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30歲不結婚是違法的,該判刑

菜單

30歲不結婚是違法的,該判刑

01

30歲之後,要格式化人生

《七月與安生》裡,安生說:“

一輩子太長了,我只想活到二十七歲。

說到底還是青春文藝範小說,每一句臺詞都深刻到骨子裡,又被無數人奉為經典。

二十郎當歲,正是女孩子生命中最青春年少的時光,把最美的印記留在最美的年華,自然是無數女性心嚮往之的場景。

可,我們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對年齡這麼重視了呢?

也許是大學畢業時,高中同學已經三年抱倆;又也許是看著一茬接一茬的應屆生成為你的同事,又也許是別人成家立業,同齡的你只能縮在出租房裡吃沙拉……

年齡焦慮,成為我們大多數成年人都在面臨的問題。

兩天前,微博熱搜突然間就有個話題躋身第一:

當年齡焦慮被無限放大,擺在我們面前的又是老問題:結婚還是不結婚。

其實我們特煩人們非要把年齡和結婚這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放到一塊,當長輩們把愛情和婚姻分析跟下菜的花生米一樣透徹的時候。

我腦子裡就像是大徹大悟一樣:

出家好像也還不錯。

我們這一代人,是在時代前進的齒輪中成為潤滑油一樣的存在,時代因我們而進步,我們卻沒能成為新時代的驕子。

三十而立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衡量標準,成家立業更是成為人生邁入下個階段的通行證,

在長輩和社會的壓榨下,我們連年齡都不敢痛快的承認。

拋下對年齡的執念,我們把目光聚焦到婚姻上。很多人都在冠冕堂皇地說,婚姻是愛情的昇華,是人生新階段的開始。

可為什麼連結婚都要被年齡限制呢?

在這個話題評論區有個網友的高贊回覆:

如果過了30歲我就要將就,那我這麼多年來的堅持還有什麼意義?

很多看似成熟的人,總會習慣拿腔拿調地說一些不著四六的話,

30歲都不結婚的人,要麼是腦子有問題,要麼是下半身有問題。

在這樣一個人人皆精英的時代,居然還會有人以這樣的方式秀出自己的智商下限。

老一輩人嘴裡總喜歡唸叨一句話:

婚姻就是過日子,跟誰過不是過啊!

是啊,婚姻就是過日子,可婚姻,從來不只是為了過日子。

曾幾何時,婚姻是人們對於未來的憧憬,是我們對於愛情的渴望,更是父母對於子女的期待。

可當這份期待在日復一日中消磨,其他人的期望對我們來說,反而會成為一種壓力。

02

30,被年齡限制的人生

上個公司的一個姐姐,在入職之後我們成了很好的朋友。

姐姐今年28歲,未婚,沒有男朋友,只是自己一個人在杭州生活。

她很樂觀,和我們這些剛畢業的大學生一樣,有著自信的笑容和好看的眉眼。

有一次飯後小憩,不知怎的,我們就聊到了感情,畢業好多年的姐姐突然就長嘆一口氣。說:

我都solo了28年,還沒有過男朋友。

28歲的知性美女,既貌美如花,又可以賺錢養家,卻從來沒有過戀愛經歷。

偶爾自嘲自己是大齡剩女,嫁不出去了,可從來沒有因為這件事擔心過。

如果不是姐姐的爸媽親自來杭州給姐姐安排相親,她也不會是現在這副模樣。

是的,叔叔阿姨為了女兒的終生大事真是操碎了心,不惜跋山涉水來給姐姐物色相親物件。

姐姐不是沒反抗過,可總被父母一句話頂回來:

不結婚就是不孝。

雖然總會在網路上看到類似的報道,可當身邊的人真實地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之後,我們還是會覺得不可思議。

結婚與否,一旦和年齡掛鉤,我們當事人的立場,好像立馬就變得不那麼正義了。

因為到了年齡不結婚,在外人看來,我們就是

不孝、有病、異於常人

的代名詞。

可是,是誰規定30歲不結婚就是有違人倫的呢?

人生由我們自己過活,命運掌握在我們自己手裡,可婚姻卻要讓各種輿論和所謂的價值觀來定義。

多麼諷刺的現實!

可如果結婚是為了長輩口中的孝順和幸福,那他們為什麼看不見由我們自己詮釋的幸福當下呢?

說到底,這些客觀存在的事物和情感,都是他們認為我們需要的。

沒有人問過我們,為什麼30歲了,我還在單身?是不想找,還是找不到?

沒有人在乎你的情感,你的婚姻;他們只要你成為一個正常人,社會和世俗承認的正常人,而非異類。

窗外的城市燈光通明,雖然沒有一盞燈是為我而亮,但我能自給自足,那我的心之火,就可以長存不滅。

03

30歲,販賣婚姻焦慮

昨天微博上有個新的話題,不由得引起我們的思考:

當《怦然再心動》和《新相親大會》等節目讓婚姻、相親等字眼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時,結婚二字無疑成為所有未婚人士的焦慮點。

而年齡的增長和別人的看法總在無形之中放大這種焦慮,我們也不可控制地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人類是感性動物,三言兩語就能刻畫出來的場面總會讓我們生起無數憂思。

正如這個話題下媽媽的回答:

如果外面煙花四起,街坊鄰居飯味溢位,大街上一家人手牽手出行,你能忍住不哭就可以。

你看,這是長輩對於我們不結婚未來可能需要面對的局面進行的考量。

這幅畫面在給我們“樹立恐懼”:

只要不結婚,那我就會變成這種可憐人。

那麼,至今未婚的你,可憐嗎?

你現在可能沒有談朋友,正一個人享受孤獨;

你現在可能剛談戀愛,甜蜜的另一半把你哄成了小公主;

你現在可能戀愛多年,那個知心人早已是家人般的存在,你們兩個只差一場儀式和一張證書……

你可憐嗎?

你從不可憐。

年齡在婚姻面前,就只是一個數字,除此之外,它再無其他實際性意義。

畢竟,在愛情都可以批次生產出來的時代,你拿年齡去限制婚姻,不過是讓我們知道這多麼可笑罷了。

這個世界,是一個圍繞著“別人的”這三個字過活的,大家都對那些約定俗成的東西深信不疑。

你讀書一定要成績優異,你結婚一定要在30歲之前,你不生孩子就是愧對祖先……

作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卻怎麼也擺脫不了被心理豢養的陰影,最可悲的是,你最親愛的父母家人,卻無不把這些封為金科玉律。

選擇婚姻的意義,是選擇幸福,是選擇未來的人生,以我們這個獨立個體的名義去奔赴的人生。

沒有誰能拍著胸脯保證他能夠在30歲之前找到未來人生的方向和幸福,你卻要他們在30歲以前結婚。

將就等同於勉強,等同於得過且過,等同於過不下去,等同於沒有意義。

如果婚姻可以將就,我們不妨大膽一些,將就的結婚,將就的生孩子,將就的過完這一生。

婚姻都可以將就,人生還有什麼不能將就?

寫在最後:

在電影《剩者為王》中,老戲骨金士傑貢獻了一段在今天看來都是經典的長鏡頭。

所有人都在擔心他大齡的女兒婚姻的時候,他作為父親,眼含淚光:

她不應該為父母結婚,她不應該到外面聽到什麼風言風語,聽多了就想結婚。她應該想著跟自己喜歡的人白頭偕老的結婚,昂首挺胸的,特別硬氣的,憧憬的,好像贏了一樣。

自古以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

”,多少父母的陳詞濫調都是用這句話開頭,彷彿我們到了一定年紀不結婚就是在犯罪。

可沒有人能夠像電影裡的父親一樣,堂堂正正地說一句:

我的孩子,在我這裡,只能幸福,別的都不行。

別的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