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才女結婚36年, 從不與丈夫同寢, 直到102歲臨終前才講出實情

菜單

才女結婚36年, 從不與丈夫同寢, 直到102歲臨終前才講出實情

才女結婚36年, 從不與丈夫同寢, 直到102歲臨終前才講出實情

點選載入圖片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禮教之下,婚姻都不是自己能夠做主的,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古代才誕生了許多反封建,嚮往自由的愛情故事,比如梁山伯祝英臺,有著風花雪月至死不渝的愛情,但這只是小說,在現實中,更多的女人是聽從父母命令,去嫁一個從未蒙面的男子。

到了民國時期,民眾的思想終於得到解放,雖然時局動盪,但那時為了國家奮鬥的年輕人很多,他們以筆為武器,文人墨客更為激進,現在的人更多的是記住了那時的才子佳人,有著民國四大才女,但其實也有四大才女光環下其他才華橫溢的才女,蘇雪林就是其中一個。

才女結婚36年, 從不與丈夫同寢, 直到102歲臨終前才講出實情

點選載入圖片

蘇雪林的家庭出身並不差,可以說是書香門第,但是她的祖母卻是有著“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更是在她才四歲的時候,要給她纏足,這個時候已經是1901年,女子纏足的封建惡習早就被呼籲廢除了,但就因為祖母是封建禮教的衛道士,小時候,蘇雪林還會經常看到自己的母親當貼身丫鬟一樣照顧祖母。

蘇雪林就評價過自己的祖母:“祖母極懶,一生就躺在床上過,”而且蘇雪林的祖母還阻止徐雪林讀書,但已經七歲的蘇雪林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蘇雪林自然不會想要自己的未來像已經被教化的母親一樣,像個丫鬟一樣,每天都要為懶在床上不動的祖母按摩,伺候她。

才女結婚36年, 從不與丈夫同寢, 直到102歲臨終前才講出實情

點選載入圖片

好在她祖父辦公的衙內辦了私塾,所以蘇雪林得到了和那些男孩子一起跟讀的機會,她拼命的讀書,卻也只有兩年的機會,因為家裡的男孩都去別的地方讀書,不過因為這兩年的時間,蘇雪林認識了很多漢字,可以自己看書,好在因為家裡有錢,而她有機會從叔叔和哥哥那裡借書看,所以她才能夠看到各種不同型別的書,豐盛的閱讀量也為她以後創作有很大的幫助。

只有兩年跟讀經歷的蘇雪林,在13歲時,就能夠作詩:“林下荒雞喔喔啼,宵來風雨太悽其;荷鋤且種海棠去,蝴蝶隨人過小池。”

才女結婚36年, 從不與丈夫同寢, 直到102歲臨終前才講出實情

點選載入圖片

如果蘇雪林只有這次機會那就太可惜了,好在1914年,她終於得到正式進入學校讀書的機會,蘇雪林進入基督教辦的小學讀書,雖然這次讀書的機會只有半年,但是因為這次讀書經歷讓蘇雪林更加嚮往去學校讀書,所以在蘇雪林一次意外看到報紙上的安慶省立初級女子師範招生之後,蘇雪林就不顧任何阻攔要進這所學校讀書,可是家裡有祖母的阻攔,她甚至幾次想過自殺。

蘇雪林的母親心疼她,看她如此堅持,她第一次也跟著蘇雪林反抗祖母,不再像以前那樣服從軟弱,這都是因為蘇雪林母親對她的愛,所以有勇氣帶著蘇雪林和蘇雪林的堂妹一起離開去省裡讀書。蘇雪林有過多年的讀書經歷,所以在1915年入學之後,才華顯現出來,她不僅僅會作詩還會畫畫。

才女結婚36年, 從不與丈夫同寢, 直到102歲臨終前才講出實情

點選載入圖片

在1919年,蘇雪林畢業之後,她就留在母校教學,但是她的志向不再於此,她想要繼續升學,但是她的祖母又再次阻攔,並告訴她這個年齡就該結婚了,所以不能繼續讀書了,因為這次激烈的反抗,蘇雪林大病一場,她的祖母才沒辦法,之後蘇雪林考入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之後出國留學。

可蘇雪林反抗家裡人半輩子,最後還是聽命與父母,嫁給她並不喜歡的人,“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句話並不只是簡單的約束,就算是

魯迅

激勵國人反抗,可他也無可奈何娶了自己並不愛的女人做妻子,僅僅是因為孝道,“生我養我的母親”的話都不聽,那是不是最大的不孝呢?

才女結婚36年, 從不與丈夫同寢, 直到102歲臨終前才講出實情

點選載入圖片

要知道蘇雪林能夠有後來讀書的機會,都是她母親支援的,所以蘇雪林也認命了,嫁給了張寶齡,張寶齡雖然也是讀書人,但兩人並沒有共同語言,兩人結婚四年就永久分居了,對於蘇雪林來說,她不願意像自己母親那樣,所以她活到104歲,也沒有孩子依傍在身邊,在部分人的思想裡,蘇雪林的晚年過得悽慘,沒有人照顧她的晚年,但對於蘇雪林來說,她想要的都不是這些。

在蘇雪林102歲的時候,就有記者採訪過她關於婚姻的問題,而蘇雪林回答說:“自己有文學的陪伴,婚姻不太需要”,可見蘇雪林一生都愛讀書,精神上已經獲得了極大的滿足,蘇雪林是一個有爭議的女人,她愛讀書,也敢於反抗,並堅持自我,但她和魯迅關係不睦,甚至說魯迅:“是一個刻毒殘酷的刀筆吏,陰險無比,人格卑汙又無恥的小人。”

蘇雪林的後半生都在罵魯迅,就連和蘇雪林關係不錯,和魯迅有過節的胡適都聽不下去了,批評她論調不厚道,可是蘇雪林毫不理會,如果僅看這點,就會對蘇雪林非常厭惡吧,可是在抗戰爆發之後,她把自己的嫁妝和多年省吃儉用的工薪和稿費全部兌換成51兩黃金,然後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