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越來越敢離婚的趙麗穎們

菜單

越來越敢離婚的趙麗穎們

趙麗穎和馮紹峰離婚了,離婚的正式公告是透過工作室發出來的。翻翻趙麗穎的微博,除了離婚宣言以外,最新一條仍是她的營業微博。

她新角色的名字叫“幸福”。新劇還沒上映,但照流出的預告和劇情來看,趙麗穎演的是頗為硬派的事業型女子,嫁到小小村莊裡,一直往上攀登,看似柔弱,偏與不合理硬磕,一直在尋找屬於自己的幸福。

頗有意思的是,故事的別名,叫《秋菊打官司》,好多年前鞏俐演的代表作便是叫這名字。

趙麗穎這些年,從我們印象中被霸道總裁送魚塘的娃娃臉傻白甜杉杉,變成搞事業的古代小姐,又變成匡扶正義的俠女。現在她33了,她演正面迎擊命運的“秋菊”。

一眾沉浮電視圈的80後小花裡面,趙麗穎顯得好清醒,太知道自己想接什麼本子了。

他們兩人離婚的訊息衝上熱搜,人們總要抽絲剝繭是誰出軌、誰犯賤,誰對不起誰,這樣的聲音依然有,可這幾年對離婚的輿論平和了很多,高贊評論裡邊也有人說:“覺得離婚好的應該不止我一個人吧。”

我們這一代人,不似從前那樣對婚姻抱太多幻想了。大家都說,離婚需要什麼冷靜期呢,結婚才需要。對“離婚”的語境想象也變了。

想起十幾天前上過熱搜的女子,離婚的當天,她看見閨蜜在民政局門口拉橫幅:“沒啥大事,就是拉個橫幅告訴你,離婚快樂。”她捧著鮮花,也忍不住哭了,離婚比結婚還隆重和熱烈。

聽聞男女雙方都是冷靜離場,微笑著還握了手,祝各自安好。離婚就從一件悽悽慘慘的事,變成一件值得慶祝的事。

電影《非誠勿擾2》裡也有濃縮現實的情節,離婚要辦離婚儀式,還得一塊剪個彩頭。好幾年前看只覺得荒誕諷刺,如今覺得稀鬆平常,這不就是當代離婚禮儀?

電影是現實的昇華,明星們分手離場,越來越在前輩的失禮、敗績上吸取教訓,他們得體、平和、專業、冷峻、理智,相互祝福,一別兩寬,大家前程似錦。

離婚和結婚都變成值得慶祝的事。

兩人走進婚姻時,都是抱著期望走進去的,眼前都是一團迷霧,通向的可能是沉靜的湖,遼闊的海,亦可能會碰上沼澤。

當兩人決定走出這團迷霧,大概知道各自該向哪兒。哪怕還有一些疑惑,也起碼知道不想去哪兒。

結婚是兩個個體的連線,是建立血緣之外新的緊密的羈絆。離婚是重新迴歸“你”和“我”,迴歸到獨立的個體。不也是另一種浪漫的終極形式。

周迅和王菲依舊還是從前那樣的熱烈女子,想愛想恨都可以。

楊冪離了婚,大家談起她大方地把其中一億共同財產送給了對方,連上節目說話都更隨性和自由了。

思文不想繼續當睡在下鋪的兄弟了。馬伊琍放棄當聖母了。

她們都得到了各自想要的。

必須得說,這幾單離婚的女主角,都比同在東亞的幾位表現得酷太多。

具惠善的離婚如她的熱戀一樣充滿了戲劇與偏執的氣質,“他只是很短暫地愛了我一下”。那麼多人都對福原愛隔空喊話“小愛快逃”,可她還在泥潭裡打滾了好一會。

當女人發現婚姻陷入泥沼,想要逃離,她的處境是更不容易的。她們在愛情裡面常常是第二性,在婚姻裡面也是,所以當女人說“我不想要”,才顯得如此堅韌和耀眼。

《82年生的金智英》和《婚姻故事》,都是關於女性重新找回“我”的故事。她們愛上的男性並非惡人,可女性的選擇,確實在婚姻之中越來越少了。當代女人決定要不要離婚,不一定關於愛本身,這是比愛更復雜的命題。

當她們決定進入婚姻,是被世俗式幸福牽引著去的。當她們決定離開,為的是另外一種幸福。

我覺得最會寫當代婚戀關係的坂元裕二,在他的新劇裡面寫:“會選擇離婚,證明一個人誠實面對自己的人生。”這不是他第一次寫與離婚有關的金句。《最完美的離婚》的臺詞常常被人們引用:“無論是結婚還是離婚,都是為了幸福啊。”

《最完美的離婚》過了這麼多年,依然是我覺得描繪現代婚戀關係最深刻的劇。夫婦倆像拼湊俄羅斯方塊一樣努力尋求相融,可他們的婚姻便是融合實驗失敗的結果。

當你窺探他們的婚姻,又覺得處處是無力,根本沒法建造大團圓烏托邦。

以前我以為坂元對婚姻的態度是絕對悲觀的,《四重奏》裡他還寫“寫了名字的結婚證就是死亡筆記”此類的話。

可在他的新劇《大豆田永久子和她的三個前夫》裡,四十幾歲、離了三次婚的女主角永久子,一點沒對婚姻制度失望。

她是個相信愛的人。她會在浴缸裡面唱《龍珠》的冒險之歌。她還在尋找可以相伴終身的人,當她的三位前夫一起坐在餐桌前想要瓜分她的生活比例,她說:不勞各位費心,我會尋找自己的幸福的。

對她來說,離婚是與過去的和解,是一場重新的冒險。

我甚至覺得,永久子就是當代城市女性的成像——她應該是坂元劇裡工資最高、經濟條件最好的女人了,她在一家房屋設計公司擔任社長(經濟自由確實影響了女性的離婚自由)。

缺點當然是有的,經常犯糊塗,撕開醬油包時會弄髒白色衣服,不甚擅長家務整理,通宵以後走大馬路上都能掉坑裡,卻是個特別上進、工作敬業、對下屬溫和的職業女性。

當女性獲得經濟自由,也不受家庭壓力的阻難,她想自由地選擇婚姻關係,可以麼?想利落地離開,或者想熱烈地重新沉浸到新的感情之中,能夠不受道德譴責麼。會有人對她說,要先為自己的女兒著想麼?

當她受到某種源自性別身份的強烈誘惑,有一個她並不怎麼喜歡,卻能照顧她的男人向她伸出了手,她會重新掉進旋渦裡面麼?

永久子的紗窗理論,說的便是這種誘惑:每次紗窗脫軌,都好想找男朋友哦。但是紗窗門壞掉的情況下,難道你要去坐摩天輪談戀愛嗎?要是真的交往之後,紗窗好了,那麼要分手嗎?

幸好永久子從小對戀愛的志願便是:我一個人也沒關係,但還是想被人珍惜。

一個人也沒關係,才是前提吧。

我們已經越來越對婚姻制度缺乏信念了。而離過三次婚的永久子說,我還想找能夠相伴一生的人。突然想起黃璐離婚時寫過這樣的話:“一切都是新的開始,我們始終相信愛情,並且永遠相信。”

永久子在大結局也未必會找到相伴一生的人——大機率是的,因為坂元裕二不愛寫大團圓。《東京愛情故事》的莉香告別丸子,說“只要參加了便是有意義的”“即使沒有結局”,《最完美的離婚》還是沒有復婚。但又有什麼關係呢。

日劇裡邊有好多好多獨居的故事:無論是大叔/少女/壯男/中女,都熱愛一個人吃飯(《孤獨的美食家》/《和歌子酒》/《家族的形式》/《獨活女子的守則》),孤獨也是溫柔的。

而當我們理解某種捨棄,與某種誠實,重新選擇一種生活方式,當大家都能輕鬆地對著朋友和熟人說“離婚快樂哦”,才是更溫柔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