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宋代文臣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其實封王都很普遍

菜單

宋代文臣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其實封王都很普遍

宋代可以說是文臣地位最高的朝代(沒有之一),從960年趙匡胤建國就逐步確立了“優待士大夫”“重文抑武”的國策,據說還在太廟立了一塊“誓碑”。後世的皇帝也不斷遵循太祖所確立的政策,並且給予文臣超高的待遇和優厚的地位,其中有一項是其他漢族王朝所沒有的,那就是封王。(部分非漢族政權有文臣封王的現象,如北魏、遼、元等,但數量不是很多)

我們知道歷朝歷代對異性封王都是非常排斥和謹慎的,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易給異性封王,所以往往在亂世臣子功勞太大才會被統治者“不情不願”的授予王爵,且大多都是郡王(二字王),如唐安史之亂後大量封王,五代、南明時期異性王也較多。或者在開國初期跟隨皇帝打江山的開國功臣在死後也會被追授王爵,如宋初、明初。這些異性王絕大多數都是武將,憑藉顯赫的軍功被授予王爵。

而文臣呢,既沒有顯赫的軍功,也沒有空前的能力和威望,和武將沒法相比,因此一般是沒有理由給他們授予王爵的,否則無法服眾。就是在封王比較寬鬆的少數民族政權中給文臣封王也是不多的,可見文臣封王有多稀缺,大多數的文臣最高的追求也就是希望死後諡號是“文正”,贈太師,配享太廟。至於封王那是想都不用想的。

然而偏偏宋朝是一個例外,它是文臣封王最多的朝代,那麼宋朝都有哪些文臣被封王呢?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我們來看一下。

先說一下異性王,異姓王一般分為兩種,一種就是生前封王的,也就是活著的時候封王,如韓信被封為楚王,郭子儀被封為汾陽王,符彥卿被封為魏王,吳三桂被封為平西王。另一種是死後追授王爵的,如石守信死後追封武威郡王,徐達死後追封中山王等。

宋代文臣封王這兩種都有,我們就具體來看看都是那些文臣被封為王的。

文臣封王一共有10位,按時間順序分別是韓王趙普、魏郡王韓琦、舒王王安石、清源郡王蔡確、清源郡王何執中、申王秦檜、越王史浩、周王趙汝愚、衛王史彌遠、魏郡王鄭清之(

向敏中、鄭居中、謝深甫是以外戚身份被追封為王,向敏中追封燕王,鄭居中以外戚被追封華原郡王,謝深甫追封信王,又改封衛王、魯王。韓侂冑比較特殊,他也是外戚,後來成為權臣,擔任平章軍國事,地位在宰相上,生前被封為平原郡王)

第一位封王的是趙普

,趙普是北宋開國元勳,輔佐趙匡胤建立宋朝,是太祖趙匡胤的肱骨之臣,相當於漢初的蕭何,明初的李善長(但是蕭何止封贊侯,李善長封韓國公,死後都沒有被追封王爵)。趙普淳化三年(992年)病逝後被追封

真定王

,真宗鹹平初年又追封

韓王

。趙普也是歷史上開國文臣中唯一一個被追封為王的。

宋代文臣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其實封王都很普遍

趙普

第二位韓琦

,韓琦是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擔任宰相十年間,輔助英宗和神宗即位,對穩定朝政有重大作用。熙寧八年(1075年)病逝,宋徽宗時贈

魏郡王

(韓侂冑是他的後代)。

宋代文臣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其實封王都很普遍

韓琦

第三位王安石

,他最著名的就是在神宗時期主持了王安石變法,前後兩次擔任宰相,1086年病逝,徽宗崇寧三年被追封

舒王

,到了南宋高宗時,採納趙鼎的建議,又被削去舒王的封號。

宋代文臣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其實封王都很普遍

王安石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

第四位蔡確

,也是神宗朝宰相,徽宗時蔡京執政,追封蔡確

清源郡王

,高宗時期被削奪。

第五位何執中

,何執中是徽宗時期的宰相,病逝後被徽宗趙佶追封

清源郡王。

第六位秦檜

(你沒看錯),高宗時期任宰相十九年,紹興二十五年十月(1165年)臨死前被高宗加封

建康郡王

,不久秦檜死了,又贈

申王

。到了寧宗開禧二年追奪王爵(在韓侂冑建議下),後來史彌遠又奏復王爵。

宋代文臣的地位到底有多高? 其實封王都很普遍

秦檜

第七位史浩

,他是孝宗的老師,並在孝宗時期兩次任宰相,紹熙五年(1194年)病逝後被追封

會稽郡王

,到了寧宗嘉定十四年又追封

越王

(其子史彌遠當政)。

第八位趙汝愚

,是漢王趙元佐的後代,屬遠支宗室,進士出身,寧宗初期的宰相,被韓侂冑迫害,慶元二年暴薨,後來理宗時追封

福王

,又進封

周王

第九位是史彌遠

,是史浩的兒子,寧宗、理宗時期宰相,紹定五年進封

會稽郡王

,不久病逝,追封

衛王

第十位鄭清之,也是最後一位

。理宗時期宰相,在史彌遠死後擔任宰相,淳祐十一年(1252年)病逝後追封

魏郡王。

以上就是宋代所有文臣封王的人物,其中北宋南宋各五位,

生前封王的僅有兩位(即秦檜、史彌遠,他們都是快死前被皇帝封王

),其餘都是死後追封,

有兩位最終被削去王爵(王安石、蔡確)

。這些“王”中,功勞最大的應該是趙普,評價最好(沒有差評)的應該是韓琦,評價最差的是秦檜,

而且南宋封王的有兩位權臣

那麼有宋一代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多文臣封王的現象呢?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文官執政,掌握國家主要權力,提高“自身”地位

宋代實行“重文”政策,形成皇帝與“文人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文官的地位非常高,從地方到中央大多數官職都由文官擔任,並凌駕於武將之上。執政官基本上被文官壟斷,這種局面下,文官必然會不斷提高自身這一階層(文官集團)的地位和待遇,封王就是最高地位和待遇的象徵。事實上,每一次封王的背後,都離不開文臣的建議和支援,並且鮮有反對的聲音(朝廷的話語權都在文官手中)。

二是皇帝支援文臣封王,對文臣封王持鼓勵和默許的態度

文臣能夠封王,除了本集團的極力支援外,更離不開皇帝的支援,因為如果皇帝堅決不給文臣封王,那麼文官集團再支援也是沒有用的,最後的決定權在皇帝手裡。兩宋時期皇帝對文臣封王都是鼓勵和默許的,例如趙普病逝後,宋太宗評價“普能斷大事,真社稷臣也”,為趙普的死而流淚。真宗即位初也評價趙普“才高王佐,雖呂望肆伐之勳,蕭何指縱之效,殆無以過也。”兩位皇帝都對趙普有極高的評價,並充分肯定了趙普的開國之功。韓琦病逝後,神宗“哭之慟”,並在墓碑刻上“兩朝顧命定策元勳”,徽宗時又追論韓琦定策擁立趙曙、趙頊即位的功勞,贈予魏郡王,都高度評價了韓琦作宰相十年的巨大功績。因此皇帝對有殊功的文臣是主動封王的,認為這是他們應得的榮譽。

三是政治鬥爭的需要

宋代自神宗後,政治鬥爭日趨激烈,先是新黨與舊黨關於變法的爭鬥,南宋建立後又形成抗金派與和議派的交鋒。神宗任用王安石支援變法形成新黨,以司馬光為首的舊黨則針鋒相對,極力反對變法。神宗病逝後,高太后啟用舊黨,貶斥新黨並廢除變法,不久新黨的領袖人物王安石病逝,蔡確成為新黨的領袖。之後哲宗、徽宗又重用新黨,章惇、蔡京等新黨回朝執政,為了徹底打壓舊黨鞏固新黨利益,蔡京慫恿徽宗在崇寧三年(1104年)追封王安石為舒王,蔡確為清源郡王。南宋建立後大家認為北宋的滅亡是新黨進行變法導致的,結果高宗最終削奪了王安石和蔡確的王爵。

秦檜是高宗時期對金議和派的代表人物,在趙構的縱容默許下害死岳飛,成為權臣。秦檜死後趙構贈申王,諡忠獻,就表明了趙構對秦檜和議和派的態度是極力贊成支援的。寧宗前期抗金派韓侂冑意圖抗金北伐,於是就奪去秦檜的王爵並修改諡號。之後議和派代表史彌遠殺死韓侂冑,又恢復秦檜的王爵和原來的諡號。可見宋代追封、剝奪王爵成為政治鬥爭的表現。

四是特殊因素

宋代文臣能夠封王,也離不開特殊因素。如韓琦能夠被追封王爵,除了功勞大威望高以外,還得益於當時他的兒子韓忠彥擔任徽宗朝宰相,不久徽宗追封韓琦為魏郡王。史浩早期曾擔任孝宗的老師,又多次擔任宰相,威望高,儒家素有尊師的傳統。因此史浩八十九歲病逝時孝宗震悼,光宗為此綴朝,追封會稽郡王。到了寧宗嘉定十四年(1221年)他的兒子史彌遠為權相,再追封越王。而趙汝愚能夠封王,除了文官的身份(進士出身,後來以文官在地方和朝廷任職)和遭人誣陷需要恢復名聲外,還因為他是遠支宗室(太宗子趙元佐七世孫),身兼文官、勳臣、宰相、宗室多重身份,才能在理宗時追封福王,配享廟廷。

宋代是一個文人最幸福的時代,也是一個文臣地位最高的時代。最突出的表現便是能夠封王,躋身少數武將才能夠擁有的“特殊”待遇。而文臣能夠封王的原因,則離不開宋代文臣執政“重文抑武、皇帝的支援、政治鬥爭的需要和一些特殊的因素,這些造成了宋代成為文臣封王數量最多的朝代。