一樣,勇敢無畏的面對惡勢力,頑強的揮舞自己的拳頭。因此,不得不承認,暴力電影即便帶有獨特的美感,但也仍舊有可能激發,其現實生活當中的暴力行為,給社會帶來危害和不好的影響。

暴力電影可能會給青少年帶來錯誤影響

暴力美學電影有可能引發觀眾的暴力的行為,以及使人們當面對暴力行為的發生時,對自我的控制能力降低,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時候,香港湧現出了大量的警匪片和黑幫題材影片。

電影當中的黑幫打鬥的鏡頭,骯髒昏暗的街頭,混亂的社會秩序曾經一度被認為是香港的真實狀況。沒有親身到過香港,根本無法作出判斷,電影當中的香港的形象,是否是真實的香港的樣子。

很多沒有這種判斷能力的人,就只能跟隨著導演的鏡頭,在他們的指引下認識世界的樣子,這樣難免會喪失自己去探索和發現真相的能力。

很多青少年因為本身尚未形成,區分是非好壞美醜的正確的價值判斷標準,電影當中的暴力場面,讓他們本來壓抑的暴力的慾望得到了釋放,而電影當中的人物或者英雄,成了他們爭相模仿的物件。

在現實生活中沒有電影當中的情節設定和離奇事件,即便電影中的人物每個人,都有正當的或者說是迫不得已的理由,去實施暴力,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青少年很容易的就陷入了自己的幻想當中,他們夢想著在現實當中施展暴力,像電影中的人物一樣揮舞著拳頭,成為帥酷的真英雄。

這就造成了他們在實際的社會中,依舊活在電影的幻想當中,甚至改變了自己的原有價值觀和善良的本性,而在遇到生活中的困難或者不公平時,往往會選擇用暴力的極端方式去解決問題,以尋求自己內心的痛快或者成功感。

青少年缺少足夠的現實認知

在很多校園暴力事件當中,行兇的都是一些未成年人,他們或多或少的受到了暴力電影的影響,而在校園中施行了暴力。

一位韓國的社會學教授說過這樣一段話:“韓國的暴力電影有一個 大的問題就是,將暴力的電影進行了美化,這讓青少年在觀看電影的同時,不自覺的對暴力電影當中的場面進行模仿。”

這些公開發行和公映的暴力電影,不僅僅是對整個社會的安定,造成某種程度的不利影響, 重要的是會對於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威脅。

2011

年在英國倫敦爆發了一場持續數十天之久的暴力事件,在這場大型暴力事件的當中,很多警車、汽車被焚燒,公共設施和道路建設遭到破壞,幾十家商鋪遭到襲擊。有媒體報道說,在這起惡性暴力事件當中,參與者的主力就是青少年,他們當中小的還不到十歲。

就事件而言,青少年之所以成為主力,是因為他們極容易衝動,並且無法理性的制止自己的違法暴力行為,肆意的宣洩不滿情緒,然而他們在小小年紀就有這樣的舉動,不得不說他們有可能接觸過這種類似的暴力場面,並且並不以這種暴力行為為恥。

青少年還未形成與社會多樣且複雜的利益關係,沒有過多的直接利益,能夠促使他們做出這樣的暴力行為,因此,這些暴力行為可以被視作一種,藉機宣洩情緒和為了暴力而暴力。

暴力電影給青少年帶來的負面影響

鑑於此,我們不得不正視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暴力電影,對於青少年的影響是直接的,長期的暴力文化的浸染,極其容易的讓世界觀和價值觀,還未真正確立的青少年迷失。

他們往往忽視了社會道德的引導作用,以及法律法規的約束制約作用,只關注了暴力的施行與暴力美學,所展示的炫目的美感,而未曾思考暴力施行之後的後果,和他們必須承擔的責任與相關的社會懲罰及代價。

在一些暴力電影當中,很多具有明顯的暴力導向性的鏡頭,不做任何處理就直觀的被青少年看到,他們在善於模仿,而又無法理性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極易仿效電影當中的人物動作,做出自以為很酷的事情。

而電影當中的暴力場景,多與現實社會的準則與道德背道而馳,一種處在青春期的叛逆精神,更加會促使青少年選擇與社會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的動作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